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09-10-20 16:24:29
80后獨生子女當爹當媽已很普遍,卻頂著“80后”、“雙獨生子女”等特定標記特立獨行,同時又背負著諸多困惑和疑問。
該由誰來解答這些疑問與困惑?單純的解說顯得枯燥乏味,不如讓我們來看看以下四位80后雙獨生子女父母的所想所做。也許,你會在這里找到些答案——
自己帶孩子,累并快樂著
香香媽媽(在一家私企做會計,對香香媽媽的采訪是在網上進行的,她熱情開朗,說雖然夫妻工作都比較忙碌,但是還是盡可能地抽出時間來照顧家里的小寶貝。)
香香媽媽和爸爸在珠海組建了家庭,有了小孩以后,由于父母都在外地,不習慣廣東的氣候,來幫助他們帶了一段時間小孩后就回老家去了。這就讓初為人父母的香香爸媽忙得不可開交,雖然老人們給他們傳授了一些經驗,但是現有的經驗總在實際中十分“匱乏”,所以大學本科畢業(yè)的香香爸媽一有問題就向互聯(lián)網求助,利用搜索引擎搜索相關知識或到親子論壇里尋求其他年輕媽媽的幫助。論壇里什么都有:從寶寶吃喝拉撒睡,到嬰幼兒早期家庭教育,再到入學前后寶寶的教育,話題五花八門,幾乎囊括了孩子每一個成長階段所有常見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案。
香香媽告訴記者,香香爸爸以前在大學是學計算機的,對于網絡十分熟悉,經常上各大育兒網站的論壇,早就和很多樓主打成一片了,有時候網上通知搞聚會,夫妻二人帶孩子去參加,既學到很多育兒知識,還認識到各行各業(yè)的朋友。累并快樂著便是香香爸媽最大的感受。
香香媽媽詮釋完美親子關系——“我們帶女兒是在邊學邊嘗試的情況下完成的,女兒的到來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驚喜和改變,以后我們可以就一些問題進行平等的交流和探討,我們既是她成長的指導者,也是她生活中的朋友和助手。”
父母照顧吃喝,我們開發(fā)IQ和EQ
譚志鵬(80后的白領,說自己家族從未有雙胞胎的歷史,但是自己卻幸運地有一對龍鳳胎。)
譚志鵬和妻子屬于事業(yè)有成的人,所以白天很少有時間照顧寶寶。在打理寶寶的吃喝拉撒上,他很直接地說:“我們都是白癡。”還不忘表揚:“四位老人家照顧得很好。”三家住得都不遠,兩個孩子,兩邊老人一家一個,還不時創(chuàng)造讓兩個寶寶交流玩耍的機會。大男人的他在閑暇時間確實很愿意抱著寶寶們唱歌。他覺得寶寶們在生活上已經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了,爸爸媽媽應該更注重寶寶的智力開發(fā):“別看寶寶們那么小,幾個月大主觀意識就很強。我對他們說你們不乖,要打你了,他們就會生氣地轉過頭去,不理我。”在周末的時候會帶孩子去親子樂園,參加早教培訓,提前開發(fā)智商。不過有件事他從女寶寶誕生第一天開始就緊張了:“怕那女兒以后被壞男人騙,得從現在起就開發(fā)情商!”
譚志鵬詮釋完美的親子關系——“我很珍惜自己擁有這么一對子女,我會很愛他們,但也不能太寵他們,應該輔助他們分辨是非,他們以后也不能太依賴我們,要堅強獨立……”
專家說——
父輩占主導
昔日獨生子女今日為人父母,“雙獨生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時候可能會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比較注重獨立性的培養(yǎng),但一定要注意,不要把兒時父母對其的教育影響帶到現在家庭中來,“不養(yǎng)兒,不知父母恩”,獨生子女角色發(fā)生變化,責任心也會隨之增加。
“雙獨生父母”教育下一代的方式肯定和祖輩是不一樣的,他們會更注重對子女價值觀、態(tài)度和社會規(guī)范的傳遞與教導,相對來說,會比祖輩要科學。如果祖輩和父輩對孩子的教育出現矛盾時,父輩的教育應該占主導意見。畢竟年輕的獨生父母更了解眼下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懂得按照時代要求培養(yǎng)孩子。
而對于早教,家長們要考慮孩子的接受能力,開發(fā)智力要適度。如果過分看重孩子的早期教育,總是和別家的孩子進行比較,家長容易產生焦慮情緒,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從“成人中心”轉為“兒童中心”
吳女士(苦惱于新隔代教育)
上個月,吳女士全家人去三亞旅游,飛機上由母親抱著小外孫。鄰座的阿姨一個勁地夸寶寶長得漂亮,這時孩子已經睡著了,母親卻把孩子叫醒了,讓他給那位阿姨表演“笑一笑”、“撓一撓”。孩子沒睡足就被叫醒,還要給大人們“表演”,委屈得直哭。吳女士心里很不舒服,又不好當面說什么。吳女士說她自己小時候也是這樣,母親不管她愿不愿意,常常要她在陌生人面前唱歌、跳舞、背兒歌,不唱不跳肯定被狠狠罵一頓。“哎,小孩子也是人啊,也有自己的感受啊,為什么我們的父母總是拿孩子當玩具呢?”
“雙獨生父母”與其父輩相比,更傾向于以寬松的方式對待孩子,他們重視孩子的感受,同時經常檢查自己教養(yǎng)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已經從“成人中心”轉為“兒童中心”,F在的“雙獨生父母”不僅注重撫養(yǎng),還注重價值觀、態(tài)度和社會規(guī)范的傳遞與教導。很多“雙獨生父母”強調,對孩子要平等、尊重,他們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個體來看待,希望孩子將來能夠成為一個人格完善、自食其力的人。
早教150元/節(jié),熱情不減
張女士(因時代原因,小時候沒有接受過早期教育,所以對孩子沒有絲毫的放松。)
7個月大的小哲還沒學會用母語叫“媽媽”就開始學英語了。每周三個下午,張女士要帶著兒子,到一家國際早教培訓中心上課。每次他們母子都要換乘兩輛公交車再轉乘地鐵,趕兩個小時的路只為上一節(jié)45分鐘的課。張女士為孩子選擇了育樂課、音樂課和英語課,三門課程半年的學費要一萬元,對于他們夫妻每月總共7000多元的收入來說,可不是個小數目,但他們一點都沒猶豫,就給孩子報了名。
早期教育越來越受到“雙獨生父母”的重視,早期教育也有越來越早的趨勢。大部分孩子還在媽媽肚子里時,就開始接受各種“教育”,聽高雅音樂、聽英語朗誦、聽媽媽和自己講話……各種早教機構也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出來。某知名國際早教機構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該教育機構的一個分部大約就有七八百個學生,一節(jié)課150元的不菲價格,絲毫沒有減退家長給孩子們報名的熱情。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