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09-26 20:18:42
第二,家庭的不良影響和獨生子女的特殊性�,F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里的大人們都寵著他,順著他,他們缺乏溝通、交流、合作,分享,謙讓,奉獻等集體生活的經驗,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觀念。
擅自離開教室:第一,外界環(huán)境因素干擾,如操場有音樂或易家壩廣場噪音大,出于好奇跑出去開;第二,一日生活活動,環(huán)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銜接時,出現消極等待,幼兒無所事事,出于無聊離開教室
第三,走廊上有吸引他的玩具或其他事物,出于孩子的天性好玩;
第四,下午離園時,聽到音樂聲就會跑到走廊去看家長,并進來拉其他小朋友出去看。
打人:第一,自己坐著無聊就用手打其他小朋友以吸引其他小朋友注意;
第二,當其他小朋友和他意見不統(tǒng)一時;
第三,別的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
第四,老師要求做一件事時,他看到有些小朋友沒有去做就會上前打
發(fā)脾氣:第一,用發(fā)脾氣的方式與出現在生活中的現象對抗;
第二,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原因,家長喜歡用發(fā)脾氣的方式解決問題;
第三,交往能力的欠缺,不懂得如何正確交往、表達自己的觀點,采用發(fā)脾氣的方式。
策略:
面對楊竣然的行為,我們先是采取說服教育,給他講道理,讓他了解我們是一個集體,把自己從“我”的概念中擺脫出來,小朋友們生活在一起,你需要的別人也需要。又在一次閱讀活動中,我們老師給小朋友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
�。�1)爭搶玩具:
A.和班上的小朋友討論有關玩具的使用規(guī)則,強調需要尊重他人的物品;
B.制定一些分享玩具的規(guī)則,和幼兒討論;
C.及時表揚,強化幼兒分享及合作游戲行為;
�。�2)擅自離開教室:
A.盡快與家長溝通,表達對這一行為的擔憂,看看幼兒在其他場所是否有擅自離開的行為,與家長商量該如何處理;
B.當發(fā)現教室外面有分散幼兒注意力的活動,及時關閉教室門;
C.提供更具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和材料,找事情讓他忙起來。
D.表揚他參與室內活動的行為,如喝水時在教室安靜的排隊。
�。�3)打人:
A.降低環(huán)境(如座位)的擁擠程度
B.讓容易與他發(fā)生爭執(zhí)的小朋友適當遠離他
C.保證活動材料充足,免于因材料不夠起爭執(zhí)
�。�4)大哭、發(fā)脾氣
A.適當忽視幼兒的宣泄行為,當幼兒停止哭泣時發(fā)脾氣時,予以關注和強化;
B.幫助他學會以適宜的方式應對不良情緒反應;
經常留意他情緒及動靜
評價與反思:
從氣質類型來說,楊竣然小朋友屬于多血質,倔強、聰明、好學好問、敏感且反應迅速,接受新事物快,對學習、勞動、社會生活都有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但注意力容易轉移,情緒和情感易于產生也易于改變。
他愛好廣泛,擅長建構、繪畫、講故事。樂于探索,尤其對海洋世界特別感興趣,在各類活動中都表現出很強的積極性與參與性。有較好的判斷是非的能力,但處理問題的能力稍弱,存在著攻擊性行為,主要表現為罵人、打人、踢人、搶別人的東西、損壞別人的活動成果等。喜歡以自我為中心,有時在同伴合作性游戲中會因規(guī)則不統(tǒng)一、角色分配不合他的心意、他覺得玩具使用不合理等諸原因與同伴發(fā)生矛盾、沖突與對抗。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也常與家長溝通,通過與家長交流我們了解到,竣然是獨生子女,平時爸爸媽媽工作較忙,外婆對他的照顧多一些,外婆比較溺愛孩子,對他百依百順,當他犯錯時,外婆有時雖會苛責他,但更多的時候都會偏袒他。從而造成了孩子總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凡事都希望首先要滿足自己的愿望,要求人人為己,卻對別人的需求置之度外,很少為別人做出犧牲。
我們能理解,做父母的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盡量滿足孩子,不會有人去和孩子爭搶,這樣的環(huán)境就容易造成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分享,從而也不知道謙讓。所以孩子良好品質的形成,是家園共育的結果,其中家庭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當孩子有謙讓行為時,應及時給予鼓勵,通過家長的言語強化,讓孩子懂得怎么做是對的,怎么做是不受歡迎的;作為老師,我們應將培養(yǎng)孩子的謙讓行為,貫穿于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及時引導。家長要學習育兒知識,在學習中成長,具備愛的能力,使孩子從愛走向獨立。
首先,家長要正確面對自己的情緒情感,以最好的習慣、舉止、語言面對孩子,當孩子混亂時做錯事時,其次,“規(guī)則”幫助孩子,1、需要讓孩子知道并遵守以下規(guī)則;2、在基本規(guī)則的問題上不能商量;3、成人先遵守規(guī)則,做好榜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