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錦州晚報 2010-05-13 10:04:50
近幾年,入小學問題困擾著許多年輕的爸爸媽媽。“我兒子生日比9月1日晚3個月,到底是跟這一年的小朋友一起上學,還是晚一年?”“我女兒把小學一年級的課基本都學完了,就差在生日是年底的,不符合入學年齡要求,我想找找人讓她提前上學,到底好不好?”
為了能讓孩子早上學,家長們想出各種辦法,改戶口,找學校。這一類的孩子到底是早一年入學還是晚一年入學,應該聽誰的?
媽媽們說
曹女士:
我女兒是2005年1月份出生的,想今年9月上小學,按入學規(guī)定,生日差了將近4個月,可是她的學習能力完全能夠適應小學一年級的學業(yè)水平,我和孩子她爸的想法是想讓她早上學。早上學,早畢業(yè),早就業(yè),現(xiàn)在大學畢業(yè)生考公務員都有年齡限制,年齡小,假如一次考不上還可以再考一年,多一次競爭的機會。
黃女士:
我們那時候7歲上學,我的生日就是年底的,嚴格遵守規(guī)定的父母讓我晚了一年上學,結果我上小學的時候都快8歲了,比班上年齡最小的同學大了差不多兩歲。我記得老師對我的評價是“懂事”,上學就開始擔任班干部。小的時候不覺得比同班同級同學年齡大有什么不好的,慢慢地到了高年級,總覺得比人家大有點不好意思,所以我不打算讓我的孩子像我這樣,要讓他早上學。
夏女士:
有人說早上學好,有人說晚上學好,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好。五歲半的兒子跟幼兒園的小朋友從小班到中班、大班再到現(xiàn)在的學前班,一直都沒分開過,而且還跟幾個小朋友特別要好,最近他跟我說,要跟他們班的齊齊、小雨一起上學。我看他對上學的興致很高,也準備順著他的意思,不過擔心也有不少,他比同屆的小朋友小了半歲,真怕他跟不上。
老師們說
記者與古塔區(qū)站二小學的部分班主任教師進行了一次座談式的采訪,早上學還是晚上學,她們還是很有發(fā)言權的。結論一致,基本不贊成孩子早上學,按照規(guī)定,孩子上學有年齡限制,應該就是有科學依據(jù)的,建議大家還是按照孩子成長規(guī)律,順其自然,不必刻意為之。
張金鳳老師:別讓原有的優(yōu)勢成了泡沫
其實孩子能不能適應學校的生活,該不該進入小學學習,還是應該根據(jù)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綜合各方面因素來進行全面考量的。如果孩子真的在智力、心理、社交等各方面達到了作為一名小學生所要求的水平,那么早上學也未嘗不可,如果孩子依然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那么還是讓孩子再多成長一年吧。在適合的時間做適合的事,不要強求,孩子一生都會是幸福的!
家長讓孩子提前入學,理由是認為孩子聰明。他們看到孩子已經(jīng)認識一些漢字,會做幾道算數(shù)題,甚至會背幾首唐詩,便認為自己的孩子具備了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實際上孩子學到的那點知識和能力,是家長提前、強化培養(yǎng)的結果。那點“優(yōu)勢”不是真正的優(yōu)勢,可以說是“泡沫優(yōu)勢”,上學不久就不存在了。因為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日常生活常識的積累、生活自立能力、反應速度等,與年齡大小有相當大的關系。對小孩子來說,不用說相差幾歲,就是差幾個月,在能力上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曾莉莉老師:智力差別不大差別在于自理能力
根據(jù)我國的教育內(nèi)容以及模式,我比較傾向讓孩子6到7周歲入學。5——7歲的孩子,智力差別不大,差別在于自理能力。有些孩子自理能力差,會給學習生活帶來很多麻煩,同時影響學習的效果。現(xiàn)階段我國的教學內(nèi)容及教育模式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學習起來會遇到不少困難,這讓孩子體驗到所學知識過難和學習失敗的懊喪。長期如此,會讓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厭惡,不利于今后的學習。我認為,一切教育活動應以兒童現(xiàn)有的能力為出發(fā)點。
邵平老師:6歲已經(jīng)是極限了
作為一名老師,我不贊成孩子太早上學,6歲已經(jīng)是極限了,不能再小了。我不明白為什么有些家長一定要把該讀幼兒園的小孩弄到小學來呢?
我教過一個女孩,4歲上的學,家長素質非常高,對孩子也很重視,孩子剛開始就讀于私立學校,后來轉到我們班。這個孩子可以說非常聰明,能說會道,上課發(fā)言滔滔不絕,應該是個非常有潛質的孩子,可是她的成績在班級就是中下游。其實她的智商并不低,為什么呢?
因為她的學習習慣相當不好,上課不能認真聽講,坐不住板凳,總是溜號,作業(yè)不能按時完成,總是課后去補,自理能力就更不用提了,全班學生都得照顧她。做事情也總是丟三落四,老師得經(jīng)常和家長溝通,家長也累,老師也累。而且孩子小,總耍小孩脾氣,表揚她時她就神采飛揚,興趣盎然,一旦遇到困難或是老師批評了,馬上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不給“老師”學了,學習上沒有長性,時好時壞。
白瑩老師:早入學是拔苗助長
所謂“利”,是對極少數(shù)天賦超常的兒童有利。另外,早一年入學可以顯示出孩子的聰明,有的家長也覺得“有面子”。
對多數(shù)不滿6歲的兒童來說,早入學是拔苗助長,而且家長的任務加重。家長在對孩子進行輔導時要花更多的時間來彌補孩子在課堂學習中的不足。
王歡老師:早上學“五害”盡數(shù)
孩子不到學齡就想方設法讓其入校學習,其實,這樣做是違背兒童身體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的。對大多數(shù)兒童來說非常有害。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兒童入學過早易厭學。教育學家多年研究分析,孩子時期的思維方式不同于小學階段的思維方式。前者以形象思維為主,在心理上還不夠成熟;后者已經(jīng)進入抽象思維,在心理上也已開始進入成熟階段。在行為表現(xiàn)上,幼兒時期的孩子往往以自我為中心,自控能力比較差,律己也是比較困難的。因此,過早入學,如果孩子不能很快地進入小學生角色,其自信心很容易受到損傷,從而產(chǎn)生厭學逃學現(xiàn)象。
第二,影響自信心。孩子到小學以后,每一節(jié)課都有相應的學習指標;每一項活動都有具體的目標任務。年齡小一點的孩子在完成任務的時候,會出現(xiàn)速度、質量等這樣那樣的欠缺,多次下來,他就會缺乏成功感,從而影響學生的自信心。在一個群體之中,孩子會給自己一個不如他人的定位,這種心理的定位,一直會帶到中學、大學。
第三,容易放松要求。“孩子年齡小,要求可以放松一些。”這是不少家長原諒小一點孩子的話。似乎小一點孩子的不足可以被原諒,對他們的要求可以降低,于是乎,這一點可以放松,那一點可以降低等等,長此以往,孩子便有了一種莫名的優(yōu)越感,認為自己特殊,因為自己年齡比其他人小嗎。
第四,責任心不強。年齡稍大的孩子動作快,效率高,能力強,在完成任務后,可以幫助老師、同學們做一些工作,經(jīng)常這樣做好事,多做事,幫助別人就成了他的一種責任,他的鍛煉機會變得多了,能力也就更強了。年齡小的學生是被幫助的對象,也確實需要別人的幫助,很難有意識也很難有能力去多做一些事情,幫助別人。
第五,難養(yǎng)成好習慣。以學生寫字為例:老師要求寫字姿勢要做到“三個一”,低年級是寫字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老師經(jīng)常提醒學生注意,但年齡小的孩子由于骨骼、肌肉、韌帶、力量的發(fā)育狀況,造成寫字效率不高。如果他要向其他同學看齊,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必定要付出姿勢不規(guī)范的代價。這些孩子的寫字姿勢、寫字習慣很多都不盡如人意,在后續(xù)的學習中又很難糾正。
雪蓮(網(wǎng)名)老師:上兩回一年級為了鞏固
我教過兩個外省來的女生,她們的爸媽都是工程師,在汕頭工作,素質算是很高的。但是兩個女兒(孿生的)成績都很不理想。其實她們智商并不低的,為什么呢?原來她們父母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或者是想省錢,或者是對自己的教育方法非常自信吧,她們倆4歲的時候就都被塞去讀小學,結果讀了兩年一年級、兩年二年級。家長的意思是鞏固鞏固,但會怎么樣呢?4歲的小孩讀一年級能讀得了嗎?再讓她重讀一遍又有什么作用?把聽過的東西再聽一遍,寫過的東西再寫一遍,而且不是短時間的,是一年啊。大人都受不了,更何況小孩子?結果到了高年級我接班的時候,兩個小孩性格都很孤僻,學習習慣非常不好,書寫不工整、邋遢,成績更是跟智商不成正比,她們的媽媽后悔不迭。
褚海靜老師:適齡上學有“五益”
身體狀況好些。對那些體質弱、愛生病的孩子,晚一年讀書會好些。學校老師的照顧可比不上幼兒園細致,很多孩子上學初期容易生病,這樣也影響學習。
幼小銜接好。比別的小朋友多將近一年的時間待在幼兒園,意味著比別的孩子多一年的時間完成幼小銜接,包括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能自己照著注音讀故事書,能寫簡單的字,能自己查字典寫簡單的句子。
多些玩樂。晚一年上學,孩子的時間會松散些,學前拼音、數(shù)學等知識積累的壓力會小些?梢耘渤龆嘁恍⿻r間玩樂,培養(yǎng)興趣。
接受能力與其他孩子處于同一水平,沒有更大的負擔,快樂就會多一些。
與同學能夠交流。同齡的孩子游戲的方式、思維的方式比較接近,與同學好溝通,利于交到朋友。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