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6-09-27 12:06:26
“開學了,又要和孩子過這樣的生活了:不談學習時,母慈兒孝,連摟帶抱。一談學習,雞飛狗跳,烏嗷喊叫,讓旁人恥笑,讓老娘血壓升高,讓鄰居不能睡覺!前一秒如漆似膠,后一秒叮咣就削!我們給孩子的愛,就像是一首歌的歌詞——愛恨就在一瞬間!獻給所有盡職盡責的精神分裂癥的媽媽們,開學了都悠著點削!”
開學時節(jié),一則關(guān)于“急媽”的段子在朋友圈刷屏,令人在忍俊不禁中若有所悟。毫不夸張地說,這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段子正是現(xiàn)實中眾多“虎媽”“急媽”的生動寫照,很多人都可以對號入座,找到自己的影子。
5點起床,一直要學習到23點才能睡覺,每天學習18個小時、睡眠6個小時的“小P孩作息時間表”;每周給孩子報5次奧數(shù)課、3次語文課、5次英語課、2次足球課等共18次課的“海淀拼娃爹”;花費12萬元為孩子報了17個培優(yōu)班的武漢“著急媽媽”……現(xiàn)實中的“急媽”“急爸”,甚至完全超越了段子里所形容的境界。
家長之所以如此著急,很大程度上確實是迫于現(xiàn)實的無奈。而問題在于,教育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再急也不能罔顧規(guī)律,任意胡來。否則,一味焦急,不僅于事無補,恐怕還會出現(xiàn)揠苗助長式的悲劇。著名的“雙生子爬臺階實驗”,或許可以印證這一觀點。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讓一對雙胞胎練習爬臺階,其中一個孩子在48周大時開始練習,另一個則在53周大時開始,練習在他們滿54周時結(jié)束。結(jié)果出人意料:練習少的寶寶,爬得反而又快又好。何也?格塞爾分析說,48周時練習為時尚早,孩子沒做好準備,事倍功半;53周時練習,孩子做好了準備,所以能事半功倍。這個實驗給我們的啟示在于,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實際水平,要耐心等待,不要違背孩子發(fā)展的內(nèi)在“時間表”。
因此,所謂的“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偽命題,無非是某些從事“教育產(chǎn)業(yè)”的人恫嚇家長的口號而已。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不可復制的,教育是極其個性化的事情,豈可盲目跟風?
或許,有家長總是擔心輸了起跑,終點就會落后。如果是一時一事,此言確實不假。但人生是一場長跑,豈能只顧眼前一時之得失?事實上,起跑領(lǐng)先的所謂“優(yōu)勢”通常難以持久。武漢“急媽”曾讓5歲的兒子成了幼兒園的“神童”,但升入小學后,兒子的成績卻不斷下滑,變得“中不溜”。不僅如此,更值得擔憂的是因為在起跑線發(fā)力過早、過猛導致后勁乏力“輸在終點線”。既然可能“輸在終點”,又何必“贏在起點”?
況且,所謂的“贏在起跑線”,還很可能會讓孩子輸在自己潛在興趣的起跑線上。試想,在人生的馬拉松長跑中,在他們最需要發(fā)現(xiàn)并培育自己的興趣愛好時,卻過早、過度地透支了孩子的興趣愛好,一旦孩子產(chǎn)生倦怠厭學情緒,怎能不全盤皆輸?對此,有人認為“領(lǐng)跑”就是“風光地自殺”,而“輸在起跑線”才能找到自己興趣的起跑線,此言不虛。
總之,要想讓孩子順利跑完人生這場馬拉松,作為第一責任人的父母首先要提醒自己“花兒不開,不要硬掰”,徹底醫(yī)治好自己的“焦慮癥”。只有家長“拿得起”,孩子才能“放得下”。再急不能急孩子。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