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11-04 21:30:21
師:你剛才打沙包的感覺怎么樣?
幼甲:很痛快。
幼乙:很舒服。
師:熊大叔打了沙包以后,心情怎么樣了?
幼:不生氣了、變
高興了。(教師出示高興表情的熊)
師:熊大叔樂呵呵地走了。
師(出示穿著緊衣服生氣的鵝):消氣商店又來客人了,是誰來了?
幼:大白鵝。
師:鵝小姐來了,它很生氣,為什么?
幼甲:它的衣服太小了。
幼乙:它太胖了。
┅┅
師:鵝小姐會讓狐貍幫什么忙呢?
幼:鵝小姐要減肥。
師:狐貍會怎么說?如果你是狐貍,你會用什么辦法幫它?
。ū娪紫朕k法,有的說讓鵝小姐健身;有的說讓鵝小姐跑步;有的說讓鵝小姐轉呼啦圈;有的說讓鵝小姐吃減肥藥;有的說讓鵝小姐跳100下┅┅)
師:小朋友想了那么多辦法,就選個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吧,讓鵝小姐跳100下減減肥。
師:(出示穿著合適衣服開心的鵝):鵝小姐跳了100下,跳得滿頭大汗。現在它的衣服正合適,心情怎樣了?
幼:很開心。
師小結:消氣商店真的是一家特別好的商店,能使生氣的人快樂起來。
。ㄓ山處煱缪莸膬芍恍±鲜筮M入場地,互相爭吵著,最后很生氣,誰也不理誰,教師旁白:“小老鼠為事情爭吵,都很生氣,怎樣讓它們高興起來?請小朋友想辦法。”)
眾幼想辦法,最后大家一致認為讓小老鼠聽聽音樂,消消氣,平靜心情,然后慢慢快樂起來。(放輕松的音樂,兩只小老鼠聽了,舒了一口氣說:“!我的心里感覺真舒服,我們去玩吧。”)
分析:“對話”是后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理念,有效的對話要基于兒童的經驗和體會,幫助他們在真實或模擬的情景中思考,有助于讓幼兒主動地在對話中提高認識。教師通過與孩子言談、討論、傾聽進行雙向溝通、互動,理解和體驗他人的不良情緒,并幫助找出消除不良情緒的辦法,讓人快樂起來,保持良好的心情。薩洛伏里和梅耶提出的情感智力,簡稱“情商”的內容包括:理解、推測別人感情的移情能力。幼兒通過熊大叔、鵝小姐和小老鼠的情緒在消氣商店由生氣到快樂的轉變,感受他人的情感,產生情感共鳴,體驗不良情緒帶來的危害,懂得保持愉快心情的重要。在想辦法幫助的同時,也讓幼兒學會了如何消氣,讓人快樂的方法。
3、讓幼兒學會自我調控情緒,快樂生活
實錄三:
師:你在生活中碰到什么生氣的事?你會想什么辦法使自己快樂?
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地講述。
分析:幼兒對情緒和情感的自我調節(jié)逐步加強,逐步能夠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和情感及其外部表現。由情景中的主人公經歷遷移到自己的生活經驗上,讓幼兒自己講述經歷,并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在生活中學會用這些方法調整自己的情緒,使自己始終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和平和、快樂的心情,快樂生活。
二、教育
活動思考
教學活動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huán)節(jié),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fā)展的需要,更好地發(fā)揮教學活動的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論事,也不是對原有材料中內含的心理因素視而不見,不考慮兒童的心理反應,一味地灌輸滲透或是把各類教學活動互相割裂開來。《消氣商店》活動中,在情景講述中滲透著心理健康教育,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理解體驗不良情緒,找出情緒宣泄——消氣的方法,懂得保持愉快心情的重要。心理健康教育還可以與其他教育領域有機融合,采用多種教育形式,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心理調控能力,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重視幼兒的生活經驗,采用游戲化的教育指導方式,避免單一的說教
生活經驗是幼兒學習的基礎,易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幼兒的思維直觀形象,采用游戲化的教育方式,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断麣馍痰辍坊顒又,教師利用幼兒喜歡的動物形象,通過設置開商店的游戲化情境,讓幼兒自己感受并給予補償性的教育,引導幼兒正確選擇與社會行為規(guī)范相一致的渲泄方式。教師對于幼兒表達的情緒體驗、感受,不枉加批評或評論,而是通過設置的“沖突情境”教會幼兒表述自己的感受,討論和商量出合理解決的辦法來。在沖突情境出現后讓幼兒自己進行評論,并尋找解決矛盾、讓沖突雙方都高興的對策,讓幼兒通過討論,自覺的,心悅誠服地按照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去做。經過多次“情境沖突”的討論,幼兒逐步學會怎樣更好地渲泄情緒,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始終讓自己保持愉快、輕松的心情,快樂地生活。
情景講述《消氣商店》活動所體現的教育觀念值得我們借鑒,但幼兒情緒宣泄教育指導并不是一個教學活動單獨能完成的,也不是唯一的方法與途徑。教育應滲透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時時處處關注幼兒的反應,讓幼兒始終保持愉快地情緒,積極、快樂地生活。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