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09-09-18 13:52:41
小時候,最高興、最奢侈的事是去公園玩,以前,一周只休息一天,父母都是雙職工,一到休息的時候,要干的家務活很多,洗衣服(沒有洗衣機,需要手洗)、打掃雞圈、蒸出一周吃的饅頭、修修車子、修修門窗紗窗、買米面,到冬天儲存大白菜、買煤(買東西好像都需要排隊)等等,趕上爸爸媽媽單位加班,攢到下星期,活兒更多,在我印象中,好像家里永遠都有干不完的活,所以趕上一個晴朗的星期天,又沒有家務活,父母就會帶著我們上公園,在我的眼里,這是一件很隆重的事兒,爸爸騎上家里唯一的一輛二八大加重車子,哥哥坐在前梁,媽媽抱著我坐在后座上,一家人興高采烈地奔赴公園。
逛公園,孩子們的心思不在風景,而是直奔動物區(qū)和游樂區(qū),小孩兒最喜歡的就是猴子了,關在一個有2層樓那么高的大鐵籠子里,里面有假山、小樹,猴子一個個瘦的皮包骨頭,還上躥下跳,做出各種動作逗游客發(fā)笑,討好游客喂它們一些吃的,主要是瓜子,花生也只有在過年才能吃到,小孩甚至摘一些草果給它們吃,淘氣的孩子過一小塊石子兒扔進去,餓極了,沒有分辨食物的能力,都搶著吃,還打架呢,輸了的猴子帶著傷,只有遠遠觀望的份!我是一直賴著不走的,喂完自己帶的瓜子,再在地上揀一些喂它們,當然我會趕走強悍的猴子,逗引瘦弱的猴子過來吃,但是也擋不住被強壯的搶走,這時,我就義憤填膺地朝它扔石子。現在我?guī)е鴥鹤尤ス珗@,關猴的籠子還在,也有不少猴子,估計都是它們的后代吧,社會在發(fā)展,猴子的智力也迅速提升了,新一代已經能夠準確地分辨食物了,競爭也不激烈了,看清楚扔進來的是什么,確定喜歡,才會伸著爪子摸過來吃,瓜子已經不稀罕吃了,改吃薯片、香蕉、香腸、干脆面、各種豆豆,反正大家都舍得扔,食物豐富,所以也就沒有必要起勁兒地表演了,胖猴子越來越多,我想患“三高”病的猴子也很多,兒子也不會一直賴在猴籠前不走,因為各種稀罕動物太多了,外國的動物、不適合在北方生長的動物也有,要玩的游戲也很多,所以不會專注于喂猴子。
再說游樂區(qū),那時候沒有電動類的游戲,玩的都是免費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水泥砌的大象滑梯、秋千、蹺蹺板,還有一個靠人推著轉的轉盤,也許有其他的,但是印象不深了,這些都是需要排隊呢,可見受小孩兒的歡迎程度,我還記得,因為玩滑梯,排隊問題,幾個小孩打起來,扭做一團,最后灰頭土臉被大人拽走了,可惜失去了一次玩得開心的機會,所以,我小心翼翼地盡量不和別人發(fā)生沖突,看好自己的位置,不加塞,也不因為思想不集中而丟失了自己的“陣地”,我長大后性格也是謹小慎微,不與別人沖突,可能也來源于此,F在,秋千、轉盤、蹺蹺板已經不見了,但是大象滑梯還在,在游樂區(qū)的一個角落里,可能是不好處理吧,搬不走,又砸不壞,只好擱在那兒了,滑道還是那么光滑,可惜落了很多灰,還有很多腳印,早失去了滑梯的功能,但是有一些大孩子利用它玩打仗游戲,F在公園的游樂區(qū)可讓小孩玩的項目簡直是五花八門,旋轉木馬、瘋狂老鼠、高空觀覽車、激流勇進、宇宙飛船、碰碰車……等等,有幾十種,就是滑梯也進步了,用彩色的高硬度塑料做成,色彩艷麗,花樣也翻新了,與其他項目組合收費,F在孩子們玩什么項目都不需要排隊,每個項目的前面都站著一個招攬游客的人,當然因為有“高科技”在里面,價格也貴貴。
逛公園不僅能玩,而且還能吃點平常不舍得買的小零食,父母在這個時候一般會比較大方,允許我們多買幾樣零食,冰棍、糖瓜兒、吹糖人、糖豆、還有一種用2個小棍絞著玩的糖稀,既然出來玩嘛,盡量讓我們高興一些。也許因為會破費一點錢,也許是沒有時間,所以父母不會經常帶著我們去,那么“逛公園”在我童年的記憶里也就顯得彌足珍貴。
現在我居住的小城里已經建了3、4個公園了,大家已經不稀罕去了,旅游那么發(fā)達,大家都跑出去旅游了,尤其公園取消收費后,去公園,已經成為“晨練”的代名詞了,但是我還會經常帶兒子去逛逛,平常會控制他吃零食,但是逛公園時,也會沿用父母的習慣,讓他想買什么,買什么。從教育家的觀點來看,我這種搖擺不定的做法,對孩子成長不利,不能堅持始終如一,一方面告訴他吃零食不利于健康成長,平常嚴格控制,一方面又放縱他大吃零食,這樣會養(yǎng)成他搖擺不定、沒有原則的個性,但是我還是不由自主地把“逛公園”當做一件隆重的事來對待,只有在這個時候,我也當回小孩,溫習一下童年的樂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