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社區(qū) 2014-07-17 14:43:14
與幼兒園相比,小學生活的內(nèi)容、節(jié)奏、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1)教育要求更高:學習成為在校最主要的活動,且?guī)в幸欢ǖ膹娭菩,同時在量上和質(zhì)上的要求驟然加大、提高;老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改變,重視使用考試分數(shù)的評價方式。
(2)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差異較大:教室單調(diào)、擁擠,行動受到諸多限制,有嚴格的學習制度、學習規(guī)則、行為規(guī)范要求;班級人數(shù)成倍增加,成人的關懷明顯減少,老師在生活上對孩子的照顧相對減少;
(3)同學關系的變化:以前熟悉的小伙伴都被新面孔代替,伙伴之間的關系不僅有合作,更有競爭。
那么,家長應該在假期應該注重孩子哪些能力的培養(yǎng),來幫助他們更好的適應小學生活呢?
能力培養(yǎng)>>
1、語言與專注力:
通過語言與專注力的訓練,使孩子能夠把聽力材料快速地讀出來,聲音響亮,吐字清晰。這樣孩子在上課時更容易理解和記住老師說的內(nèi)容。
2、區(qū)分玩具與學習:
通過區(qū)分游戲與學習的訓練,使孩子能夠正確的區(qū)分什么是學習,什么是玩。這樣孩子在課堂時間內(nèi)不會再去玩文具、說悄悄話、和同桌打鬧。
3、課堂行為訓練:
教會孩子課堂上需要的行為,幫助孩子養(yǎng)成正確的上課、舉手、站立、坐姿、翻書、讀書、做筆記以及下課等課堂行為,按照正確的課堂行為要求完成課堂內(nèi)容的學習。
4、時間觀念:
通過時間觀念的訓練,使孩子學會認識時間,學會整點與半點的表示方法。合理利用和珍惜時間,并會制定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時間表。減少和避免磨蹭、做事拖拉的壞毛病。
5、作業(yè)行為與任務意識:
通過作業(yè)行為的訓練,使孩子了解什么是作業(yè),學會正確的握筆姿勢與寫字姿勢完成作業(yè)內(nèi)容。按照正確的流程進行聽作業(yè)、記作業(yè)、寫作業(yè)、檢察作業(yè)的訓練。
6、人際交往的能力:
教會孩子學會自我介紹,認識新朋友,學會分享,幫助他們能夠在入學后快速交到朋友,不會感到孤單寂寞。
7、獨立意識的培養(yǎng)
學校的學習生活與幼兒園生活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的生活護理是很精細的,而上小學以后,孩子需要在課間休息時自己整理書本、自己喝水、自己上廁所等,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問題和困難自己要想辦法解決。因此,家長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長大了,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再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師,要慢慢地學會生存、生活、學習和勞動。
心態(tài)調(diào)整>>
1、心理準備
從幼兒園生活到小學學習生活,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大的轉(zhuǎn)折,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做好上小學的心理準備。比如,與孩子聊天時有意識地聊一聊小學學校的事情,要由衷地祝賀孩子長大了,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讓孩子從家長的口吻中感受成長的自豪,從而增強自信心,內(nèi)心產(chǎn)生羨慕小學生、想當小學生的愿望。家長要特別注意的是,決不能用上小學對孩子施加壓力,進行恐嚇。如:“你再不聽話,讓學校的老師管你。”“學校的老師可厲害了。”家長這種恐嚇的話會造成孩子對上學的恐懼感,產(chǎn)生心理壓力。
2、作息時間準備
從幼兒園生活到小學學習生活,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大的轉(zhuǎn)折,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做好上小學的心理準備。比如,與孩子聊天時有意識地聊一聊小學學校的事情,要由衷地祝賀孩子長大了,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讓孩子從家長的口吻中感受成長的自豪,從而增強自信心,內(nèi)心產(chǎn)生羨慕小學生、想當小學生的愿望。家長要特別注意的是,決不能用上小學對孩子施加壓力,進行恐嚇。如:“你再不聽話,讓學校的老師管你。”“學校的老師可厲害了。”家長這種恐嚇的話會造成孩子對上學的恐懼感,產(chǎn)生心理壓力。
3、簡歷
之前看到一位媽媽分享說,在入學之前,她把孩子在幼兒園期間的表現(xiàn)、興趣愛好、脾氣秉性、優(yōu)點缺點等,都詳實的寫了一份簡歷準備交給班主任。新開學,老師一下子會面對幾十個孩子,肯定不可能立馬全部都記住和了解。要想順利地幫助孩子度過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家長客觀的在老師面前對孩子有個全面的評價非常重要。她很欣慰當時這么做了,班主任對她的孩子比較關注,孩子也很快愛上了這個班級,每天都像快樂鳥一樣飛進校園。
學習用品準備>>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列一個單子,比如書包、鉛筆盒、書皮、鉛筆、橡皮、削筆器、作業(yè)本、水壺等。然后選擇適當?shù)臅r間,和孩子一起購買,這樣可以激發(fā)孩子上學的欲望和對上學的期盼。在購物的過程中,家長要盡量尊重孩子的意見,選擇他們滿意、喜歡而又實用的文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