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11-12 11:16:39
導讀:在嘗試新教材的教學實踐中,有許多教材面太廣,使教學活動無法深化,知識過于表面化,因此我們設置了較為集中的主題教學活動,在課程的設計方面希望通過各位同仁的支持與幫助提供一些好的建議和方法,更加增進師生間的互動,與新課程一起成長。
世界在瞬息萬變之中把我們帶進了二十一世紀,也正如預言家所言,二十世紀必將是一個“知識化時代”和“學習化時代”。而我們幼教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給孩子固定的思維,固定的知識,而是轉向塑造幼兒新型的自由人格。為了使生活在這里的孩子們?yōu)槲覀兊募亦l(xiāng)而感到自豪,身為一線的教師我們腳踏實地、立足本土,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將幼兒置身于真實、富有挑戰(zhàn)性的場景、環(huán)境、情景之中,以滿腔的熱心和愛心,經(jīng)受著成功與失敗的考驗,在不斷地實踐和反思過程中總結和提升。
我園應用的教材是內地省份和沿海發(fā)達地區(qū)出版的優(yōu)秀教材,這些教材有許多的優(yōu)點,不但能豐富幼兒的知識,開拓視野,而且能較好地開發(fā)幼兒智力,但與我們本地區(qū)相比,距離幼兒生活環(huán)境較遠在教學實踐中操作難度較大,教材中選用的民族、植物、動物、人文景觀本地區(qū)都沒有,給幼兒的學習也帶來了相應的難度,學習動力不足。因此,我們抓住身邊的教育資源,引導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主動參與到教育活動中來。如:在認識少數(shù)民族藏族時,發(fā)動家長為我們找來了美麗的藏族服飾、生活用品(藏刀、氈帽飾及藏族人最喜歡吃的糌粑。通過觀看錄相了解了能歌善舞藏族。在活動中,幼兒一起與教師穿上美麗的藏袍,隨著優(yōu)美的藏族音樂盡情舞蹈,一時間幼兒沉浸在非常快樂的氛圍當中,一群孩子圍著我們觀察著藏服飾的特點,自己動手畫出了他們最喜歡的服飾中最漂亮的“氌氌”,并品嘗了藏族人最愛吃的糌粑、手抓,使幼兒的學習變得極為主動且感興趣。通過延伸活動“藏族娃娃來做客”使幼兒進一步了解了藏族人民的生活習俗,豐富了幼兒生活經(jīng)驗。
陳鶴琴先生曾指出“兒童的世界是兒童自己去探索發(fā)展,他自己學習來的知識,才是真正的知識”,在進行科學探索活動時,我們利用這里最常見的“螞蟻”作為教育資源,帶領幼兒去尋找螞蟻的實踐活動,幼兒利用觀察到的事實進行思考,從而提高了他們的認知能力。在活動中幼兒帶來了捉螞蟻的鏟子、小桶、小瓶子、小盒子等大大小小的許多種工具。極大地激發(fā)了幼兒們探索、求知的欲望。開始孩子將捉來的螞蟻放在了有瓶蓋的容器里,等待第二天進行觀察,可是到第二天早晨,孩子來到幼兒園卻發(fā)現(xiàn)螞蟻全部都死了,孩子們很傷心,他們紛紛議論著螞蟻死亡的原因,為了使孩子能自己找出答案,后來我們又連連去捉了幾次螞蟻,經(jīng)過觀察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螞蟻死亡的原因,放在潮濕泥土的螞蟻比放入干土里的螞蟻似乎顯的更為活躍。孩子們十分高興地總結出了他們想找到的答案。知道了螞蟻離開泥土是無法存活的知識。在觀察活動之后的一次美術活動中有一名叫胡建華的小朋友畫得就是他所觀察到的螞蟻,畫面非常生動,他把螞蟻媽媽畫成了紅色、螞蟻爸爸畫成了黑色,一群小螞蟻正在從洞穴里往外爬著,吸引了全班的幼兒,于是我們大家共同創(chuàng)作了一幅螞蟻之家的大幅,孩子們畫得螞蟻個個形象逼真。從這個活動中使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幼兒是獨立的人,有主動活動、自由活動和充分活動的愿望,他們是活動得學習者而非接受者。身為教師要新生幼兒的探索要求,給幼兒提供體驗、交往、操作思考的條件和機會,才能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達到我們的教育目標。讓幼兒學習怎樣去獲得答案,比答案本身更重要,只有讓每個幼兒都有充分利用材料進行科學探索的機會,才能發(fā)揮幼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精神。
為了讓孩子走進環(huán)境教育的大課堂,我們身邊有許多的教育資源,青海地處“世界屋脊,是長江黃河的發(fā)源地,有聞名遐爾青海湖、塔爾寺、孟達天池等”,在對孩子進行環(huán)保教育時,我們帶領幼兒多次去觀看身邊的湟水河,孩子們看到了漂浮在水面上的垃圾,翻著肚皮的小魚,討論著“垃圾是哪里來的”“小魚喜歡什么樣的水”等問題。并將湟水河里的水裝回來分別將小魚放在湟水河和清水當中飼養(yǎng)小魚來請幼兒觀察比較哪里的小魚活得更自在。根據(jù)觀察進行了記錄,摸索出了用符號記錄的方法。并討論垃圾對人類的危害,使幼兒知道垃圾造成了水污染、空氣污染、土壤污染等。充分利用本園的種植園,帶領幼兒種植青海的特產(chǎn)蠶豆,請幼兒給菜地里拔草、澆水,請門衛(wèi)上的伯伯談談合理施肥的知識,幼兒通過動手、觀察、記錄、體驗勞動的樂趣。從而喚起了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豐富了幼兒的知識,讓幼兒在實踐中的認知不斷轉化為行為,共同愛護我們的家園。
實踐證明,抓住身邊的教育資源,有利于幼兒主動感知世界,發(fā)現(xiàn)問題、找出答案。意大利教育學家蒙臺梭利早在十九世紀就提出:“實踐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她形象地解釋聽到了,隨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記住了,親手做了,就自然理解了”。這說明孩子是在體驗中學習的。因此,在利用本土教育的同時,使新設置的課程在不同的活動中相互聯(lián)系、相互質疑,形成共識,并讓幼兒在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探索真知,在接觸實物、自然的同時,豐富想象,使幼兒各方面得到了長遠的發(fā)展,主動學習探索的欲望更加積極主動。更重要的是教師也得到了成長。形成新的兒童觀、知識觀。我們深深懂得現(xiàn)在的教師決不是簡單的管理者、指揮者和裁決者,更不是機械的灌輸者或傳授者,而是良好的師幼互動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者、交往機會的提供者、幼兒的支持、合作者、引導者和觀察者。
在嘗試新教材的教學實踐中,有許多教材面太廣,使教學活動無法深化,知識過于表面化,因此我們設置了較為集中的主題教學活動,在課程的設計方面希望通過各位同仁的支持與幫助提供一些好的建議和方法,更加增進師生間的互動,與新課程一起成長。
青海省軍區(qū)幼兒園 杜春紅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