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日報 2014-05-14 15:05:14
又是一年“升學季”。進入小學前,拼音算術還是否要提前學?初中該送家門口的公辦學校,還是該送民辦學校?中考,是在孩子戶口所在地報名,還是在目前就讀的區(qū)“推優(yōu)”更劃算?提前“搶跑”與享受快樂童年,就近入學多一點睡眠與跑遠路擇校,這些“兩難”問題,令不少家長糾結(jié)、焦慮。
解放周一刊家長版將從本周起,刊登系列文章,通過采訪校長、“過來人”家長、專家等,為家長支招。
準家長:不“從眾”需內(nèi)心強大
“我女兒馬上要讀一年級了,還要不要提前學拼音?”最近,這個話題,成為不少幼兒園升小學孩子的家長熱議問題。
黃女士聽說,去年本市在小學一年級推行“零起點”,本來很淡定——既然市教委要求小學一年級按進度從最基本的入門知識開始教,孩子就沒必要幼兒園提前“搶跑”受累。然而,周圍很多家長還是不放心,擔心孩子進校后跟不上,準備給孩子提前報培訓班學習。
這種“焦慮”氛圍,讓黃女士倍感壓力:“如果我們不提前學,進校后勢必會落后。孩子一開始就成了差生,學習沒自信了怎么辦?”但如果提前學拼音、英語、算術,孩子年齡小,要多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負擔重,與理想狀態(tài)相去甚遠。而且,若學校真的“零起點”教學,孩子進校后會發(fā)現(xiàn)很多東西都學過,課堂不認真聽講,養(yǎng)成不好的學習習慣,豈不“更要命”?
“準家長”的擔心,并非個別現(xiàn)象。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小學作為全市的“零起點”項目——“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項目試點校,對此進行了詳細調(diào)研。校長丁利民介紹,去年開學初,學校對一年級8個班237名學生進行了學前漢語拼音掌握情況測查,發(fā)現(xiàn)新生家長對孩子漢語拼音學習普遍存在焦慮情緒。因各種原因,從未讓孩子學過拼音的家長受社會訛傳的影響,擔心學校不教了;學過一些拼音的,家長擔心老師教得快,孩子跟不上;部分掌握程度較好的學生,其家長也提出是否要進一步抄寫默寫,讓孩子掌握得更牢固。
這種焦慮,導致部分孩子“搶跑”,進校時拼音學習情況參差不齊。入學時,有近40%的新生屬于“零起點”,從未學過拼音,基本的a、o、e也是僅見到過,但不會讀;近50%的學生,通過幼兒園、家庭或課外班初步接觸過拼音,大致認識聲母、韻母,但發(fā)音不規(guī)范的問題突出,不會拼讀音節(jié);近10%的學生入學前系統(tǒng)學過拼音,發(fā)音準確,且具有拼讀音節(jié)的能力。
校長:“吃不了”和“吃不飽”兼顧
部分孩子提前搶跑,給學校教學也帶來挑戰(zhàn)。按市教委規(guī)定,為了引導減負,“零起點”試點學校堅持按課程標準教學,不拔高要求、不加快進度。但孩子進校時,拼音學習方面的差異已客觀存在,如何兼顧?
丁利民建議,教師要首先放下焦慮。不少家長和教師認為,目前小學一年級集中在一個月內(nèi)“搞定”拼音,進度太快孩子很難掌握。而其實,課程標準中有明確要求:拼音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持續(xù)到二年級結(jié)束,屆時孩子能正確拼讀漢語拼音、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即可。而且,拼音教學的標準是“正確認讀”、“會拼讀”,不要求抄寫默寫,老師在教學中不要任意拔高。
按課程計劃,集中拼音教學用時9周,以往教學中反映出,從未學過的孩子的確存在學習“吃力”現(xiàn)象。對于40%的孩子“吃不了”的問題,上理工附小嘗試將拼音教學時間增至11周,“放緩”步伐,為孩子減負。同時“三步一回頭”,以后的單元中總共復習12次,增加漢語拼音出現(xiàn)的頻率,幫助學生記憶�?傉n時不變,學拼音時間增加,將教材中最后一個單元“看拼音讀課文識字”弱化處理。其中的“四會字”在以后新課文中再出現(xiàn)時加強指導,其余生字讓學生通過“認認食品包裝袋”、“認認路牌、招牌”、“做做報紙啄木鳥”等方式,在語言環(huán)境中認識。
有近10%的學生系統(tǒng)學過拼音,上課好表現(xiàn)、愛出風頭,慢節(jié)奏的學習也容易使他們產(chǎn)生不耐煩的情緒。如果教師長期不關注,會降低他們學習的興趣,也易養(yǎng)成他們不專心聽講的習慣。為此,上理工附小老師在新授拼音時,邀請這些已經(jīng)學會的學生做“小老師”,說說認讀好辦法,帶領小朋友讀準音、認清形;復習鞏固時,讓他們做做“小組長”,協(xié)助老師幫助特別薄弱的小伙伴;階段檢測時,聘請他們做做“小小校音師”,讓他們發(fā)揮優(yōu)勢,始終保有學習熱情。
“過來人”:不規(guī)范學習“事倍功半”
“零起點”的孩子到底能不能適應小學一年級的拼音學習?“過來人”的經(jīng)驗,會對當下的“準家長”更有說服力。
上理工附小在上學期拼音集中學習結(jié)束后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99%的孩子們認為自己學會了拼音,自信滿滿。老師們還通過“拼音學習積星卡”進行統(tǒng)計,顯示95%以上的孩子均能在每一階段正確認讀所學的拼音。學期末,學習組織“小機靈游玩快樂宮”親子活動,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能正確認讀漢語拼音、有飽滿的學習熱情,焦慮普遍降低了。
學校對新生家長再次調(diào)查“你認為,孩子在入學前必須先學拼音嗎”,只有3%的家長給出肯定答案,11%的認為“可有可無”,86%的家長認為“入學前可以不學拼音”。
而且,不少“過來人”家長體會到,不規(guī)范的提前學習“事倍功半”。雖然近50%的學生提前學了拼音,但存在發(fā)音不準確等問題,而要糾正發(fā)音不規(guī)范,老師需在課堂上“逐個檢查”,反而增加了學習時間。如上理工附小,原先拼音教學合計約10—15分鐘,后增加至20—25分鐘,用于逐個糾正不規(guī)范的發(fā)音。事實證明,提前學反而帶來了時間與人力的雙倍投入,更多家長由此認同了“不搶跑”的理念。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