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騰訊教育 2014-05-14 16:36:32
傾聽孩子的聲音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生活步伐提速、競爭壓力加大,爸爸媽媽常常由于工作忙碌,而無法留給孩子充足的時間,陪著孩子一起成長。中國臺灣心理學家游干桂便認為,現(xiàn)代爸爸媽媽不應該只是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物質環(huán)境,反而應該抽出更多時間,去了解孩子的性格、興趣,讓自己和孩子的心靈更為親近。
其實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最想要黏的、最想說話的人便是爸爸媽媽,游干桂表示,每天不論是2小時、1小時,甚至是30分鐘都好,爸爸媽媽都應該學習當孩子的聽眾,傾聽孩子心中的想法,如此一來,便能真正看到孩子的優(yōu)缺點,然后再針對其缺點加以改進,而對其優(yōu)點則予以鼓勵,以求進一步啟發(fā)他們的多元智能。
此外,吳娟瑜也表示,如果希望孩子在家庭中得到最好的引導,做爸爸媽媽的必須先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愉快的家庭氛圍,同時也需要學習用言語、用肢體語言適度地表達愛孩子的心意。吳娟瑜也提出了現(xiàn)代爸爸媽媽最容易犯的十件胡涂事,例如過分擔心孩子、以為孩子長不大便什么小事情都幫他們做,對孩子太嚴厲或者是太溺愛等等,這些過與不及的生活方式,很容易養(yǎng)成小孩子依賴、沒自信,嚴重的可能造成性格上的偏差,所以爸媽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跨越這些誤區(qū),多花一點心思考慮自己的做法對孩子的影響,多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的個性,才能讓親子關系更加和諧圓滿。
爸爸媽媽最容易犯的10件胡涂事
1、要太多:對兒女有過多的擔心,例如:擔心孩子課程跟不上、擔心孩子交到壞朋友、擔心孩子晚歸等。
2、做太多:替兒女承擔太多的責任,例如:無論晴天雨天接孩子上下學、替孩子拿書包、孩子忘了東西馬上替孩子送到幼兒園、替孩子寫作業(yè)等。
3、罵太多:爸爸媽媽將自己生活、工作上碰到的挫折,轉移到小孩身上,不高興或者是心情惡劣煩躁時,不管小孩做的對不對、好不好都大聲斥責,結果挫折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容易造成親子關系惡劣。
4、給太多:無論是物質生活的補償,或是口頭上的贊美,有時候給了太多,反而容易造成孩子不知感恩或自我膨脹。
5、要太多: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點,結果安排了過多的學習,讓孩子大感吃不消。
6、玩太少:親子之間沒有太多有趣的休閑活動,沒時間跟孩子一起玩,欠缺開懷大笑的共同回憶。
7、“坐”太少:爸爸媽媽與孩子之間很少有機會可以坐下來一起聊天談心,沒能養(yǎng)成談天、分享的習慣。
8、知太少:可能忙于工作,可能忙于家務,結果忽略現(xiàn)代資訊的吸收,孩子感興趣的游戲、流行音樂,爸爸媽媽都不了解也搞不清楚,親子之間只能談些吃飯、穿衣的日,嵤。
9、愛太少:爸爸媽媽當然關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在言語和行動表達上,總是還不夠具體明確,使得親子在相處上減少了互動的潤滑劑,也容易讓孩子覺得爸媽對他的關心不夠多。
10、變太少:親子相處模式一成不變,忽略自我省察和不斷調整,以致孩子與爸媽的關系越來越疏遠。
讓孩子學會做對的判斷
親子之間往往存在著一些“悲哀的矛盾”,也就是說,大人總以為孩子應該知道如何做判斷,孩子也以為自己應該是做對了判斷,然而,事與愿違,孩子竟然沒有做對正確的選擇。
究竟事情該怎么做才是對的?有時候對孩子而言,真的是茫然無所適從,面對爸爸媽媽對于對錯的標準,有的孩子是用不斷嘗試希望找到爸媽認為是對的方法,但一錯再錯的機會自然也很高,更有的孩子干脆不要有任何動靜,等著耗著讓爸媽忍不住自己說出來要怎么做,以免做錯判斷受到責罵。
如果爸爸媽媽能夠接受“孩子難免會判斷錯誤”的現(xiàn)實,孩子也能在爸媽的鼓勵下學習接受“判斷錯誤是人生的一部分”,親子之間互相體諒包容,如此一來,爸爸媽媽便能在適當時機,協(xié)助孩子做出正確判斷。
事實上,要做到“在對的時機,做對的選擇”這樣完美的狀況,其實是需要通過許多“嘗試”的過程。因為“嘗試”會帶來“經驗”,而“經驗”才會帶來正確的“判斷”能力,所以吳娟瑜表示,爸爸媽媽除了用言語、舉實例告訴孩子什么是正確的選擇之外,更應該花時間協(xié)助孩子理出一個判斷現(xiàn)實狀況以做出正確反應、選擇的的能力,唯有交給孩子正面且正確的思考邏輯,才能讓孩子在日后成長的過程中,有信心面對人生一道道艱難的考驗。
爸爸媽媽該如何教育孩子做出正確選擇的5要點
1、告訴孩子,做決定之前應該先搞清楚自己要的結果是什么?
2、學習自己做判斷。
3、參考別人的經驗做判斷。
4、若判斷錯誤,馬上補救,不要一直停留在后悔的情緒中。
5、不斷嘗試,記取教訓,才會更容易成功。
培養(yǎng)孩子自我克制的性格
隨著社會物質條件的提升,現(xiàn)代爸爸媽媽總是極盡所能地想要給予孩子最好的物質環(huán)境,陳富美表示,因為爸爸媽媽的大量給予,使得孩子很容易便養(yǎng)成了予取予求的習慣;在百貨公司的玩具部門,常?梢钥吹胶⒆佣自谕婢咔按舐暱摁[的情形,原因只是為了爸爸媽媽沒有答應他購買他想要的玩具而已,而許多爸爸媽媽便在不忍心小孩哭太久的狀況下,答應了小孩的請求,如此的情況一再重演,終于導致孩子越來越任性,不知自我克制的性格。
為了讓孩子懂得忍耐的功夫,陳富美認為爸爸媽媽在面對孩子任性要求時,絕不可心軟,盡管小孩哭鬧不已,也必須堅持原則,好讓孩子知道大聲哭鬧、亂發(fā)脾氣這一套戲碼是不管用的;同時,爸爸媽媽在事后也可以與孩子約定,只有在生日或圣誕節(jié)、過年等特殊節(jié)日時,才能夠讓他擁有想要的玩具,如此一來,不但能夠培養(yǎng)孩子學習忍耐、懂得自我克制不任性,也可以讓孩子更懂得珍惜現(xiàn)在所擁有的物品。
訂做孩子樂觀開朗的個性
每個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每天都能過得很快樂,笑口常開,然而人生總會遭遇到一些困難與挫折,惟有讓孩子擁有開朗的性格,才能使他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都可以在腦海中產生“正面思考”的模式,樂觀進取地迎接挑戰(zhàn)。
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指出:“爸爸媽媽批評孩子的方式,是造成孩子樂觀或悲觀的重要因素。”他建議爸爸媽媽兩項原則,第一項原則是批評孩子時要“就事論事”,第二項原則則是爸媽要養(yǎng)成“以樂觀態(tài)度來解釋問題”的風格。
吳娟瑜表示,當爸爸媽媽對孩子又吼又叫,或經常唉聲嘆氣,孩子的性格就會逐步退縮消極;而當爸爸媽媽以明理、正向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孩子也才會有機會將性格漸漸地調整為開朗樂觀的方向。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