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搜狐家長幫 2017-09-22 04:00:02
【導讀】有人說,中國人的教育是簡單粗暴的,夸獎、打罵都是我們習以為常的家庭教育方式。尤其是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別人家的孩子”成為了我們被父母打罵的關鍵性人物,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別人家的孩子”成為了不少人揮之不去的陰影。阿卡索小編到現(xiàn)在都還記得那些年被“別人家的孩子”所支配的恐懼。
近段時間微博上的一段采訪視頻讓大家再次目睹了什么叫做“成功的家庭教育”。視頻中的女人叫陳美玲,1955年生于香港,曾經(jīng)是與鄧麗君齊名的當紅歌星,然而現(xiàn)在的她卻是以“成功媽媽”的身份出現(xiàn)的,因為她的三個兒子全部陸續(xù)考入斯坦福。這意味著,連同她自己(陳美玲拿到斯坦福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陳美齡的家里有了四個斯坦福學生,F(xiàn)在有太多人好奇,她究竟有什么育兒妙招。
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曾說過:“教書的是教師,育人的是父母。”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意義重大,父母家庭教育的方式也對孩子今后的發(fā)展產(chǎn)生深遠影響。
“別人家的孩子”無處不在
有人說,中國人的教育是簡單粗暴的,夸獎、打罵都是我們習以為常的家庭教育方式。尤其是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別人家的孩子”成為了我們被父母打罵的關鍵性人物,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別人家的孩子”成為了不少人揮之不去的陰影。阿卡索小編到現(xiàn)在都還記得那些年被“別人家的孩子”所支配的恐懼。
“成功媽媽”陳美玲在采訪中也提到了不少家長慣用的教育方式,動不動就搬出“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己孩子作比較,從而讓孩子的自信心大受打擊。而陳美玲的做法是從來都不會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較,她認為家長經(jīng)常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比較,小朋友就會沒有信心,他的潛力不敢讓父母看到。自我肯定力低的小朋友,他們更可能會去欺負別人、看不起別人,以此博取更多關注。
其實,家長愛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比較,其目的是希望為自己的孩子一個奮斗的目標,激勵孩子不斷向上,但往往適得其反,不僅不能激勵孩子,反而還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甚至對家長不滿,影響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因此,阿卡索小編提議,父母不要拿孩子同別人作比較,而是讓孩子和他自己比,幫助孩子了解他身上的不足,同時正確引導他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身上的不足,這樣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
倡導鼓勵教育,中外各有不同
現(xiàn)在的中國家長開始關注家庭教育,不再是隨意地打罵、批評,開始倡導鼓勵教育。但是,在鼓勵教育方面,中國和外國并不相同,他們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中國式鼓勵教育其實更像是“獎勵”,家長常常掛在嘴邊的是“如果你考了100分,我就給你買你喜歡的玩具”“你考第一名的話,我就滿足你的心愿”。這樣的鼓勵其實就是一種物質(zhì)獎勵,孩子先達到家長的期望值,然后家長來滿足孩子在物質(zhì)方面的需求。中國的鼓勵教育往往是對孩子學習結(jié)果的鼓勵,孩子達到了目標,就進行物質(zhì)上的鼓勵。久而久之,學習這件事情變得如同“交易”一般,等價交換,這難道是我們所期望的教育嗎?
而國外教育中所提倡的鼓勵教育是對孩子的學習過程進行鼓勵,盡管每個家長的目標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到最好,但是一旦孩子在攀登“頂峰”的時候有進步,家長就會去夸獎他,鼓勵他,這樣孩子的成長路上一直都會有父母的鼓勵。
現(xiàn)在不少中國家長也愿意孩子去嘗試國外教育,希望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認識自己,激發(fā)潛力,擁有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而有了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幫助,在線外教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更加便捷地感受到外國老師的教學方法以及國外教育特點。當孩子在一家專注在線真人外教一對一的教育平臺,譬如阿卡索外教網(wǎng),跟著外教進行一對一英語學習時,外教老師風趣幽默,很會調(diào)動課堂氣氛,不管學生的英語水平如何,都會極力引導學生開口說英語,并且及時的鼓勵學生,增強學生自信心,讓學生自己有意識地主動開口說英語。同時外教老師還會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表情動作來輔導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自己嘗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肯定學生的進步,讓孩子在學習英語的路上保持自信,保持思維的活躍。
對于當前的中國教育現(xiàn)狀來說,家庭教育的情況并不太樂觀,同一些發(fā)達國家的家庭教育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國外的教育理念雖然不是完全符合中國國情,但是在許多方面仍然值得我們借鑒,譬如今天小編提到的“鼓勵教育”,雖然應試教育是我國主要的教育制度,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進行,素質(zhì)教育才是未來的教育方向,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學生才是未來社會強有力的競爭者。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