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2015-11-13 17:59:04
6-12歲,整體上說是一段非常安穩(wěn)而美好的日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jīng)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管理的能力。但是,并非孩子很乖,父母就可以高枕無憂。或者以為孩子很乖,就把個人意志都強加到孩子身上。下面就結合這一階段孩子自我發(fā)展的特點,來聊一聊學齡期孩子的教養(yǎng)關鍵點。
厭學的孩子,一般都是父母照顧得太周到的孩子
一位媽媽的女兒今年8歲。最近,這位媽媽跟我聊到她所觀察到的、有意思的現(xiàn)象:
我女兒有點像個假小子。整天就知道玩。以前我追著要給她報培訓班、興趣班什么的,她都不樂意上。我也就沒強迫她。不過,最近好像有些不一樣了。比如,學校里布置的手抄報,她會很認真地對待。由于她沒上過培訓班,除了平日自己在那里涂鴉,設計手抄報的時候就沒有什么章法。我?guī)状温牭剿冶г,為什么別人能夠畫的那么好……我想安慰她,不過沒有用。她還是非常沮喪。最后,還是她主動過來跟我商量說,媽媽,我要上美術班!這可是她主動要求上培訓班。我是不是應該爽快地答應她?
當然應該答應孩子,只不過要跟孩子做好約定,安排好時間,鼓勵孩子一旦開始就要堅持。
通過這位媽媽的講述,我們可以清晰地確認,這個女孩兒內心正發(fā)生著一種沖突,埃里克森將之命名為“勤奮VS自卑”。這一沖突,是6-12歲孩子生活里最大的沖突。
通俗去理解這個“勤奮VS自卑”,也就是說,到了學齡期以后,孩子們慢慢地像個“小大人”了。他們不再滿足于幼時的那種好似漫無目的的、粗糙的瘋玩瘋鬧。他們需要投入到一種類似成人工作的勞作中去。在這種勞作中,孩子們可以專心致志,體驗使用某種技能的成就感,并通過親手實踐,生產(chǎn)出精致的作品。這樣,孩子才會覺得,自己是有用的,有能力的。相反,若孩子未得到有效支持,反復在生活和學習中體驗到挫敗感,那么就很可能陷入沉重的消極情緒中去。很多厭學的孩子就是這樣來的。
這些厭學的孩子,大都有嚴重包辦替代的父母。這些父母有一個認識誤區(qū):只要我把孩子的生活打理好了,所有家務活我全都包攬了,物質條件也都準備得充分了,孩子的學習就一定沒問題/沒有后顧之憂了。
其實,一個生活上被剝奪自主權的孩子,一個連自己的書包都要父母收拾、甚至每天作業(yè)都要父母幫著記錄的孩子,很容易會變得“習得性無助”。這樣的孩子,要么學習上同樣無力,要么把學習變成了自己唯一可以獲得“成就感”的對象——這同樣很危險。因為,過分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其實就把孩子的其他獲得成就感的通道,都堵死了。這個孩子對于“自我價值”的認定,就會非常脆弱。那些因為高考試失利就放棄生命的孩子,一般就是生活里只剩下“學習”的孩子。
所以,給父母的建議是:
?孩子的事情,由孩子獨立完成。并且安排一定量的家務,由孩子去承擔。一個孩子生活中勤快,學習勤奮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不要過分關注、尤其不要單一強調孩子的學習。要真正關注孩子的興趣,支持孩子發(fā)展自己的天賦,培養(yǎng)出孩子的優(yōu)勢行為,比如繪畫、音樂、體育、演講等興趣愛好。讓孩子在學習以外的環(huán)境中,建立起豐富的自信心、價值感來源。
同伴關系,對孩子真的很重要!
一位媽媽問:
羅老師,我女兒7歲半了,上一年級,近幾天我們發(fā)現(xiàn)她和一個男同學互相寫小紙條,有關于“嫁給你”,“我愛你”等字眼,請問羅老師,該如何面對這種情況?多謝!
在回答這位媽媽的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這個階段,孩子們的自我發(fā)展之社會屬性,有何特點。
孩子最初的社會化過程開始于幼兒園階段,不過這個時候,孩子的社會化,仍然是以“我”為中心的。進入學齡期后,孩子們會逐漸更多地關注一些除“我”以外的東西,比如同伴身上好的品質、特點、特長等,也會根據(jù)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從外向內納入一些關于“我”的自我評判。所以,在這個時期,同伴關系對于孩子的“自我”發(fā)展非常重要。
這個年齡段的小孩,從本身找出來的長處不再能滿足自己了,而是需要用別人的長處來自我裝飾,具有榮譽感和競爭心理。這是好事。孩子們的世界在逐漸變得開闊。他們對世界的認識也日趨客觀、富有關聯(lián)。
為此,孩子們會嘗試模擬現(xiàn)實世界,去和同伴建立“關系”。比如上面這位媽媽問到的,孩子們其實還不懂“我愛你”、“嫁給你”的真正含義。只是模仿(比如模仿電視節(jié)目),并通過同伴游戲,去認識他人、認識世界,當然也包括認識自己。
對此,父母不要過于焦慮。
可以多和小孩溝通交流,分析孩子喜歡的異性同學在哪些方面好,多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和更多的孩子接觸,不要把孩子的這種感情當成禁區(qū),避而不談,更不能阻止反對,認為這種行為不正確甚至不光彩,否則,將會讓孩子幼小心靈受到創(chuàng)傷,將來可能對朋友情感的認識扭曲。
也可以讓孩子邀請“喜歡”的男同學來家中做客,鼓勵小伙伴間的互幫互助,相互學習,把孩子們的情感引向正常的發(fā)展方向,以免孩子因為懵懂和好奇而將情感隱藏起來。
好的同伴關系,來自同齡人的“欣賞”與“喜歡”,會讓孩子確認,我是有能力的,我是值得別人喜歡的,并因此變得更自信。
另,到9歲前后,不少孩子會進入“青春期前期”這樣一個特殊階段。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情緒上會有很大波動,尤其不喜歡父母過多干涉、控制、不信任自己。這個時候,父母必須要懂得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識發(fā)展,凡事多聽孩子自己的想法,把自主權交還到孩子手里。
總之,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孩子們自己就會有能力,去朝著對自己更有利的方向前進。父母隔一定距離關注、陪同,在孩子求助的時候施以援手即可。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