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6-12-05 11:36:23
一味的忍讓?
no!一味的忍讓實際上是一種逃避,更是一種軟弱的表現(xiàn),只會助長那些打人孩子的“氣焰”,只會讓自己的孩子更加自卑:我是弱者,我不敢反抗。
三、善良不等于軟弱,請讓他繼續(xù)善良
或許你的孩子就是那個沒有強大起來的威利,他善良仁慈,但也卻充滿了自卑與孤獨,“瘦小、沉默、老實”成為他的代名詞,“對不起”成為他的口頭禪,有的時候你甚至以為他懦弱,于是你教他以牙還牙,但是,這樣好嗎?
反觀那些不用教就懂得“以牙還牙”的小霸王,他們除了不被欺負之外,連個真正的朋友都沒有,內(nèi)心的孤獨才是真正的孤獨啊。你的孩子本性善良,你為什么不讓他像威利一樣強大自己呢?
四、不傷人是教養(yǎng),但不被人傷害是氣場
繼續(xù)善良與保護自己并不沖突。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并不是讓孩子學習以牙還牙,以“打回去”為手段的反擊無異于是在培養(yǎng)孩子的暴力傾向,但是你要讓孩子明白,不能一味的讓別人欺負,告訴孩子,當你被欺負時,你要遵從精神上的第一意愿,首先在氣勢上壓倒對方,然后你要掌握好分寸,不要讓他人得逞,但也不要傷害別人,學會見機行事。不傷害別人是一種教養(yǎng),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是一種氣場,教養(yǎng)和氣場,我們都需要。
五、究竟怎么辦
再回到最初的話題上:“當別人打了我的孩子,我要不要教他打回去?”
一味的忍讓和以暴制暴都不是正確的引導(dǎo)方式,試試這樣做吧。
首先,家長要練就一雙慧眼,要看清孩子之間是“鬧著玩”還是“打人”,許多時候,孩子只是鬧著玩,卻別你當成了“欺負”。
你要告訴你的孩子,當別人打你時,你要大聲的說出來:“你不要打我,打人是不對的!”,聲音一定要洪亮,從氣勢上壓倒對方。
告訴孩子,當別人用手打你時,你要抓住對方的手,不讓對方“得逞”,并迅速離開。
一定要告訴孩子,無論在外面受了什么委屈,回家一定要告訴父母,當然,告訴父母的目的并不是讓父母給他想辦法出氣,而是給他心靈的慰藉,讓他知道,爸爸媽媽雖然不能幫他打架出氣,但爸媽愛他從未改變。
無論何時,請記得告訴你的孩子——廣交朋友。那些被欺負的孩子,往往都是孤立沒朋友的,他要懂得集體的力量高于一切。
最重要的,讓你的孩子變得強大吧,這是最根本的途徑。愛鍛煉,愛讀書,外在上強壯自己,精神上充實自己,像小威利一樣。
從今天起,讓你的寶貝強大起來吧,強大到別人都不敢欺負他!你的孩子現(xiàn)在或許也是從前的威利,你要做的,是讓他變成以后的威利——強大又不失善良,強身健體+飽讀詩書+健康飲食。這是防止被欺負最有力的辦法!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