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6-10-26 16:45:26
成書背景
伊麗莎白·瓊斯和格雷琴·瑞諾茲是美國教育資源支持團隊的成員,在參與認知發(fā)展課程——高瞻課程的研究中,與帕薩迪那聯(lián)合學區(qū)和太平洋橡樹學院暨兒童學校的教職工一起工作。當該課程施行時,她們開始重新檢視并再次思考:幼兒教育里什么是基本的?
20世80年代,互動發(fā)展論者與認知發(fā)展理論均強調(diào)游戲的價值,認為自主的活動選擇是幼兒建構、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基于這樣的觀點,伊麗莎白·瓊斯和格雷琴·瑞諾茲鼓勵幼兒教師為兒童做計劃,使其通過游戲來學習。在工作中,她們對現(xiàn)行的游戲做了大量的觀察,并提出了諸多建設性意見。
該書記錄了作者在兒童游戲領域的探索、思考和獲得的啟示,由陶英琪翻譯,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
內(nèi)容精要
該書共有十章。第一章“了解并支持兒童游戲”。論述了兒童發(fā)展的各個階段及其相應的游戲,提醒教師重視兒童的游戲。
第二章“教師擔任舞臺監(jiān)督者”。作者認為,教師對游戲的貢獻一向是從硬件環(huán)境開始,也就是始于布置舞臺。教師有責任安排環(huán)境,確保兒童的游戲。包括:(1)厘清“圖案—背景”關系。體貼的幼教老師應致力于澄清“圖案—背景”關系,必須隨時整理被孩子游戲時弄亂的材料,使環(huán)境變得有秩序,這樣在孩子需要某種材料時,就能很快找到,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利用材料去游戲上。(2)提供足夠的道具。游戲需要大量的道具。有了許多“零散的部分”,就可以將它們結合、再結合,支持及創(chuàng)造出復雜的游戲劇本,使游戲得以生生不息。(3)提供足夠的時間。教師應有意識地盡力為孩子提供輕松的氛圍。除非必要,不去打擾孩子。
第三章“教師擔任斡旋者”。教師擔任斡旋者的角色,目的是發(fā)展兒童獨自解決困難的技能,具體做法是:(1)教導解決沖突的技能。當孩子游戲中發(fā)生沖突時,教師應將焦點集中在游戲內(nèi)容而不是聚焦于規(guī)范。應對孩子的意圖表示尊重,運用話語幫助他們解決實際的問題本質(zhì),并得以持續(xù)原來的游戲。停止游戲、罰坐、反省等行為只能是毀了游戲。(2)讓游戲復雜化以維持其安全。教師在斡旋時并不只是管理行為,而是在教社交技巧并給予建議,讓游戲更豐富。
第四章“教師扮演游戲者”。有些教師為了自己或孩子的樂趣,會自動加入游戲,他們接受孩子的暗示,彼此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有些教師則刻意為了教學目的而利用游戲。教師參與游戲什么時候最適合呢?作者認為,當孩子缺乏游戲的點子時,缺乏玩具時,缺乏跟同伴一起玩的技巧時,恰恰是教師參與游戲的最佳時機。
第五章“中斷游戲的教師行為”。作者介紹了幾種情況:(1)為自己的樂趣而干擾游戲。有些教師獨斷地以自己想做的事替換兒童原來的計劃。(2)中斷游戲以教導規(guī)則。這樣做會毀了孩子的游戲,影響式力量無法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策略。當然,作者同時還指出,牽涉到安全時,影響式力量是妥當且必要的。(3)中斷游戲以教導概念。以刺激認知的名義發(fā)生,教師介入以教導詞匯與概念。作者認為,教師介入游戲應該經(jīng)過設計,目的是讓游戲持續(xù)而非令游戲脫軌。明確的教案目標很容易促使教師出現(xiàn)不適當?shù)男袨椤?4)豐富兒童的游戲。介入是為游戲聚焦并且予以擴充,而不是摧毀它。游戲時是孩子當家,合宜的教師介入是開放式的,應將選擇權留給孩子。
第六章“教師擔任記錄者”。搜集與組織資料是基礎的專業(yè)行為,記錄兒童游戲的內(nèi)容,是很有必要的。作者認為游戲記錄可以用于:(1)表現(xiàn)孩子的游戲。教師的記錄資料可用于孩子的發(fā)展討論會、家長會及課程計劃;與成人溝通;表現(xiàn)兒童的游戲和語言,展示出來,讓孩子們看看別人是怎么把積木搭成高塔的,是怎么專心的。(2)與孩子分享各種表征。教師應盡量用簡單、清楚的素描,展示孩子的作品。由此,孩子會獲得成就感,并反省游戲經(jīng)驗。(3)利用游戲與溝通刺激書寫。記錄將嚴肅的閱讀課程植根于孩子的游戲之中。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