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24 13:43:54
導讀:對幼兒的主體性活動,教師應給予尊重和保護。在引導幼兒積極探索得過程中,鼓勵幼兒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課堂上對能力一般,不主動舉手表現得幼兒,教師可以主動提問他,待他回答正確后,教師應及時表揚,同時別忘了提醒他:“下次會回答時,要大膽舉手,不然老師還不知道你這么能干呢。
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兒成為能力全面、人格完善、個性鮮明的全面發(fā)展的人。具體地說:是要求幼兒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習做人。因此,幼兒園教育應著眼于“引導”幫助幼兒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與策略。孩子天生好奇、好動、好問,對世界充滿了探究的心理。母雞為什么會生蛋,而公允不會?月亮為什么有時圓,有時彎?風車為什么會轉動?太陽為什么是紅的等一系列的問題。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能力強的孩子愛提問題,愛動脈筋,能力弱的孩子性格內向,不積極主動回答問題。在課堂上會經常遇到這樣一種現象:老師精心設計了問題,幼兒的回答卻不能令人滿意,舉手回答者總是那幾張老面孔,主動參與活動的人很少,大多數幼兒無動于衷,既不吵鬧也不動腦筋,仿佛他們是一個個陪客。反思一下,就很容易發(fā)現許多失敗的地方:一是由于幼兒自身的關系。二是由于老師為孩子們設計了問題,準備好了答案,經過老師有意無意地塑造,孩子們變得不敢多看,不敢多問,不敢多動,甚至不敢多想,何來“主動學習”。要使幼兒“主動學習”,必須讓幼兒先“學會學習”。“學會學習”是幫助幼兒找到學習的“路”與“橋”的一件必要方法。怎樣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去呢?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做到以下幾點很有必要。
一、觀察幼兒,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要讓幼兒學習得好,首先要讓幼兒學會觀察,要有學習的愿望和要求。
《綱要》指出“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以及游戲,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如果幼兒是被動的,教師教什么,他就聽什么。這樣的學習不會有成效,也不會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興趣是學習活動的催化劑,在幼兒的認知過程中和學習過程中起著推動作用。因此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要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如中班的主題探究活動——傘的產生就是源于對傘的興趣。教師除了帶領的幼兒認識傘的功能、種類、式樣和材料之外,還讓幼兒了解了傘還有文化和藝術兩大特征。通過活動,了解了人們用傘來搭配服裝造型或者將傘作為家中的飾物與擺設的時候,傘又增添了人的生活情趣這一作用。還了解了那些用珍貴的傳統(tǒng)技藝制造出來的紙傘,更是潛藏著許許多多傳統(tǒng)文化信息。在幼兒進一步了解了對傘的認知程度之后,又設計和安排幼兒做傘、畫傘、裝飾傘等一系列感興趣的手工活動。幼兒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極高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性和創(chuàng)造性,并獲得了多方面的學習經驗和發(fā)展,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
二、欣賞幼兒,提供幼兒主動學習的環(huán)境和機會教師對幼兒的賞識是激發(fā)幼兒的內在潛力的關鍵。
只要我們學會賞識,給他們機會,為他們創(chuàng)造條件,那么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是巨大的。例如,在一次美術活動中,孩子們都在認真地想象畫——未來的房子。我巡視在他們中間,當走到金倩倩身邊時,只見她用手后著白紙,悄悄地抹眼淚,我蹲下去問:“倩倩,你怎么啦?”她抬起頭看看我,又低下頭去不吭聲。“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我問。她眼淚汪汪地說:“老師,我畫得不好。”原來是這么一回事。于是我就啟發(fā)倩倩,我們平時畫得房子是什么樣的,哪些地方添上什么,房子會更漂亮,再看看我們的幼兒園,也是一座很美麗的建筑。接著我讓她大膽地試試。她聽了點點頭,認真地畫起來。一會兒,一幢雖不漂亮但獨立完成的未來房子出現在畫紙上。我立刻表揚了她,并對全班小朋友說:“你們看,倩倩畫得房子造型別致、與眾不同,以后一定會畫得更好。”倩倩聽了使勁地點了點頭。從此之后,倩倩的膽子大了,學習變得主動了,自信心也提高了。為了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老師還應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機會,精心布置教室,提供玩具和一些操作材料,如在《益智角》中,為幼兒準備一些厚薄不等的紙,薄膜及回形針,橡皮泥等材料,讓他們親自做一做,說一說,發(fā)現哪些材料做得飛機飛得高,降落慢,哪些材料做得飛機飛不高,降落快,使幼兒在豐富多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發(fā)現問題,尋求答案,從而激發(fā)內在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主動參與得積極態(tài)度。
三、尊重幼兒,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與探索《綱要》多次提到:“讓每一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要支持、鼓勵幼兒大膽探索與表達。”這充分表明了幼兒是學習的主體。
對幼兒的主體性活動,教師應給予尊重和保護。在引導幼兒積極探索得過程中,鼓勵幼兒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課堂上對能力一般,不主動舉手表現得幼兒,教師可以主動提問他,待他回答正確后,教師應及時表揚,同時別忘了提醒他:“下次會回答時,要大膽舉手,不然老師還不知道你這么能干呢。”即使回答錯了,也不要批評指責,找一些鼓勵得話安慰他。比如:“你回答問題聲音響亮,值得大家學習,坐下再想想,好嗎?”“你今天真勇敢,終于肯大膽舉手發(fā)言了。”這樣,他們的心理負擔沒有了,覺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保護,學習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例如:在主題活動《咚咚隆咚咚鏘》的教學中,孩子們對聲音和打節(jié)奏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敲鑼打鼓,咚咚鏘鏘,叮叮當當,越敲越高興,越敲越陶醉于其中。為了讓孩子們進一步探索有音樂廳世界,我們一起從找樂器開始,于是鍋蓋、鋁盆、桌子、椅子、瓶子、木頭,甚至連自己的身體也成了孩子們分外有趣的學習工具。他們拍手、跺腳、擊掌、敲敲打打陶醉于一片無限想像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
由此可見,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要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為幼兒提供學習的環(huán)境和機會,在活動中提出一些啟發(fā)性和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幼兒主動探索,點燃他們的學習火花,提升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促進幼兒的主動性學習。
山西省黎城縣橋北幼兒園 曹曉輝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