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11-25 16:18:42
導讀: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僅是培養(yǎng)幼兒解決游戲中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解決實際生活中的類似問題,把思維課上所獲得的經(jīng)驗遷移到生活中。孩子內化的經(jīng)驗和知識是會在生活中的許多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孩子能夠將課堂上學到的內容,不自覺地遷移到生活中。
我曾在小班選擇了思維游戲課程中的“機器人”單元活動——以方方、圓圓、三角形機器人的“變”為線索,引導孩子們圍繞著生活中的圓形、方形、三角形,以及圖形之間的組合和變化,在感知圖形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初步了解圖形整體和部分之間的關系,嘗試同一圖形的多種組合方式。在活動的延伸、拓展中,我們嘗試著將思維課程的內容融入到主題活動中,同時也將思維方法的培養(yǎng),滲透到幼兒一日活動的方方面面。
活動案例:我找到了
我們通過“紅色機器人”、“好朋友機器人”、“綠色機器人”的活動,讓孩子們對三角形、圓形、正方形有了一定的認識。接下來,我們設計方臉公公和圓臉婆婆的故事,想讓幼兒理解生活中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和滑稽的信封手偶,極大地引發(fā)了孩子們的興趣,看到方臉公公和圓臉婆婆爭吵的對白,孩子們忍不住哧哧地笑。對我提出的“生活中有哪些是方臉公公和圓臉婆婆在一起不分開的”,孩子們的回答都集中在哪些是圓的、哪些是方的上面。任憑我如何用故事中“凳子是方的,釘子是圓的”之類的例子來引導和啟發(fā),孩子們還是未能像我預期的那樣,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圖形之間的關聯(lián)。
是我的提問孩子理解不了,還是提問超出了他們年齡的思維水平?于是,我停止提問,改變策略,把孩子們帶到戶外去觀察,豐富他們的經(jīng)驗。一到戶外,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了孩子們的慧眼。龔騰說:“我找到了,汽車是方方的,輪子是圓圓的。”銳哲說:“在這里,大門上的鎖是方的,鎖心是圓的。”弘杰說:“滑梯上的門是方的,洞洞是圓的。”
分析:小班幼兒的思維水平仍處于直覺行動階段,他們需要直接感知事物才能獲得相關經(jīng)驗,因此在設計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fā)展水平。盡管孩子們很喜歡故事中的情節(jié)和人物,但要從日常生活中找到圖形之間的關系,對于年齡較小的兒童而言很難。此時,教師就應改變策略,將問題情境遷移到自然的情景中,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親身體驗,感知事物的特點,積累相關經(jīng)驗,在頭腦中建立起多種角度的聯(lián)系,有機會自己解決問題。這也是培養(yǎng)幼兒思維能力的一種方法。抽象思維需要與現(xiàn)實生活經(jīng)驗結合,是與現(xiàn)實生活相關的。
活動案例:我是百變機器人
孩子們對百變機器人的興趣越來越高了,還發(fā)現(xiàn)圖形通過撕、折、填、畫,可以隨意造型、組合和拼接。在百變中,孩子們更是融入了表情、手勢、身體動作和身體的造型,興致勃勃地表達著自身對圖形的感受。
在體育活動“百變機器人”的游戲中,我和他們起用身體的變化來體現(xiàn)大大的、小小的、胖胖的機器人。當做到的機器人時,孩子們努力把腳尖踮得高高的,手臂舉得直直高高的。這時,翁志聰說道:“跳起來就更高了!”我馬上肯定他:“這個建議太棒了!我們一起來做個高高的機器人。”一聲令下,孩子們歡呼著一躍而起。
在機器人變形游戲中,我們一起用身體動作變各種圖形。當我在努力思考還有什么方法能變出方形時,聽到了一個很艱難的聲音:“老師,快看!我是正方形!”只見泓杰小朋友雙腿站得筆直,頭使勁彎下來靠近身體,兩只手臂齊刷刷地緊貼在自己的雙腳邊,并努力將手臂立得很直很直,一張小臉因為要保持姿勢已經(jīng)漲得通紅。最后,孩子們說還能手拉手做個圓圈呢。我馬上給予支持,并和孩子們一起首尾相接連成了一個大圓,孩子們激動地歡呼起來。
分析:在利用身體進行圖形的趣味造型活動中,孩子們大膽想像——從無意想像到有目的想像,從單個物體的空間想像到組合物體的空間想像,都出乎了我的意料。這說明幼兒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了,讓幼兒養(yǎng)成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幼兒才能更深入地去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
活動案例:金箍棒長短大比拼
晨間活動時,我準備讓孩子們用金箍棒圍成正方形,搭一個機器人,結果有幾根金箍棒長短不一。我故意著急地說:“這怎么辦?”孩子們很熱心地拿長長的金箍棒來試試,還不行。佳怡輕輕地說:“太長了,不行!”龔騰又拿了掉了兩頭。“太短了!”一邊的小朋友叫了起來。這時,晰程把一根掉了兩頭的金箍棒接了一截:“這下剛剛好了。”孩子們看到搭好的“方方”,高興地跳了起來。
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們還自然運用起晰程的方法比較棒子的長短來。我聽到聰聰和竟成在爭論著,于是說:“你們來跟我的金箍棒比一比怎樣?”聰聰說:“我的比老師的長。”“為什么?你是怎么比出來的?”我想引導孩子說出比較方法來。聰聰把他的金箍棒和我的放在一起說:“看,我的長。”一副自信的樣子。這么一來,很多小朋友都把金箍棒拿來跟老師和同伴比一比。不服輸?shù)暮⒆舆爭著把棒子接長了再來比。棒子接得太長,沒法豎起來比。于是,我又引導幼兒想一想還有什么好辦法能比出金箍棒的長短。龔騰最后想出了好辦法,他把棒子平放在地上說:“老師,我再和你比!”
分析:比較長短是小班應獲得的關鍵經(jīng)驗。金箍棒能接長的特點,激發(fā)起孩子對比較的興趣,孩子在反復比較中積累和運用各種比較方法。從幼兒思維的培養(yǎng)來看,前期用金箍棒拼接正方形的活動也體現(xiàn)了本單元探索圖形多種組合的要求;顒又,當出現(xiàn)金箍棒不等長時,教師是傾聽,而沒有去打攪幼兒的思路,鼓勵幼兒探索最后的結果。幼兒比較金箍棒長短的自發(fā)游戲中,教師又鼓勵幼兒從多個角度尋找更多的比較方法。教師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一個有充分自由去思考和探索的空間,把握住了發(fā)散思維活動的主要目標——讓幼兒尋找多個答案或可能性,而不是急于找出最好的答案。
活動延伸:我的機器人
五一放假前,我和小朋友圍坐在一起,討論“你喜歡什么樣子的機器人”“可以用生活中什么材料來做”。“用紙糊一個。”“我用蛋殼做機器人的頭。”“做個機器人需要哪幾個部分?”我繼續(xù)問:“怎樣讓你的機器人很漂亮?”“給機器人涂上顏色。”“用彩色的紙裝飾一下。”
節(jié)后,孩子們紛紛帶來了和爸爸媽媽們一起制作的作品。“老師你看,我的機器人做好了,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的。”“我的機器人可滑稽了,是用果凍殼和雞蛋殼做的團圓機器人,雞蛋殼很難粘的,費了好大的勁才粘上。”“我是用餅干盒做的機器人的身體,看它的手臂還會彎曲呢!”
分析:這次的親子小制作活動中,家長們紛紛行動起來,在參與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孩子會自己決定用什么材料,做什么樣的外形,能積極地裝飾。家長的觀察也配合了我們對孩子發(fā)展的評價。
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僅是培養(yǎng)幼兒解決游戲中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解決實際生活中的類似問題,把思維課上所獲得的經(jīng)驗遷移到生活中。孩子內化的經(jīng)驗和知識是會在生活中的許多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孩子能夠將課堂上學到的內容,不自覺地遷移到生活中。
解放軍第117醫(yī)院幼兒園 吳曉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