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09-10-27 17:18:39
在幼兒的生活中充滿了生機與玄機,我們要學會捕捉瞬間擦出的火花,激活幼兒探索的欲望,隨時都將獲得意外的驚喜。
星期四早上,小朋友們都在玩區(qū)域游戲。許超和楊捷兩個人在陽臺邊玩夾彈珠,他倆正比賽誰夾得多呢!不一會兒,只聽見楊捷大叫:“老師,一粒彈珠滾到櫥里去面了。”原來在他們玩的地方,旁邊正好放著一個矮櫥,而這個矮櫥是由許多個象抽屜式的長方形格子組成,深度很深。一般大人的手都很難碰到里面的櫥壁,如果要取里面的小東西,大人也得趴下身子,才能取到。我走過去,蹲下身子一看,原來彈珠滾在矮櫥最下面一格的最里面的角落里,正好碰著櫥壁,我伸手試了試,不行,拿不到。小朋友看到連老師都不能取到,都有些失望,有幾個小朋友甚至埋怨起把彈珠弄丟的許超了。“我又不是有意的。”許超馬上反駁。“是啊,許超也是不小心的。大家一起想想辦法,怎么把彈珠取出來。”我把問題拋給了孩子,靜靜地等待著孩子們的反應。
“老師,讓我來拿。”身材矮小又單薄的沈超越自告奮勇,只見他把手伸進櫥內試了試,可是手太短,夠不著,于是又想把頭伸進櫥內,頭卻被卡住了,他失敗了。
“老師,我來。”剛才被大家埋怨的許超這時走過來,只見他半躺著,兩手撐著地,把兩條腿伸進了櫥里,用腳去拌彈珠。站在一旁的幾個小朋友都著急地問他:“拌到了嗎?拌到了嗎?”許超一臉的嚴肅樣,沒有回答,過了一段時間,許超取出了雙腿,他也失敗了。
“老師,我有辦法了。”楊捷說著,就從櫥上的籃子里去拿平時玩的水管子塑料積木,一節(jié)一節(jié)地接起來,接了長長的一根,然后,身子完全趴下,把接起來的長管子伸進了櫥里,一點一點地把滾在里面的彈珠給拌了出來。當楊捷的手拿到彈珠時,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楊捷你真棒!”“楊捷你比老師還厲害!”有的甚至還去擁抱楊捷,孩子們的臉上個個充滿了喜悅,楊捷更是一臉的驕傲。
思考:取彈珠是孩子生活中發(fā)生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往往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真實性、挑戰(zhàn)性,從而能引發(fā)孩子不斷地思考問題。當彈珠滾落到櫥里時,我并沒有幫助孩子及時地解決問題,而是把權利交給了孩子,我給予孩子的是更多的等待、默默地支持和鼓勵。因為我覺得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遠比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更有價值。當孩子取彈珠經(jīng)過兩次失敗后,終于又想出了更好的辦法,取到了彈珠,使他們體驗到了自己解決問題后的成功的喜悅。這種生活實景,由于孩子的親身嘗試、體驗,往往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也是幫助孩子運用經(jīng)驗、解決問題、自主探索、內化體驗的一種好方法。從這個取彈珠的生活實景中,讓我體會到:
1、教師要學會等待。就是教師要留出時間、留出空間,等待幼兒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嘗試解決問題。教師對待幼兒自己的探索活動不直接指點,對幼兒的疑惑不急于表態(tài),對幼兒在活動中碰到的困難不急于幫助替代,讓幼兒充分探索,自己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2、教師要學會觀察。意大利的瑞吉歐教學思想中有這樣一句話:“接過孩子拋過來的球,并拋還給孩子。”它告訴我們,作為一名
教師,要隨時注意觀察幼兒,及時捕捉幼兒中有價值的問題,然后再把問題“還給”幼兒,讓他們“接過球”,投入新一輪的思考、探索,從而使活動不斷深入。所以教師在“接球”時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幼兒瞬間的思維火花,生成一個個精彩的探索畫面。
二期課改要求我們確立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理念,突出幼兒發(fā)展的自主性和能動性,致力于為幼兒的一生發(fā)展奠定基礎。在幼兒的生活中充滿了生機與玄機,我們要學會捕捉瞬間擦出的火花,激活幼兒探索的欲望,隨時都將獲得意外的驚喜。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