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25 13:14:23
導讀:孩子生成活動是無限的,我們教師的回應就顯得非常重要。教師的回應策略有許多,包傾聽、鼓勵、把問題拋給孩子、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材料提供、技術支持等等------教師的回應策略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欲望,面對孩子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熱情,教師依據不同的活動形式,根據幼兒的不同發(fā)展水平隨時調整自書的教育目標和教育策略,支持和推動孩子自主學習、主動建構、整體發(fā)展。
新《綱要》提出教師“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在這樣一種理念的指導下,轉變幼兒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關注幼兒的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成為我們幼教課程改革的一個落腳點。因此,作為幼教工作者的我們必須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步伐去追隨兒童的發(fā)展、去創(chuàng)造更寬泛的空間挖掘孩子的潛能、實現(xiàn)每一個幼兒的生動地、主動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那么,如何促進和實現(xiàn)幼兒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呢?我認為關鍵的一點是要關注幼兒的生成活動。幼兒“生成”是指幼兒依據自己的興趣、經驗和需要,在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中自主產生的活動。因此,教師要做到尊重孩子的原有生活經驗、關注兒童發(fā)展的尋常時刻,支持和推進幼兒的自發(fā)生成活動,讓兒童成為活動的建構者。當我們真正走進由兒童自我建構的世界中時,你看到的將是一道別具一格的獨特風景線。
一、關注幼兒生成活動的由來。
1、幼兒一日活動中的尋常時刻。
“關注”是回應幼兒生成活動的關鍵。新課程理念已經將幼兒的一日活動全都納入課程的范疇之中,因此,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會有幼兒生成活動的出現(xiàn)和形成,我們要關注并及時對此產生的活動給予回應。例如在自由活動中孩子們會對于螞蟻很有次序的排隊走路感到興趣;孩子出去散步時,偶爾飄落的一片樹葉,頭頂上飛過的一架飛機都會成為孩子關注的熱點。孩子們會在運用原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對新生事物或事物的本質產生探究的欲望和激情,一個個是什么、為什么、哪里去了的問題串聯(lián)、累積、轉化成了幼兒的自發(fā)生成活動。
2、教師預設活動中的幼兒生成部分。
教師的預設活動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的興趣、學習需要及已有經驗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因此在這樣精心設計的活動中,教師提供的材料是豐富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是多樣的。兒童在這樣的活動中因為獲得了材料與環(huán)境的有力支撐,所以就會產生積極主動的情感體驗,他們在積累和提升已有生活經驗的同時,往往會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領域進行交流和研究,進而形成新的思維的碰撞。教師預設活動中的幼兒生成活動相對來說要比其他形式活動中產生的內容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也更具有開發(fā)和延伸的價值。
二、教師如何關注幼兒的生成活動?
1、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要善于捕捉來自孩子的信息。
幼兒的生成問題無處不在,教師只要關注幼兒日常生活和游戲,與幼兒平等相處,就不難發(fā)現(xiàn)幼兒生活與游戲中產生的不少話題都伴隨著他們各自的生活經驗、情感體驗。如果教師和幼兒走近了,就能了解幼兒當前熱衷的事物和關注的事件,發(fā)現(xiàn)幼兒的探索愿望。2、教師要有一定的判斷能力,能夠恰當地篩選和提升信息,F(xiàn)在教師對于幼兒的生成活動主要有兩個困惑:一是對幼兒生成活動缺乏價值判斷,不能敏銳地覺察和捕捉幼兒即時需要和幼兒生成活動的潛在價值,致使許多教育契機流失。二是對回應和指導幼兒的生成活動和整合生成與預設活動缺乏良策,以致不能有效地發(fā)揮生成活動的價值。我們先來看看下面的案例:一天早上自由活動時間,突然一個小朋友在那邊喊:“林老師,這邊有青蛙!”很多小朋友就被這叫聲吸引了過去。“不對,這是蟾蜍,”“不,這是青蛙,”“是蟾蜍,”“是青蛙,”……小朋友對此爭論不休,“不然你們問問林老師,”有一小朋友提醒到,霎時,眾多目光就集中到我這邊,我沒有立即告訴他們答案,而是把問題拋給他們,我說:“你們?yōu)槭裁床蛔屑毧纯此谋砥な裁礃拥模?rdquo;他們在我這一提醒立即就得到了答案,“應該是蟾蜍,青蛙的表皮比較光滑,顏色也較綠。”我認為像這樣一個由幼兒自發(fā)引起的活動,教師不用過多的參與,只要適時的加以指導,孩子只要得到答案自然也就可以結束了。以上這個案例是來自孩子中間的生成活動;顒又薪處熡媒蛹{的意識面對孩子的生成活動,并熱情積極地以一個學習者、建構者的身份參與其中,最可貴的是教師在支持、參與、提升的過程中對活動形式、內容進行了價值判斷,及時進行了調整和延伸,既滿足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又推動孩子的學習向縱向發(fā)展。在我們教師的深情關注下,孩子的自發(fā)生成活動是層出不窮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生成活動都必須轟轟烈烈的推進和展開的,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去判斷、篩選和提升,把最有意義的、最有價值的東西給予我們的孩子。
2、教師要有多變的策略回應滿足孩子的不同發(fā)展需求。
孩子生成活動是無限的,我們教師的回應就顯得非常重要。教師的回應策略有許多,包傾聽、鼓勵、把問題拋給孩子、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材料提供、技術支持等等------教師的回應策略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欲望,面對孩子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熱情,教師依據不同的活動形式,根據幼兒的不同發(fā)展水平隨時調整自書的教育目標和教育策略,支持和推動孩子自主學習、主動建構、整體發(fā)展。
三、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我們在關注幼兒生成活動的同時,必須還要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要達到預設與生成的有機整合。預設與生成的有機整合,體現(xiàn)的是教師與幼兒共同建構的過程模式,它既不是教師預設好的、在教育過程中不可改變的活動,也不是幼兒盲目的隨意的活動,而是在師幼互動中,教師通過價值判斷不斷調整活動內容和環(huán)境,以促進幼兒更加有效學習的課程發(fā)展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的師幼共同學習,共同建構的過程。關注與引領幼兒的自發(fā)生成活動已經成為了我們課程改革中的一個全新問題。
面對幼兒的生成活動我們有過迷茫、有過困惑、有過擔憂、更有過爭論,而如今當我們真正真走進兒童自我建構的充滿色彩和旋律的世界中時,我們看到的是一道道充滿生機和活動的獨特風景。讓我們一起來關注與支持,并為之而神往!
廈門市翔安區(qū)內厝鎮(zhèn)中心幼兒園 林美曲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