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09-09-17 16:01:46
產后異常癥狀防治
尿潴留
一般產婦在產后4~6小時內就能自己排尿,如果產后6小時以上不能自動排尿,而且膀胱漲滿,稱為尿潴留。
解決產后尿潴留的辦法
1.解除產婦對小便引起疼痛的顧忌,并鼓勵和幫助產婦下床排尿。
2.用溫開水沖洗外陰或用流水聲誘發(fā)產婦排小便的意識。
3.下腹部熱敷刺激膀胱收縮,便盆內放熱水,產婦坐在上面,使熱氣上熏會陰部。
4.可使用針灸療法,針刺關元、中極、氣海、陰陵泉等穴位。
如果以上方法都沒有效果,就應到醫(yī)院進行導尿。
產后活動
產褥期是產婦機體恢復的階段,但并不等于產婦應完全臥床,不能活動。適當活動與合理的運動有助于產婦康復,如果產婦沒有疾病,可堅持做產后恢復操。
心理調節(jié)
產婦應心情愉快、精神放松,對自身康復和新生兒的生長充滿信心。家人應在關心寶寶的同時多關心產婦,以免出現產后抑郁癥。產婦心情愉快,可增加乳汁分泌。
性生活與避孕
產后2個月內避免性生活。因為在這個時期子宮正處于創(chuàng)面出血,很容易受到感染。
產后避孕方法
1.最好男方用避孕套或用避孕藥。
2.產后6個月,女方可放置宮內節(jié)育器。
3.如果希望永久避孕,也可做絕育術。
4.斷奶后,女方可以口服避孕藥物。
便秘
產后便秘的防治
1.注意飲食結構,多吃含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
2.加強產后鍛煉。如果產后1個月不下床,使新陳代謝減慢,容易引起便秘。要適當活動,堅持做產后保健操,養(yǎng)成定時大便的習慣。
3.大便秘結,無法排出體外,必要時可使用開塞露。
4.如果連續(xù)出現便秘可以用緩瀉劑。
乳腺炎
乳腺炎的病因
1. 不能很好地母乳喂養(yǎng),乳汁淤積、擠壓。
2. 孩子口鼻腔內的細菌,經乳頭破口處進入乳腺。
3. 產婦手不清潔。
4. 產婦呼吸道感染或生殖道感染,細菌經血液循環(huán)到乳腺。
宮縮性腹痛
發(fā)生原因 胎兒及胎盤娩出后,會在產婦子宮壁的附著面上留下創(chuàng)傷,為防止流血過多,子宮肌肉反射性地強烈收縮,因此產婦會感到腹痛。在哺乳或觸摸子宮時,也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且利于惡露排出,無須過多擔心。
防護策略
1. 只是很輕微的疼痛不需做任何處理,一般產后6~9天疼痛會逐漸消失。
2. 如疼痛明顯,可輕輕按摩小腹,或放熱水袋熱敷,控制水溫,以防燙傷皮膚。
3. 疼痛較劇烈并影響休息和睡眠,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服止痛藥或鎮(zhèn)靜安眠藥。
陰道痛
發(fā)生原因 有的產婦在分娩時,既沒做會陰切開術,陰道和會陰也無裂傷,但產后尤其在笑或大聲說話時,卻感會陰部位疼痛,這是因為嬰兒從陰道娩出,陰道組織因擴張和伸展過度淤血和損傷所致。隨著時間的推移,疼痛會慢慢減輕。
防護策略
1. 疼痛部位用溫水洗。
2. 疼痛劇烈者,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性溫和的止痛藥。
3. 避免做對不適處產生壓力的姿勢,睡眠宜取側臥位。
5. 做促使陰部組織恢復的運動,方法是:收緊陰部及肛門附近的肌肉,維持8~10秒,然后慢慢放松肌肉,持續(xù)幾秒。重復做,每天做25次。這一運動可加快血液循環(huán),使損傷的組織盡快康復。
恥骨痛
發(fā)生原因 疼痛部位在陰部上端,在蹲或拿重物或排便時,都有疼痛感。嚴重時行走邁不開腿及用不上勁。骨盆由骶、尾、髂、坐、恥骨融合而成,恥骨聯合中間有纖維軟骨,上下附有韌帶。懷孕時體內分泌的激素使恥骨聯合逐漸分開,韌帶隨之松弛,尤其是第一胎分娩時易受影響,因此產生疼痛。
防護策略
1. 產后會隨著激素作用減退而恢復。但如果在懷孕時即有恥骨疼痛,當時就應減輕活動,甚至臥床休息。
2. 如為巨大兒,可考慮剖宮產,以免造成恥骨聯合分離和韌帶嚴重損傷。
3. 疼痛嚴重的產婦需臥床休息,用彈性腹帶固定骨盆對恢復有所幫助。
4. 多吃蝦、牡蠣等高鈣食物,注意營養(yǎng)。
5. 產后多休息,減少上下樓梯及走斜坡路的活動,走路要放慢速度,步子不可過大,以免加重恥骨損傷。
尾骨痛
發(fā)生原因 產后脊柱最下端處產生疼痛,可由于分娩影響所致。最明顯的表現是仰臥、坐位或排便時有疼痛感,尤其是坐在硬物上會加重疼痛。
防護策略
1. 通常1~2個月會自然痊愈。
2. 在患處做熱敷,以放松局部肌肉。
3. 躺或坐時,避免疼痛處接觸硬物,最好用柔軟的墊子或橡皮圈墊。
4. 滿月后仍不見好轉應去看醫(yī)生。
腰背痛
發(fā)生原因 分娩后產婦體內的內分泌系統尚未得到調整,骨盆韌帶還處于松弛狀態(tài),腹部的肌肉也因分娩變得較松弛。加上產后照料寶寶,要經常做彎腰動作,或惡露排出不暢引起血淤盆腔,因此易發(fā)生腰背痛。
防護策略
1. 可按摩、熱敷疼痛處或洗熱水澡,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
2. 注意腰背腹部的保暖,以免受涼后加重疼痛。
3. 不宜久站;站立時可讓一條腿的膝蓋略彎,且兩側交替;不要拎提重物。
4. 照料寶寶時盡量不要彎腰,喂奶要保持一個舒適的姿勢。
5. 控制體重,減輕腰部負擔;不要穿高跟鞋,以免增加脊柱壓力引起腰痛。
6. 學習正確的彎腰和挺直姿勢,即兩腿分開和雙肩同寬,兩膝彎曲,挺直腰。
7. 適當做背肌和腹肌的運動,以增加腰部的穩(wěn)定性,最好從產后2周開始。
8. 性生活:產后由于陰道肌肉及子宮內壁尚未恢復,不適宜進行房事,應當在產后6~8周,經醫(yī)生檢查后確認產婦的陰道及子宮基本恢復正常后才進行。
9. 哺乳期避孕:注意采取避孕措施,如避孕套、陰道隔膜、宮內節(jié)育環(huán)。哺乳期不宜用避孕藥或避孕針,以免影響嬰兒發(fā)育。
腕部痛
發(fā)生原因 由于內分泌的影響,產婦在分娩時皮膚和關節(jié)松弛,以及產后氣血兩虛所致。如不停地給嬰兒換尿布、喂奶、抱寶寶,且在疼痛時未能及時治療,可使肌肉關節(jié)損傷加重,引起肌腱和神經發(fā)炎。通常表現以下兩種:
伸腕肌腱炎。引起的疼痛以大拇指和手腕交界處最為明顯,發(fā)病率高。特別表現為腕部酸痛或疼痛,握拳或做拇指的伸展動作時,如寫字、拿筷子、舉杯子及拿奶瓶等疼痛加劇,在手臂上可見條索狀腫脹物,如不及時休息和治療,疼痛會日益加重。
腕管綜合征。是手臂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受到發(fā)炎腫脹的肌腱壓迫,而引起手指疼痛麻木感,開始可表現為刺痛,常在睡眠中因痛而醒,活動手指后痛感很快消失。如未及時治療,數月后會因神經性營養(yǎng)不良而出現手掌內外肌肉萎縮。
防護策略
1. 產后照料嬰兒時避免受涼,更不要過早動用冷水。
2. 如果腕部出現疼痛,要避免使用腕和拇指,不要用力。
3. 產婦本人不要用力揉動或推拿患處,應盡早請醫(yī)生診治。
4. 少吃酸味食物以及香蕉、雞肉、啤酒。
肌肉關節(jié)痛
發(fā)生原因 產婦分娩因長時間用力,再加之失血,氣血兩虛,以致周身毛孔張開,容易使風寒侵入肌體而引起肌肉和關節(jié)疼痛,尤其是兩腿間的肌肉疼痛。
防護策略
1. 產后注意保暖,特別在寒冷時,不要提早浸觸涼水,以免關節(jié)受涼而疼痛。
2. 洗熱水澡來緩解肌肉的不舒服。
3. 在疼痛處搽紅花油,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把引起疼痛的代謝廢物盡快排出。
4. 服用生化湯可改善疼痛。
5. 如疼痛的同時伴關節(jié)酸楚紅腫,一遇風時更加劇,甚至影響行動,單憑補血補氣的膳食已不能改善癥狀,需找醫(yī)生診治。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