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社區(qū) 作者:張張老師 2011-01-13 11:25:02
和朋友聊天至深夜,朋友的孩子是我的學生——從幼兒園小班帶到中班。
朋友是個非常有心、又很有見地的媽媽,我們因為經(jīng)常聊孩子的事情成了朋友。小家伙已經(jīng)上一年級了,在我的印象中是個懂事、漂亮的孩子。從上幼兒園時的狀態(tài)看,孩子的整體素質(zhì)應對學習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初上小學的一段時間,果然沒有太大問題,本身孩子的適應能力很強,較強的自控能力和規(guī)則意識,在適應課堂環(huán)境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半年過去了,再和朋友聊天時,深切的感受到作為一個媽媽,為孩子學習真是煞費苦心,幾近疲憊。
半夜時分,朋友電話里非常無奈的說著:“幼兒園教育和學校教育是脫節(jié)的,是完全的兩種學習狀態(tài)。”說真的心里很不舒服。幼兒園的教育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是孩子學習生活的啟蒙階段。當我們還秉持著“給孩子上最佳人生底色”的快樂教育的時候,真的忽視若干年后孩子將獨立面對小學教育的這一現(xiàn)實?在幼兒園里能歌善舞,乖巧玲瓏的優(yōu)秀小苗,上小學以后為什么會讓爸爸媽媽如此著急?著急到開始懷疑自己一項優(yōu)秀的孩子“是不是記憶力不好?是不是智商不高啊?是不是遺傳基因不好?……”掛了電話,輾轉(zhuǎn)反側(cè)。難道上了小學以后,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受的教育都沒有意義了嗎(主要是私心,那些我?guī)Я?年或者2年的孩子們,我在他們身上花的心血,我對他們的影響真的毫無意義嗎?)
天亮醒來,打起精神去上班,一路上都在想,似乎有一點兒想通了。上小學孩子換了一種環(huán)境(生活習慣、學習方式、同伴、老師、課業(yè)、考試、思考問題的方式)都需要她來適應。幼兒園養(yǎng)成式的快樂與發(fā)展教育,是符合孩子特點的啟蒙階段的教育。在幼兒園里為孩子奠定一個優(yōu)秀的整體素質(zhì)基礎,對孩子上學,以至于今后的每一階段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正如朋友所說,也要面對現(xiàn)在的學校教育。這個是需要我們社會、學校、幼兒園、家庭、老師們共同努力的工作了。比如:孩子出現(xiàn)短暫的不適應、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不突出等問題的時候,我們大可不必持懷疑的態(tài)度。堅信一定有更適合孩子地方法,我們還沒有找到;沒有找到的原因,是我們沒有從各個角度去嘗試。給朋友提供了一些建議。比如:訓練孩子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這里要提到的一點就是,有時候孩子是很聚精會神地在聽了,但是注意的效果并不精準,注意的指向性過于分散,沒有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不要因為一時的不適應持懷疑的態(tài)度看我們的孩子。什么智商啊,記憶力啊……先天的因素我們無法改變,不如動用后天的力量創(chuàng)造奇跡。何況絕大多數(shù)孩子的先天資質(zhì)并不是很差!我們耳熟能詳?shù)母鞣N效應中,有一個“皮格馬利翁效應”亦稱“期待效應”。即暗示在本質(zhì)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而這種暗示,正是讓你夢想成真的基石之一……還可以跟大家分享一本書《卡爾·維特教育全書》;讓我們從多方面幫助孩子盡快度過入學適應期吧!
德國人卡爾·維特出生后被認為是個癡呆的嬰兒,但他的父母卻憑借獨辟蹊徑的教育方法,把不滿14歲的卡爾培養(yǎng)成為了一名哲學博士,他們教育卡爾的經(jīng)驗是:
1、不浪費孩子的智力,當孩子咿呀學語時,就教他正確的語言。而不要把小貓,說成小貓咪”。
2、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經(jīng)常提出問題,讓孩子獨立思考解答。
3、鍛煉孩子的記憶力。給孩子講完故事后,讓孩子組織語言,進行復述。
4、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能力。偶爾做一些有違常規(guī)的小事讓孩子來糾正。
5、開闊孩子的視野。經(jīng)常帶孩子參加一些社會活動。讓他們接受新鮮事物,增長見識。
6、培養(yǎng)孩子多方面的興趣。
7、鼓勵孩子學習的熱情。父母應做到有問必答,有求必應,絕不敷衍。
8、從小對孩子嚴格要求,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和生活習慣。
本文由“張張老師”發(fā)表于e度社區(qū),詳細請查看原帖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