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jīng)濟觀察網(wǎng) 2014-05-27 12:55:55
特殊需求兒童的上學之路有多不易?若不親身經(jīng)歷,無從想象其中的艱難。這是一個小眾群體,艱辛而不被關注。在眼下這個“幼升小”的時間節(jié)點上,怎么呼吁都不為過。
所謂特殊需求兒童,就是其生長育和普通孩子不一樣,有的孩子患自閉癥,有的孩子由于腦癱而智力受損,有的孩子有先天的運動障礙。這些孩子均無法獨立進入普通小學就讀,他們或者需要進入特殊學校,或者需要在有特教支持的前提下進入普通學校,后者可能對他們的成長更為有利,尤其是那些患自閉癥的孩子,他們非常需要一個與社會融合的環(huán)境。在普通學校中接受特殊兒童,這種教育理念叫做“全納教育”,它在西方國家興起得比較早,影響到中國是在1994年《薩拉曼卡宣言》(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薩拉曼卡召開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會”)之后。
然而,在中國,資源根本無法滿足需求。先不說二三線城市,就說北京,在這座中國資源最好的城市里,融合教育的資源也極其稀缺。目前北京做得比較有名氣的推行融合教育的公立小學只有朝陽區(qū)的新源西里小學,學校設立了特教班,配備特教老師,特殊孩子入學后既有針對性的特殊教育,又根據(jù)其能力狀況有融合計劃。這所學校每年都是報名的人數(shù)遠遠超出招生名額。今年,在北京嚴控跨區(qū)行為之后,單朝陽區(qū),就有30多個孩子報名,最后僅僅收了4個孩子。校方問朝陽區(qū)教委:“余下的孩子怎么辦?”教委也無法回答。根據(jù)《義務教育法》,這些孩子如果申請去片區(qū)小學隨班就讀(即跟班上學,但不計其學習成績,大部分孩子需要家長陪讀),學校不能拒絕,但一個家長在向片區(qū)小學詢問入學事宜時得到老師這樣的答復——你要來,我們不能不收,但我們沒有專業(yè)老師,整個學校的教學和規(guī)矩都是按照普通孩子定的,你覺得這樣對你家孩子好嗎?
但這就是政府目前所能承諾的“兜底”,不管怎么樣,它安排了一個學校,如果家長覺得不合適而放棄,那是家長的問題。想等一年再上合適的學校?不行,第二年孩子就屬于“超齡兒童”了,教委的政策是“適齡兒童”優(yōu)先。這些還都是有北京市戶籍的孩子,如果是“非京籍”特殊兒童,更是求讀無門,戶籍孩子都管不過來呢,哪里還有余力顧及非戶籍孩子?
不能被公立學校接收的孩子怎么辦?大概有三條路。第一條路,如果能力較好,可以去普通小學隨班就讀試試,由家長陪讀。這種情況下家長要燒高香祈求碰到好學校、好老師,好環(huán)境,能真正接納這個不一樣的孩子。去年在深圳就發(fā)生了由于其他孩子的家長聯(lián)名反對而導致一個自閉癥兒童被退學的事。第二條路,去各區(qū)的培智學校,這些學校專收各種殘障殊孩子,唐氏兒、腦癱兒、自閉兒,目前北京每個區(qū)大概有一所這樣的學校。這條路對自閉孩子來說,失去了融合機會。第三條路就是家長自助辦學,目前北京已有這樣的嘗試,一些曾經(jīng)飽受失學之苦的特殊兒童家長自己出資辦學校,這條路充滿艱難,而且在融合資源的調(diào)配上也缺乏優(yōu)勢。
國外在這個領域比中國進步很多。發(fā)達國家在20世紀初的時候,障礙兒童也是被安置在專門的特殊教育機構生活學習,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融合教育理念興起后它們開始探索在普通教育之下接納障礙兒童,學校配有特教老師,特殊孩子可以在特定時間去資源教室接受特殊教育,也可以在特教和普教老師的共同幫助下在普通班級學習。學校會為接納一個特殊兒童做一些適當?shù)母淖,比如,在美國,如果一個視力障礙兒童進入普通班級,需要把他的課桌擺在靠近黑板、光線適當?shù)奈恢;課堂上要為這個孩子準備適合的教材,盡量使用實物或可觸摸的模型;老師授課時要多用口頭語言,等等。
相比之下,目前中國全納教育的開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城市有零星探索,要滿足特殊孩子的需求遠遠不夠。這個問題尤其值得關注,他們屬于這個社會的小眾群體,除了一些特別的日子,比如4月2日“自閉癥日”之外,幾乎處于被忽略的位置。國務院辦公廳今年1月轉(zhuǎn)發(fā)了《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北京去年4月也印發(fā)了《北京市中小學融合教育行動計劃》,希望在“全納教育”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的情況下,起步之后這條路會慢慢走好。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