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6-07-04 19:12:38
涵媽:前幾天在高中群看一位家長的分享說什么都能等,就是教育不能等,而實際上教育本身就是一個等待的過程。就是因為大家抱著不能等必須即時即刻解決的心態(tài)才滋生出各種讓自己和孩子都處于焦慮狀態(tài)的問題。
睿媽:拔苗助長使不得。
景陽:可是中考、高考不等人唉。
涵媽:在中考高考十幾年準備過程中會有很多機會,我說的“等”指的就是機會。不是硬性去教育,而是看準機會讓孩子學會自我教育。
瑞爸:問題是很多人看不準機會,估計也不知道啥是機會。
一、什么是教育中的“等”與“急”
什么要“等”?遵循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遵循孩子的個性,對孩子的成長有耐心,這是教育孩子終必須“等”的。
放手不管,相信樹大自然直,好苗不用愁,這是對“等”的錯誤理解;沒時間、顧不上,孩子的事情自己來,孩子為自己負責;不管、不會管、或者管不了孩子,沒辦法或者想放棄的時候,這常常會導致我們用“等”來找借口,獲得心理上的平衡;這兩點都是“等”的誤區(qū)。
什么要“急”?孩子的關鍵期、敏感期,需要讓他打開視野、需要讓他加深認知,在該做的時候讓他去做,比如學生階段就是要落實好學習,這是教育孩子所要“急”的。
拔苗助長,過量的早學多學難學,一口吃成胖子,這是對“急”的錯誤理解;總是用自己的角度看孩子,不停的抬高期望值,讓孩子不能承受的壓力,這常常會讓我們用“急”來找借口,用戰(zhàn)術上的“急”來掩蓋我們戰(zhàn)略上的“懶”,來獲得心理上的安慰;這兩點都是“急”的誤區(qū)。
教育心理學中對“等”與“急”的解釋是:教育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發(fā)展有促進作用,但受到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限制。通俗點說,每個階段或年齡段的孩子,他的認知水平都是有上限,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盡量去夠上限。”等“就是尊重孩子目前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水平,”急“就是幫助、督促孩子盡量達到上限。
二、怎么實現(xiàn)教育中的“等”與“急”?
教育本身,或者說孩子成長本身,是需要遵循客觀規(guī)律的,“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孩子小的時候創(chuàng)造學習條件、播種興趣引導方法養(yǎng)成習慣,這是春種;不斷的引導、修正,適時適量因地制宜的培養(yǎng)孩子,類似于灌溉施肥剪枝,這是夏長;然后靜待花開,碩果累累,這是秋收;將所學所悟應用及回饋社會,這是冬藏。
“等”,就是所謂的靜待花開,等待孩子成長,是建立在春種夏長的基礎上,否則孩子也有較大概率“等”不出來正果;“急”,是要在春種夏長的過程中,適時播種、合理栽培,而不是過度催熟、野蠻成長。
坐享其成、靠天吃飯的“等”,會讓孩子錯過最佳時機,找不到發(fā)力重點;而如果不符合自然規(guī)律,拔苗助長,強行灌溉,過于“急”于成長,孩子也一樣是“催花熟而無果”。教育的快與慢,等與不等,真應該向農(nóng)民伯伯學習一下~
有一句話,叫“牽著蝸牛慢慢走”,按照蝸牛的特性和節(jié)奏,陪它賞風景就是最好的。而“奮馬揚鞭正當時”,也是對寶馬的最好的鼓舞與策勵~
在“等”與“急”中,我們常常是因為急躁、不懂,混亂了思路。該慢的時候慢不下來,該快的時候快不上去。所謂在“對的人,在對的時間,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在教育孩子上,尤其難。
結束語
我們父母,培養(yǎng)孩子,優(yōu)先自己做一個“對的人”,認識自己,認識孩子,認識社會,掌握方法,客觀對待孩子,將孩子培養(yǎng)成他應該長成的最好的模樣,這就成了~
治大國如烹小鮮,育孩子如種莊稼。“等”與“急”,都是教育的智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