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2014-12-28 22:56:11
歡迎“準備期”,但不減學前輔導
■入學前家長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
臨近開學,新生家長可以為孩子作生理和心理的雙重準備。如新生家長劉女士為孩子做的生理準備主要反映在作息時間上,根據(jù)小學的作息時間,為孩子 制定了一周作息考評表,讓孩子自己打五角星和打叉,根據(jù)表現(xiàn)決定周末的活動安排。心理上的準備則反映在讓孩子了解上學目的上,告訴孩子學習是為了學本領(lǐng), 可能會比較辛苦但也是為了更好地玩。而家長王女士已經(jīng)用2個星期的時間,讓孩子每天6:30起床,晚上8:30入睡,并且不能再睡午覺。
■學前學習準備仍然必不可少
盡管設置“學習準備期”后,各學科教學都將放慢進度和節(jié)奏。家長們都表示,學習方面的準備不能少。因為對于孩子即將上學這件事心里免不了焦慮,擔心孩子跟不上進度,因此,就算是不出去上學前班,在家里每天還是要保證一定的學習時間。
新生家長徐女士說,周圍不少家長在孩子入學前都是拼命在往小學要求靠攏,“學習準備期”的做法或許可以緩解這部分家長的行為,但是一些學習習慣 的養(yǎng)成學校不一定幫得了,而且一個老師要教那么多孩子,因此諸如讓孩子每天養(yǎng)成做作業(yè)的習慣等還是需要家長在學前的個人教授。徐女士說,入學前培養(yǎng)好習慣 很重要,而很多好習慣都是關(guān)于學習的,所以學前免不了讓孩子做做題目、看看書。
孩子即將就讀于上海市靜安區(qū)第一中心小學的家長王女士指出,“學習準備期”是學校的一項集體舉措,但不意味著它可以完全替代家長的個別輔導。王 女士已經(jīng)連續(xù)兩個月每天抽半小時讓孩子看書、識字,據(jù)她說,在8月中旬開過的家長會上,老師也關(guān)照家長讓孩子看看書、聽聽磁帶,從而做到盡快適應。
家長們都很歡迎“學習準備期”,但也都承認不會減少學習上的準備,“做家長的也很痛苦,但總不能讓孩子剛上學就輸給其他孩子吧?”家長徐女士說。
■擔心放松教學進度讓孩子“放羊”
秋季開學后,在小學新生入學初期安排的“學習準備期”長達2—4周,期間,語、數(shù)、外等各科的學習時間、內(nèi)容均將發(fā)生變化,進度放慢、內(nèi)容減少。同時拓展型、研究型課程將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綜合活動”,即讓學生在活動、游戲中實現(xiàn)幼兒園到小學的平穩(wěn)過渡。
比如,小學語文一年級新編的入學準備部分,包括11個看圖學詞學句和一首古詩。每個看圖學詞學句從上至下分別是詞語、插圖、句子、生字、識字指 導及活動提示組成。顯然,教學內(nèi)容比以前減少很多。因此,有家長擔心這樣的輕松學習會不會造成“放羊”的情況。個別家長指出,課少了,又不用教材,孩子是 不覺得累了,但一旦放松下來,這一個月過后怎么辦?
■家長不愿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家長的期望也是造成課改實行難度的原因之一。記者采訪中發(fā)現(xiàn),家長出于“不愿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拼命給孩子加碼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
學前讓孩子增加識字量是幾乎所有家長都在做的準備之一。在最近某知名育兒論壇所做的一個關(guān)于“如何看待小學新生學前認字多”的調(diào)查中,多數(shù)家長 都贊成讓孩子學前多認字,只有約1.16%的家長因為生怕孩子上課沒興趣,一知半解導致基礎(chǔ)反而不扎實,持了反對意見。論壇上,家長們表示學前多認字,可 以讓小一的學習變得輕松,而且自信。
另外,不少家長會在幼兒園教育之外為孩子選擇一到兩個興趣班。過早地進行英語、算術(shù)等的“早期智力開發(fā)”。但是,這樣的孩子未必真能勝人一籌。根據(jù)老師反映,過早接受學科教育的孩子對知識一知半解,覺得老師講的自己都知道,三年級后反而不如“零起點”的孩子有后勁。
對此,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市課改辦負責人王厥軒表示,準小學生家長應該在暑期多進行親子活動,在思想、情感、行為上做好入學的準備,讓孩子感受到進入小學一年級是愉快、自豪、有意義的。所有這些在情感領(lǐng)域的培育,遠比對孩子進行填鴨式的知識學習要重要、有意義得多。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