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0-07-08 10:29:30
暑假期間,孩子的心聲很簡單:“想要爸爸媽媽多陪陪我們!”做媽媽的回答多種多樣,而做爸爸的回答往往很一致:“爸爸要養(yǎng)家,每天都好忙!”事實上,教育界的“陰盛陽衰”已對孩子的成長產(chǎn)生一定影響了,教育專家認為在家庭教育中,父親教育角色的缺失如果不受到格外重視,可能會導致越來越多的孩子性格“缺鈣”。
李先生是一家公司的白領,女兒今年4歲。李先生每天上午8點半就出門去上班,白天忙一天,晚上常常加班,等所有事情忙完到家已是八九點鐘。
“我下班如果早點,就可以在女兒洗澡時陪會兒她,然后她喝完奶睡覺,基本沒什么時間交流。”要是回去遲了,李先生看到的就是女兒熟睡的面龐,這讓他感覺很對不起女兒。而每天早上女兒醒來時,張口就是找媽媽,即使李先生在一旁她也不理,這讓李先生很傷心。
劉先生是一家媒體的記者,兒子今年7歲,上一年級。孩子3歲前,多半時間是在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度過。“那時的感覺就是,孩子回來后滿口土話,跟爺爺奶奶特別親。”兒子上小學后,對父愛的要求更強烈了。孩子喜歡踢足球,可自己沒時間陪他。后來劉先生發(fā)現(xiàn),樓上鄰居張先生成了孩子心目中的足球英雄,因為喜歡踢球的張先生可以按時上下班,能經(jīng)常陪孩子踢球。
張先生今年40歲,和妻子在一大型批發(fā)市場做服裝批發(fā)生意。經(jīng)過多年的打拼,生意越做越大,日子也逐漸紅火,但是他總覺得對孩子虧欠很多。“很多時間都忙于生意和應酬,給孩子的時間太少了。”
張先生有兩個孩子,大女兒今年上高二,小兒子也即將升入高中。張先生常和孩子感嘆:“爸爸可以給你錢,但是給不起時間。”暑假里孩子有時間,卻是他最忙的時候。
南京一家幼兒園園長周琍明就從事幼兒教育28年,親眼目睹了父教是怎樣漸漸缺失的。“舉個例子來說,以前每天來接送孩子的大多是父親,但后來變成孩子的媽媽和老人來接的越來越多。到現(xiàn)在,幼兒園門口幾乎看不到孩子的父親。”據(jù)悉,目前接孩子的不是老人,就是鐘點工或保姆。
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如今很多男孩缺乏陽剛氣,并呼吁幼兒園配備“男阿姨”,但周琍明認為,孩子每天在幼兒園呆的時間畢竟有限,幼兒園老師即使增添“男阿姨”,也不能改變以女老師為主的局面,要為孩子的性格“補鈣”,還需要父教的回歸。
好父親的11條標準
怎樣才能做一個好父親?知名教育專家孫云曉提出11條標準:
(1)用自身的行為熏陶孩子良好習慣;
(2)兒童教育從體育開始;
(3)寬容高于懲罰;
(4)家教的核心是責任;
(5)愛是沒有條件的;
(6)讓孩子依賴自己;
(7)童言無忌;
(8)向孩子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
(9)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
(10)讓孩子在體驗中快樂成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