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lián)網 2015-10-21 10:37:03
近日有媒體報道了《學校頻出“奇葩”作業(yè)家長無奈“陪太子攻書”》,短時間內,引起家長共鳴和熱議,網絡點擊和評論量過萬。奇葩作業(yè)近年來可謂層出不窮,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兒,由此引發(fā)的吐槽更是此伏彼起。
10月12日,有家長匿名將自己孩子的幼兒園作業(yè)上傳到網上,作業(yè)內容讓不少網友倒吸一口涼氣:要求家長和孩子用廢棄材料做一個熊貓牌電視機,還要能看能發(fā)聲!
“人類已經無法阻止小朋友的逆天作業(yè)了!”不少爹媽感同身受地留言表示。華西都市報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身邊關于孩子作業(yè)的問題,家長的吐槽聲不斷。
女兒作業(yè)“出本書”媽媽跑了十幾家印刷廠
王先生的女兒在成都某中學讀書,今年暑假,學校布置的一道作業(yè)讓全家都動了起來:老師要求學生自己出本書。
“里面的內容還好說,用姑娘自己的作文。但是一本真正的書,還有封面、排版、印刷、序言這些必不可少的要素,”王先生感嘆道,“這哪是做作業(yè),純粹就是在拼爹呀!”
對這本集全家之力的“作業(yè)”,王先生印象深刻。他把排版拜托給專業(yè)美編朋友,自己操刀寫序,孩子的媽媽則頂著太陽跑了十幾家印刷廠一家家對比,最終印出了幾本完全符合印刷要求的書。
“沒辦法,家長在群里看著的,你做得太差了丟份兒。”在王先生看來,從小到大,面對這種孩子沒法獨立完成的作業(yè),最后考到的還是父母。
會木工、做泡菜、PPT全能爸媽直喊“吃不消”
為孩子的作業(yè)“摳腦殼”,這成為不少家長的常態(tài)。從幼兒園到中學,不少家長在面對孩子作業(yè)時直喊“吃不消”。
王女士的兒子今年4歲,用她的原話說,從兒子讀幼兒園開始,她就走上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康莊大道。”翻看孩子的作業(yè),可謂五花八門,有要家長和孩子做泡菜的,有要家長輔助孩子設計食譜的,還有制作木質工藝品、完成燈謎的……盡管內容不同,但大多數(shù)都有一個共同要求:家長陪同。
即使王女士的工作并不算忙碌,但她還是把自己的母親從老家接到了成都,原因很簡單,兒子的有些作業(yè)她沒時間也沒精力做下來。
“你就說每月準備小禮物吧,每月的主題還不能一樣,定主題、購買、包裝、準備節(jié)目……”王女士告訴記者,自己都有辭職做全職媽媽的打算了。
除了手工作業(yè),孩子的作業(yè)中還有難度系數(shù)更高的。
彭先生的女兒今年上小學二年級,就因為女兒作業(yè)的緣故,這位原本不會做PPT的爸爸,成為了一名PPT高手。
“小雪家長,請把孩子小長假的活動做成PPT,PPT分成幾個系列,一個是閱讀的書,一個是參加的旅游點,一個是幫爸爸媽媽做的家務……”,指著老師的短信,彭先生無奈地告訴記者,他用了整整一個下午完成作業(yè),到第二天腦子里還全都是各種PPT。
幼兒園要求“做簡報”難倒了做編輯的媽媽
14日,成都市民李女士向華西都市報記者展示了一份讓她頭疼的幼兒園作業(yè):“各位親,請在放假期間,為幼兒準備不同的樹葉、花朵,旅游景點等,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做成簡報。”
一份簡報,要包括不同的樹葉、花朵,旅游景點,這讓專業(yè)編輯出身的李女士有點找不到重點。
“簡直就是宏大命題。”李女士說,這種作業(yè)在幼兒園并不少見,一看就是“考父母”。孩子的事不可能不做,而且還不能太過敷衍。最終,她找到自己在廣告公司做美編的朋友,把自己搜集的材料發(fā)過去,再由朋友用專業(yè)的制圖軟件制作完成。
14日,李女士把兒子的作業(yè)發(fā)到網上,立馬圈粉無數(shù)。有朋友留言道:“你用專業(yè)編輯的節(jié)奏去做幼兒園作業(yè),是要逆天嗎?”無心理會朋友的打趣,李女士要開始準備完成孩子的下一份作業(yè):至少品鑒5種茶葉,畫出茶葉在熱水中的各種形態(tài),制作成簡報。
“有時候覺得又好氣又好笑,”李女士說,“上班之余都把心思花在完成娃兒作業(yè)上了。”
老師怎么說?其實要求不高家長有所誤解
這些作業(yè)到底是布置給學生的,還是考家長的?有網友拋出問題。
“當然是針對學生的,”小楊是成都某小學一年級班主任,她說,布置給班里小朋友手抄報的作業(yè),初衷只是要學生涂涂鴉、寫寫拼音就行,篇幅大小也沒要求,但沒想到家長誤會了老師的意思,以為是要出版物的水平,交上來的作業(yè)簡直就是專業(yè)報紙的水平。
“三年級做PPT也是,其實最粗淺的就行。我們對一些手工作業(yè)的要求不高,只要孩子動手就行,有時是家長之間的比較,人為提高了作業(yè)難度。”小楊說。
專家怎么說?孩子作業(yè)應在“最近發(fā)展區(qū)”
“其實,‘奇葩’作業(yè)是一個說淺也深的問題。”教育學博士侯中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全國絕大多數(shù)學校是大班教學,教師的教學任務重,所以分到每個學生身上的精力就少,在這種客觀條件限制下,學校通過作業(yè)將一些教學責任轉移到家長身上,用父母的個別化教學,提高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增進兩代人之間的交流。
“這種需要家長協(xié)作的作業(yè),隔三差五的來一次,自然會影響到作業(yè)效果。”侯中太介紹,在作業(yè)的安排上,教育學有個專門的概念,叫做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通俗點說,就是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應該是學生踮踮腳、努努力就能完成的,而不是超出他們的能力范圍。”侯中太表示,如何精準判斷出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這就對老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家長不能簡單地把“另類”作業(yè)視為“異類”,更不能一味地越俎代庖,而應當盡可能讓孩子獨立思考、操作、完成。
奇葩作業(yè)近年來可謂層出不窮,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兒,由此引發(fā)的吐槽更是此伏彼起。某些題目甚至被指“難住”了教授、專家,普通家長自然更是叫苦不迭、抱怨不絕。不過,某些老師布置的個別作業(yè),或許確實比較“無厘頭”,但作為家長和圍觀者,最好還是少些非議、責難,把吐槽的權利交給孩子。
倡導素質教育、破除死記硬背、培養(yǎng)孩子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潛能,已然成為當下教育界內外的共識。一方面,在這個摸索過程中,某些作業(yè)可能會“偏題”,本身不以為奇,需要大家的理解、諒解和寬容;另一方面,某些作業(yè)題目看似“奇葩”,出題老師實則用心良苦,旨在啟迪和發(fā)掘,打破慣性、教條,憑學生的知識和心智,未必不能找到“另類”的解答路徑。
比如,有些城市云層厚、有星星的日子少,家長覺得數(shù)星星、認北斗星的作業(yè)“客觀條件不允許”。但即便是晴空萬里、繁星滿天,數(shù)星星就真的那么容易嗎?換一個角度去審視就不難發(fā)現(xiàn),此題的價值未必在于“數(shù)”,孩子完全可能展開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方式去把星星“數(shù)完”,“數(shù)”出各自不同的結果和感受。
再比如,“三年級,要求寫一篇經濟小論文,我一個研究生一周之內都寫不出來!”這樣的抱怨貌似不無道理,也能得到不少家長的共鳴,但是,平心而論老師布置這項作業(yè)絕非是讓學生去寫鴻篇巨制,而只是讓大家從生活小事去觀察,寫出有關花錢之類的心得,孩子完全可以獨立完成,當然家長也可以做適當點撥。
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的實踐是相當復雜的工程,需要家長和社會的配合和支持,共同營造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就事論事來說,老師布置作業(yè)固然要盡可能避免“高難度”,但作為家長既不能簡單地把“另類”視為“異類”、把“奇葩”當成“荒誕”,更不能一味地越俎代庖,替孩子搜索、復制、粘貼了事,而應當盡可能讓孩子獨立思考、操作、完成。家長先入為主地認定作業(yè)題沒法完成,豈不是削弱和挫傷孩子挑戰(zhàn)難題的勇氣、信心和決心嗎?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