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本地寶 作者:南方都市報 2011-07-18 11:43:29
要為孩子植入平等意識和嚴肅人生觀
幼兒園舉辦畢業(yè)典禮?無論家長和孩子都得身著禮服?而且還是在深圳大劇院這樣的高規(guī)格場所?是的,你全都沒聽錯,7月10日晚,深圳一家幼兒園像對待成人一樣為每個孩子準備了一場莊重的畢業(yè)禮,每個孩子都要逐個登臺,親自從校長手中接過畢業(yè)證書,而畢業(yè)的小朋友們還自己編排、出演童話音樂劇為幼兒園生活畫上美妙的句號。7月10日晚,身著小禮服的英皇國際幼兒園小朋友,走上深圳大劇院的舞臺,莊重地從名譽校長王琪琪手里接過畢業(yè)證書。
美國大學式畢業(yè)禮現(xiàn)場,五六歲的小朋友擔綱主角
一個個畢業(yè)生都穿著西裝外套、打著領結(jié),掩飾不住渴望又莊重的眼神,在掌聲和燈光下依次走上臺,先向觀眾深深鞠躬,再與校長握手,從校長手中接過畢業(yè)證書?催@排場,你或許以為自己穿越到了美國大學的畢業(yè)典禮現(xiàn)場。但是畢業(yè)生們嫩嫩的淡綠色西裝和可愛的小短褲出賣了自己的真實身份,他們只是一群五六歲的小朋友。
雖然幼兒園畢業(yè)生們年紀不大,但在畢業(yè)典禮上個個神情莊重,一臉嚴肅,儼然把畢業(yè)典禮當做了一等大事。在完成整個莊重嚴肅儀式的同時,又展露出作為小孩子童稚的靈性,走向舞臺中央時,碎碎的腳步袒露著天真童趣。每個孩子在向觀眾鞠躬的時候,都以一種近乎虔誠的態(tài)度,擺出一個超越100度的深鞠躬姿勢。每個孩子在和校長握手接過畢業(yè)證書的時候,都是全神貫注的表情,好像是接過人生的又一根接力棒。
戲劇可是英皇幼兒園的特色課程,難怪小朋友們展示出這么專業(yè)的演出效果。
笑倒家長的童話音樂劇竟是由幼兒園畢業(yè)生創(chuàng)意改編
只是領個畢業(yè)證書就行了嗎?那可不夠,小朋友們還精心準備了畢業(yè)匯報演出呢。畢業(yè)生們一個不落地登上了演員表,共同出演以經(jīng)典童話《灰姑娘》為藍本的童話音樂劇《C inderella美夢成真》———在寧靜的校園里,喜愛童話故事的嬌嬌正如癡如醉地讀著《灰姑娘》的故事,不料卻遭遇校園三霸的故意刁難,爭搶過程中童話書被撕毀……四個孩子離奇地進入了這本童話書的魔法世界中。
孩子們在舞臺上將各自的角色詮釋得各有魅力,感染力十足。嬌氣包嬌嬌變成了童話世界里的灰姑娘,她一改往昔的嬌氣作風學會了各種家務,但是卻難輕易改變命運;夜媚锏脑庥隹偰芾卫巫プ∮^眾的心,她楚楚可憐的眼神讓人憐惜,過目不忘。變成南瓜精靈和老鼠精靈的小朋友則是賣萌高手,他們的臺詞總能輕易戳中觀眾的笑點,“我不要變成一個會被吃掉的南瓜。”“沒把你變成一只雞腿就好了。”
童話的結(jié)局總是美好的,憑著一顆善良寬容的心和對夢想的堅持和追求,變成灰姑娘的嬌嬌和同伴們在“南瓜成熟了6回”之后最終回到了現(xiàn)實世界。五彩斑斕的創(chuàng)想力讓臺下的家長們都沉浸在孩子們娓娓道來的世界里。
幼兒園副園長介紹,劇本改編的創(chuàng)意就來自幼兒園的小朋友,此外,他們還參與了服裝、道具、音樂、背景的工作,很多對白和動作也都是由小朋友們完成。
全體畢業(yè)生參演,讓孩子懂得人生舞臺上每個人都很重要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上海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梅子涵觀看了該次畢業(yè)典禮和音樂劇匯演的全程,梅子涵認為劇本改得很好,“把真實的世界和童話連在一起,而且添加了一些現(xiàn)代的元素在里面。整個劇都是兒童演出,成年只有一兩個,很多舞蹈不是專業(yè)的演員能做到,沒有刻意的痕跡。很震動,特別是臺下的成年人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劇中。”
著名兒童藝術教育專家、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許卓婭也觀看了全程,“同樣的角色由不同的小朋友表演,這樣的分工做得很好。而且不是最主要角色的也演得很好。他們背后應該投入了很多,獲得了責任和合作的體驗,這個過程是最重要的。”
“此次音樂劇匯演是對小朋友們學習成果的總結(jié)和考察。演出前,他們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包括閱讀繪本,了解夢想的特點,認清達到夢想需要做的努力和自己的不足。”陳知雨更是指出,凡是畢業(yè)生都參加,而不是說誰優(yōu)秀誰才能出演。雖然能力各有不同,但總有適合他的角色。人生就是個大舞臺,希望他們從小就明白,缺了哪個都成不了一臺戲。
據(jù)悉,戲劇是該幼兒園的特色課程,“戲劇是一種綜合藝術,融合了舞蹈、音樂等多種表演形式和藝術手段,同時也符合當下孩子表演欲強的年齡特點。小孩子的成長不僅是知識和能力的學習,也包括社會認知、合作、協(xié)調(diào)統(tǒng)籌等。孩子們在音樂劇的排練和表演中,不僅鍛煉了孩子的語言和肢體表現(xiàn)能力,而且培養(yǎng)了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
莊重的畢業(yè)禮既培養(yǎng)個體的獨立意識也讓孩子學會尊重生活
在陳知雨看來,不管是幼兒園畢業(yè)、小學畢業(yè)、高中畢業(yè),還是大學畢業(yè),都是孩子們?nèi)松幸粋階段的總結(jié),也是一個新的起點、將來回想起來值得回憶的節(jié)點,“所以,不存在學歷高低而產(chǎn)生的輕重之分,每一次都值得認真對待。即使是幼兒園,我們也希望提供給孩子一場隆重的畢業(yè)典禮。每個孩子都親自上臺,與校長握手,自己接過畢業(yè)證書,就是為了給孩子一種自己能夠獨當一面的感覺,讓他們意識到他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是他們自己的畢業(yè)典禮。把孩子看作一個與成人平等的存在,畢業(yè)典禮的成熟形式,就是對孩子的尊重。”
陳知雨指出,“小朋友的禮儀教育平時容易被人忽視,但其實很值得家長和學校重視。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從小就給孩子一個教育的契機。中華民族本是禮儀之邦,我們應該繼承這種禮儀傳統(tǒng)。而且現(xiàn)在的孩子以后都是要走向世界的,所以在小時候就應該讓他們了解世界文化的禮儀和習俗。用餐、聚會和觀禮,在不同的場合,應該穿什么樣的服裝,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這些都是禮儀教育的一部分,不能因為孩子年紀小就忽視禮儀的重要性,從小的禮儀教育才能讓禮儀成為一種習慣,而不是一種束縛。其實小孩子就像小樹苗一樣,只有小的時候讓樹苗長直以后才會長得更好。”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社會學教授于長江認為要從兩個方面看,一方面現(xiàn)在的中國缺乏比較正規(guī)的儀式,甚至很多大學的畢業(yè)典禮都缺乏嚴肅感。“社會需要儀式性和莊嚴感,從來都是惡搞和玩鬧的社會,無從建立好的公共生活。”
另一方面是我們社會在濫用嚴肅性,“從小到大都是一套行為規(guī)范和紀律來指導生活,日常生活中濫用嚴肅性,嚴肅性實際上被解構掉了。不該嚴肅的時候挺嚴肅,真正該嚴肅的時候不嚴肅。”
這種嚴肅性往往和宏大話語相關,“它是超越個體人生的,政治的,意識形態(tài)的,官方的,集體主義的。西方社會由于有宗教的支撐,一到了教堂就有神圣感,他們是從小就培養(yǎng)起來的,所以長大之后到了應該嚴肅的場合,都不用要求就知道要穿著正裝。”于長江指出,“個體的覺醒后,應該能培養(yǎng)契合個人的莊嚴感,不是為別人嚴肅,而是對自己人生的嚴肅。從小學習正式場合的禮儀,熟悉莊嚴感,更有效果。”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