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摩比思維館 2014-09-19 00:00:00
三歲半至四歲的孩子在數(shù)學思維發(fā)展方面應達到怎樣的程度?
三歲的孩子大腦剛發(fā)育比較完全。這個時候,孩子會跳、會說、會跑。身體發(fā)育很好了,大腦基本結構也發(fā)育得差不多了。接著就需要大量的刺激。不用問發(fā)展到什么程度,這個年齡是大量的經驗積累的時候。讓孩子大量的觸摸觀察、參與日常生活的體驗。
在思維能力培養(yǎng)方面,這個年齡段應注意并加強哪幾方面的培養(yǎng)和訓練?
細點說:運動第一。大運動與精細運動。不要太給孩子包辦得太細了。很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多是身體發(fā)育的原因。孩子自己能做到的,就讓孩子自己去做一做。手的運動越精細,孩子越聰明。
再說體驗:平時多讓孩子參與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路上,有時一個石塊也能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讓孩子看看摸摸石頭,找到石頭的感覺。觀察是什么樣子,說說石頭從哪里來的?有什么用?大家能說說石頭有什么用嗎?
您的眼光不一定是孩子的眼光。孩子會說,石頭可以在地上寫字、蓋房子、壘墻、雕刻可以讓我站在上面。在生活中摸摸什么東西是粗的細的,還有大小、高低、輕重、快慢、多少、遠近、今、明等。還有數(shù)量的多少。關鍵是生活的理解。
大家知道嗎?思維的發(fā)展的核心是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源于實際經驗,源于生活。接著說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一早起來,給孩子扣扣子?垡粋數(shù)一個。買菜的時候,讓孩子理解各種各樣的菜,什么是新鮮的、輕的重的,哪里生長的。
請周老師多介紹些幫助提高思維能力的游戲和玩具。本人感覺樂高玩具很一般。
至于玩具,不要很多,一個玩夠了再買一個,不然培養(yǎng)不了注意力,也激發(fā)不了興趣。一個玩具至少可以玩幾周吧。一個玩具至少可以玩幾周吧。
再有,孩子來到這世上,什么東西都是新的,自然的玩具多了。他會穿家長的衣服、鞋,頭上頂著盆子,到處鉆洞玩。生活中的玩具太多了。三歲孩子,以后的孩子也是這樣廣泛的接觸生活,不要辦包得太細,這樣就有了生活有基礎,這樣理解能力一定沒有問題。
有了經驗,思維自然就會發(fā)展。平時只要多問孩子幾個為什么,孩子自然就會聰明。
怎么引導孩子在遇到不會的問題時,繼續(xù)有信心思考呢?一般這種時候我肯定會鼓勵他的,但他基本就打算放棄了,除非我說有巧克力吃。
學習本身不枯燥,為什么在摩比的孩子那么喜歡數(shù)學。心理學告訴我們,做開心的事情,這樣的事情就能重復。我有一種教育方法叫馴猴教育法。想想猴子怎樣教的,還有動物怎樣訓練的。是不是做對了就有好吃的?
孩子不就是一個小動物么?為什么孩子做不到我們想要的就有臉色看,甚至挨屁股呢?如果孩子做對了我們就表揚下,做錯了就算了。不給孩子任何壓力,是不是學起來就輕松很多。
還 有一個方法,就是把枯燥的事情結合好玩的事情不就可以了。給孩子吃的,空的玩的。我覺得這些方法是可以用的。但不能只用一種方法。孩子不喜歡,就要給以一 定的理解。多數(shù)是因為難度問題。還有,需要一個環(huán)境,比如,別人玩,孩子自己也會想去玩。孩子就是孩子,以玩為主。不喜歡,就玩點別的。
想問問周老師對奧數(shù)怎么看,是否該學,幾年級開始學,怎么學,每天占用多少時間、學到多難合適?反正盡量詳細說說吧。
奧數(shù)只適合有能力有興趣的孩子去學習。另外,如果不能深入本源,學一點通一片,而只是記憶。那只能應付小升初了。如果,真正深入的理解奧數(shù),將來不但提高將來的理科水平,而且培養(yǎng)超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孩子超級的聰明。
一年級要學奧數(shù),晚了,基礎弱的就跟不上了。能力太弱,就不要學了。把課本上的搞懂就可以了。當然,也可以去看看奧數(shù)的初級班,不要抱著想學點什么,而是去開開眼界。
很多奧數(shù)班的孩子,成績不怎么樣,可到了小學,成績就變得非常優(yōu)秀的了。這跟奧數(shù)班的眼界有關。但家長不要給孩子壓力。就去玩玩。摩比的課可能是地球上最難的。但一定要求家長沒心沒肺。學多少是多小,學一點,就要學透了。
在摩比比較弱的孩子,上了小學也是非常厲害。摩比的理念是,讓不聰明的孩子變聰明,讓聰明的孩子更聰明。比如,摩比高手,到了小學就不能說是優(yōu)秀,而是恐怖。優(yōu)秀得讓別的孩子恐怖。
那就是說,還是應該學學奧數(shù),然后注意觀察,如果方法對了,但是孩子還是不能深入理解舉一反三,就不是這塊料,可以果斷放棄了?
孩子不能舉一反三,但是有興趣,不要放棄,學會等待。有時候等一等,孩子會給你一個奇跡。
能問問周老師,還是堅持認為摩比不能進行分層教育嗎?
摩比已經解決了分層問題,以后在一年級,把數(shù)學分成很多層,孩子會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選擇合適難度的題型。在一個班中,孩子接受的不同的信息越多,對孩子的發(fā)展越有利。西方多年的分層教育證明:分層教育全面失敗。
我們家孩子比較叛逆,情緒上的鍛煉周老師能解答嗎?
非常簡單,請在百度上看視頻,《保姆119》
其 實作為家長都知道培養(yǎng)思維意識、習慣意識比學習實際內容更科學。但是考慮中國的教育現(xiàn)狀,幼小銜接等問題,4-5歲左右的孩子,是否要開始培養(yǎng)書寫數(shù)字、 計算等式等枯燥的實際運用能力了,這個度怎么掌握,每天的練習時間有什么合理的建議,如何讓孩子坐下來接受從“放養(yǎng)”到“書桌學習”的轉變?十分感謝!
第一:4-5歲,該學習書寫了,這時候書寫,主要是涂鴉的形式,為以后的正式書寫打基礎。
第 二:4-5歲是培養(yǎng)數(shù)學思維的重要時期,在生活中全面培養(yǎng)孩子的理解能力,在生活中多參與多體驗。需要學習一些簡單的加減運算,四歲孩子要在動作上學習運 算,比如允許孩子掰手指計算,盡管不是最好的方法,但總算是一種方法,這比不學強多了。具體方法,請參考我寫的《摸出來的數(shù)學思維》。
第三:自己從“放養(yǎng)”到“書桌學習”的轉變方法,習慣是核心,相通的是要輕松愉快。到了小學,有了小學老師的要求,自然就會輕松的回到書桌學習,孩子為小學做好了準備,以后的一切都會順其自然。
有時比較糾結,不想提醒他問題的關鍵點,老想讓他自己能思考到,但想著想著小孩就煩了。
實在想不到可以點撥呀。孩子的學習方法有很多種,獨立思考只是其中的一種,聽也是一種方法。孩子自己想不出來,說明大腦中沒有這種思路,可以點一下,有時有必要直接告訴孩子呀。孩子有了一定的經驗,又可以解決新的問題了。
3 歲8個月的孩子,玩拼圖玩具好不好,多少難度的合適呢?感覺孩子開始是想玩是,但幾下就不玩了,感覺有點畏難,那種4面的立體塊拼圖,不能堅持。請問怎么 引導?還有,有的時候孩子會直接說出答案,但問為什么就不答,該怎么引導他說出理由呢?我家寶很倔,不想配合的時候,用吃的都不管用,人家直接說那你別給 我了,唉,咋引導啊,周老師?
三 歲孩子就創(chuàng)意拼擺,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三歲孩子主要是動作上的思維,思維能力相當簡單,主要以積累經驗為主,少問較難的問題,千萬不要給孩子任何壓力,孩 子回答不出來,就適當?shù)慕o予點撥,有時甚至直接給孩子答案,讓孩子積累點知識,孩子有了一定的知識和能力之后,才能進一步思考。孩子小,大腦一片空白,又 怎能讓孩子過深的思考?
有時候玩數(shù)學游戲,對簡單的不耐煩,對難的做不出來又急躁。(畏難問題)
這個問題確實是個常見問題,我們可以再把梯子多鋪幾級,這個太容易了,就要讓孩子不斷地不斷地體驗到成功的樂趣。誰讓你搞那么難呢,有點點難度還不夠了。偶爾搞點難度大一點點,當然,要孩子努力就能做出來的。時間長了,自然就有信心了。
周老師,現(xiàn)在我們女兒四歲九個月,感覺孩子對于挫折接受不了,比如做題如果錯的多了就不行了,下棋如果被她的棋子被吃了就會哭了,我們家長該怎么做呢?
這 很正常呀,不哭鬧才不正常呢。我的方法就是哭就哭唄。告訴孩子,輸了很好啊,讓孩子自己體驗一下傷心的感覺,這樣豐富自己的情感,將來寫作很好。注意,是 讓孩子主動的體驗,而不是被動的受傷。當然,多讓孩子勝,偶爾才能讓孩子輸。讓孩子勝利,他不知道你讓他。就像我讓別人贏棋,別人也不知道一樣。
周老師,在您的教學生涯里,有沒有專門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性格特點的孩子數(shù)學思維學習的引導心得呢?
不管什么樣的孩子,思維的培養(yǎng)都是相通的?傂枰獎幼魉季S到形象思維最后才是抽象思維?偸且y度適度,分步思考,步步準確?偸且雅囵B(yǎng)興趣,沒有壓力放在首位。
我家孩子喜歡看書,以前是聽家長讀,現(xiàn)在自己捧著說讀或編故事。但是她的大運動和精細動作鍛煉的比較少。她表現(xiàn)出來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急躁,是不是和感統(tǒng)訓練少有關系呢?
再說說感統(tǒng)問題與注意力問題。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平衡性差,一條腿站不住。協(xié)調能力差,五歲了,跳繩、拍環(huán)學起來非常困難。主要問題就是感統(tǒng)問題。也就是身體發(fā)育不好。這也是我開始,讓孩子多運動的原因。
運 動才是孩子思維發(fā)展的根。最新研究表明,運成還能增強成人的智力水平。有的研究表明,只專門去跑繩,就能解決注意力問題。我有一個孩子,學了一年多注意力 不集中,成績不好。有一段時間成績大增。媽媽說,孩子每天跳一千個繩,游兩小時泳。是不是有點過了?但孩子確實多方面表現(xiàn)突出。
會不會因為都會了,反而小學課上不好好學,自以為是,養(yǎng)成上課不專心的壞習慣。
不會,孩子的學習方式就是重復,動畫片會看一百遍。孩子沒有興趣,往往是因為不會。會的孩子會越學越有興趣。越來越自信。
(文/周建新老師,摩比思維館高級教研員,新浪五星教師,摩比金牌“周爺爺”。二十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八年學前及競賽數(shù)學教學經歷,授教學員數(shù)以千記錄。側重研究孩子認知能力形成的過程,并能夠站在系統(tǒng)及哲學的高度來指導兒童認知,教學效果突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