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09-19 21:57:39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幼兒教學策略論文《如何上好“認識風”這一課?》,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認識風”是大班每年必選內容。根據以往的經驗,幼兒對這個內容還是挺感興趣的。怎樣在興趣的基礎上,‘發(fā)動幼兒對有關問題進行研究,在研究中主動地學習,成了我們著重思考的問題。我們一改往日教師講授為主、幼兒配合操作的辦法,采用合作研究式的教學,從制作風車,觀察風車轉動情況人手,支持、幫助、引導幼兒圍繞“風”這個主題一步步深人研究:怎樣讓風車轉起來?怎樣讓風車轉得快?風是怎樣形成的?風有什么作用?如何測量風向?
要制作風車首先就要選擇制作風車的材料。(在以前的教育活動中,都是老師事先準備好材抖、幼兒只要制作就可以了。孰不知,這并既增加了老師的工作,又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其實,如何選擇實、用、可用、美觀的材抖本身就包舍了豐富的學習內容。)為此,我們全班展開了討論:風車是用什么制作的?“塑料和棍子。”我們幼兒園沒有塑料怎么辦?”紙也行。”棍子一時找木到l可木可以用筷子來代替?我們按孩子的想法找到一些舊筷子,孩子們用大頭針往筷子上扎,可是筷子太硬;大頭針扎不進去,怎么辦?用泡沫棒一個孩子的想法啟發(fā)了大家。于是孩子們紛紛找來了袍沫棒,試了一下,果然大頭針很容易就扎進去了。找來的泡沫棒有的很臟,而且不好看,于是孩子們給它纏上漂亮的彩紙。對自己選擇的材料孩子們很喜歡,制作風車的過程非常順利。
怎樣讓風車轉起來?
做好風車后,孩子們都很興奮,爭先恐后地讓老師欣賞他們的作品.我逐一肯定后,問他們‘“你們覺得風車在什么地方最好玩?”孩子們異口同聲:‘操場!”來到操場,我還沒有來得及布置任務,,孩子們就包經四散跑開丁拿著自制的風車玩了起來。過了一會兒,孩子們都陸陸續(xù)續(xù)地跑過來,說:“我的風車在滑滑梯時轉得快”,“我的風車在地上走時轉得慢”......有的孩子風車壞了,來找老師修理。拿著風車跑來的張又馳對周宇說:“嘿,你那風車釘反了,讓風輪朝上才行。在同伴的幫助下,他試著把自己的風車正過來,朝著風一試,風車轉了!很自然地,孩子三五個人圍成一堆,蹲在地上,尋找著風車不轉的原因奮很快,、有的孩子發(fā)現自己的風車釘反了,有.的孩子發(fā)現釘得太緊,有的發(fā)現沒有讓風車迎風……
孩子們在操場上自由玩了一會兒后,我把他們集中起來,提了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夠讓風車轉起來?(戶外活動過程中,孩子比較興奮,很難在概念水平上把握住操作、疑問、假設、論證過程中的發(fā)現。這時教師高質量的提問,有利于孩子的發(fā)現得到整理、提升和系統(tǒng)化。)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回答:“我拿著風車轉圈,風車就能轉起來字”;“我順著滑梯往下滑,風車就轉起來了”;‘“我在操場上跑,風車也能夠轉起來…看來只要有風,風車就能轉。-霍然小朋友的總結引來了大家的掌聲。然后,我讓孩子們帶著怎樣才能夠使風車轉得快的問題散開玩。孩子們帶著問題,玩得更有意思了。他們在玩的過程中,還不時交流著經驗,“從滑梯上往下滑,風車轉得快”,“站在高的地方風車轉得快”……孩子們玩了一會兒后,我們進行了集體討論。有的孩子說,“我跑得快,風車就轉得快”;也有的說,“從滑梯上往下滑,風車轉得快”……其中錢王的發(fā)現—“正對著風的時候,風車就轉得快”,引起了小朋友的疑問。為什么正對著風時,風車就轉得快呢?還是讓我們來試試吧。每個小朋友拿著自己的風車迎著風跑了一次,結果有的小朋友的風車轉得快,有的小朋友的風車轉得慢乙是什么影響了風車轉動的速度呢?我和孩子們一起做了一個小實驗:用嘴對著風車吹氣。(在表達經驗的過程中,孩子間的質疑引出了幾個孩子的問題。通過每個人的親身經歷—逆著風跑一次沁使這一問題成為全班孩子的問題。對于孩子的問題,老師不是直接告訴答案,而是借助于小實驗讓孩子自己發(fā)現答案。)我要求孩子分別對著風車的正中心和風車的側面吹氣,看看有什么不同。孩子們從自己的實驗中發(fā)現:對著風車的正面吹,風車也能轉,但不如對著側面吹轉得快;使勁吹時,風車就轉得快,輕輕吹時,風車就轉得慢。孩子雖不能總結出風車的轉動是受風力和風向影響的,但孩子對風力和風向已有了一些經驗。
風是怎樣形成的?
在戶外玩風車時,幼兒有的跑,’有的吹,有的拿著風車從滑梯-上往下滑,都在想盡各種方法,使自己的風車轉起來。、只有手堯奉奢風車站在那早,不一會兒,他大聲說:“老師,快來看,我站在這兒不動,風軍也能一轉!”果然灘站在那里,手里的風車在快速轉動著。其他幼兒聽到他的話也都圍了過來,可這時偏巧天公不作美,風車不轉了。我問:“為什么風車剛才自己會轉,現在又不轉了?”子堯說不出來,前來觀看的周宇說:“因為剛才有風,現在沒風了。”那風是怎么形成的?“是樹上刮下來的”,“是天上吹下來的”……那在屋里會不會有風呢?有的說有,有的說沒有。于是我們從院子回到教室,讓小朋友接著試,看在屋里風車能不能轉?孩護和馬上選擇了用嘴將風車吹轉起來獷我問:“為什么屋里沒有大樹,外面的風也吹不進來,風車還會轉呢?”“是我們吹的。”你們用嘴吹就形成了風,風車就轉了。那你們吹的是什么呢?有的孩子說:“空氣。”那好,現在每人拿一個塑料袋到你認為有空氣的地方,“捕捉”一袋。很快孩子們在教室里、臥室里、院子里,“捕捉”起來。孩子們發(fā)現:我們身邊到處都有空氣。為什么吹空氣就形成了風呢?“因為一吹,空氣就跑了,就形成了風。”除了用嘴吹可以形成風,還可以用什么辦法使空氣流動形成風?孩子們開始在屋內屋外找起了風,室外的幼兒發(fā)現,一跑就能產生風,站在那兒不動也有風……室內的幼兒發(fā)現用扇子可以煽出風,用紙板也能煽出風,撩裙子還能形成風,電風扇也能吹出風.
風有什么用途?
為什么我們要用電風扇來吹風呢?“我們熱時洲電風扇吹風就會涼快、”看來,風能幫我們做事。風除了讓我們涼快,還能幫助人們做些什么?“風能把毛巾吹干”,“快下雨時,一刮風,就把烏云刮走,雨就不下了’,‘……風到底能為我們做些什么呢?我建議孩子們自己看書,來解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以往孩子遇到問題,一般都是直接找老師尋擇答案,老師直截了當地把問題的答案告訴幼兒。如今,他們可以通過小朋友間的相互切破、探討尋術問趁的答案,還可以查閱資料,在書中尋找問題的答案,當然也可以手求老師的帶助。教師一改往日的做法,支持、幫助、引導幼兒自己發(fā)現問題的答案。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以先前的經驗為基礎,理解了書上原來肴不懂的東西,對書產生了興熬,對自己產生了自信;同時書上的內容又引起了孩子繼續(xù)探索的欲望;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提高了探索、查找資料的能力。)孩子們對圖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邊看邊進行討論。一龍指著書上的一幅咫風圖片問:“老師,這是什么風啊?”“這是颶風。”“什么才算是颶風?”“要·12級以上才算颶風。”少哎呀,真厲害!”“它能把房子吹倒。”旁邊的子‘堯說。“看,我這書上有樹,它能擋住颶風。”孩子們還從書中了解到,風還可以幫助人們做很多事情,傳播花粉、發(fā)電……
在看書的過程中,錢王等幾名男孩子對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特別感興趣。他們要求我為他們講這個故事,聽完故事后,他們問:“除了東南風還會有什么風?”“為什么要借東南風?”“怎么才能看出風的方向?”孩子們一口氣,提出了好幾個問題。我沒有直接回答孩子的問題,而是建議全班小朋友回家問問自己的爸爸媽媽,或者查查資料。
如何測量風向?
第二夭,我們全班一起討論:“除了東南風還會有什么風?”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說,“還有南風”,“北風”,“東北風”,“西南風”怎么才能看出風的方向呢?“可以聽天氣預報”,.“也可以看職著的旗子”……“那我們怎么想辦法測出風的方向呢?”經過討論,大家決定制作一個風向儀。于是我為孩子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材料(教師使自己的教育意圖物化在材抖中,孩子在不同材料的選擇、比校、操作中,了解了材料的質地、特征、形狀、大小及其與風的關系):薄布、厚布、薄紙、厚紙、紙條、整張的紙,還有許多的輔助材料,如小棍、筷子、線、繩、膠條、膠水等。
小朋友在制作的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問題是:怎么把紙或布固定一在小棍上。有的小朋友用膠布,有的小朋友用膠條,還有的孩子開始不知怎么辦,看看別的小朋友,于是也拿來了膠布、膠條。思遠開始用膠條把布固定在棍上,可過了一會兒布掉下來了。他跑過來阿我:“老師、怎么才能呆。”“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不過我們用線拴上,然后出去試試,看看行不行,如果不行再改。”思遠經過幾次嘗試,高興地跑過來告訴我:“老師,我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