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0-10-18 10:02:05
“入園難,難于考公務員;入園貴,貴過大學收費”。近一段時間來,上幼兒園難的問題不僅讓家長倍感焦心和苦惱,也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關注。
幼兒園,咋成了稀缺資源?問題癥結在哪?“新華視點”記者最近歷時半個多月,深入部分城市調查發(fā)現(xiàn),幼兒教育普遍存在公辦園“稀缺化”、民辦園“兩極化”、優(yōu)質資源“特權化”、收費“貴族化”等問題。盡快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已成為許多家長的呼聲。
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馮曉霞認為,“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公辦園和社會力量辦園比例不當,教育投入比例過低,這反映出有關部門對學前教育的定位存在問題。
多位專家都認為,當前,學前教育的基礎性、公共性和公益性被忽視,相關部門過于強調非義務性。類似“社會為主、公辦示范”的辦園思路,將舉辦學前教育的主要責任推向社會力量和市場,由此導致政府投入嚴重不足。
當前學前教育缺乏獨立和明確的政府投入機制。在北京,對公辦園的財政投入在各級各類教育總投入中的比例,從2000年的2.05%下降到2007年的1.92%,有的區(qū)縣學前教育專項投入僅80萬元。2008年,北京十幾億元教育附加費中,學前教育僅有0.39億元,僅占3.1%。有些省市這一比例更低,僅占整個教育經費的1.3%左右。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日益突出的“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關注。剛剛結束的新世紀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促進公平”已成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而此前公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加大政府投入”“大力發(fā)展公辦幼兒園,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
教育專家建議,國家應當將學前教育納入公共教育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形成以政府辦園為主體、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化辦學格局。當務之急是各級政府把學前教育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提高投入比例,增加公辦幼兒園,以滿足城鄉(xiāng)居民子女的“入園”需求。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