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1-01-27 16:39:45
由于我并不常住上海,而女兒能把自己養(yǎng)活下來都了不起了,所以我根本就不敢去指望她能照養(yǎng)好其它的“活物”,因此這棵仙人掌當我不在上海家時就是棵“孤兒樹”。
然而讓人驚訝的是這棵“孤兒樹”卻活得興高采烈,每年五月份到九月份這陽光最熾熱的季節(jié),一朵又一朵的黃花綻放不停。
我瞧著希奇道:“哇,真是了不起呀,這棵仙人掌居然能活得這么好。”
女兒則以見怪不怪的口吻回應(yīng)到:“因為它是‘仙人掌’啊。”
由這棵生命力頑強的仙人掌,引發(fā)我和女兒對植物生命韌性的討論,我說:“當初仙人掌肯定不會是這樣的‘好養(yǎng)’,應(yīng)該是為了適應(yīng)自然界中優(yōu)勝劣敗的生存法則而被‘逼’出來的改變。”
女兒在點頭稱是后加了一句:“對,就像我一樣。”
我聽了笑起來,這笑容中有對女兒的嘉許也有著為母的疼惜,因為女兒在十八歲獨自一人來到舉目無親的上海讀書,六年來所承擔在生活、學業(yè)與情感、身體上的困頓與失落肯定不少,但她卻從無一次打電話回家求救哭訴,都是咬著牙挺過來。曾問她:“為什么不打電話回來跟爸爸媽媽哭呢?”
“哭給你們聽有啥用,你們隔得那么遠也沒法立刻飛過來幫忙,哭完了還不是得靠自己去面對。”
“那為什么連回到家見了我們面也不說辛苦的?”
她淡淡的說:“都過去了也就不覺得辛苦了。”
相較于女兒的獨立堅強,一直在臺灣島內(nèi)讀書的兒子個性就顯得太“面”了些,直到最近因出國進修,在人生地不熟熟的異鄉(xiāng),被“逼”得必須反思自己做決定和面對,才總算長出了點“仙人掌”精神。
曾觀賞過一部胡楊樹生長的紀錄像片,其中有位培林專家講述到種植胡楊樹的訣竅——少澆水、施肥與培土。
因為若經(jīng)常給它澆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處扎,只在地表淺處盤來盤去,根扎得淺自然經(jīng)不起風雨;所以只要把它們栽活后就不再去理睬它,由于地表沒有水和肥料供它們吮吸,自會“逼”得它們不得不拚命向下扎根,恨不得把自己的根穿過沙土層,一直扎進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這么深的根,何愁這些樹不枝葉繁茂,何愁這些樹會輕易就被暴風刮倒呢?
仔細想想,這栽樹的原理其實不就跟養(yǎng)孩子一樣,若對孩子太過周到照顧了往往就培養(yǎng)出了他們的惰性,生命的溫室只會誕生出生命的災(zāi)難。
若要想要孩子的生命之樹能根深葉茂頂天立地,就不能給它太足的水分和肥料,必須強狠下心去逼迫它奮力向下自己扎根。
在溫室里我們是永遠見不著參天大樹的。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