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09-09-15 14:58:32
很多年經(jīng)的父母在養(yǎng)育獨生子女時,仍沿襲“照書養(yǎng)”的路子。琳瑯滿目的育兒書給初為人父母者提供了育兒知識,但也給父母們帶來困惑。養(yǎng)孩子是否需要育兒書?育兒書對寶寶的成長究竟有多大幫助?近日,記者對此問題進行了探究。
年輕父母:無從選擇大多跟風
13日,記者在位于洪山區(qū)的崇文書局看到,家庭教育系列書籍區(qū)域甚是熱鬧,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在此挑選育兒書。記者粗略數(shù)了數(shù),包括養(yǎng)育、護理和心理輔導在內的書籍不下40種,其中有些書的內容雷同,有些書連名字都差不多,如《杰出英才生是怎么煉成的》和《杰出優(yōu)等生是怎么煉成的》,《好父母成就好孩子》和《好家長好孩子》、《好父母好孩子》。
站在書架旁,年輕的母親王曉蕾看看這本,再翻翻那本,對比了半天仍無從選擇。她說,現(xiàn)在的育兒書讓人挑花了眼,只能選口碑好、裝幀精美或書店熱銷的書,可許多書買回家一看,跟家里的書沒啥區(qū)別。
崇文書局工作人員小王告訴記者,育兒類書的銷售業(yè)績一直很好,假期銷量更大,像《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慢養(yǎng)》及《卡爾·威特的教育》等書銷量一直名列前茅,“家長比較喜歡跟風,專買熱銷的書。”
登錄當當網(wǎng)上書店,記者看到位列前十名的暢銷書中,有兩本為育兒類書,其中《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已連續(xù)27周高居榜首,有家長購買此書的理由是:“好多人都買了,肯定不錯。”
出版商:大量雷同無法避免
面對育兒書市場這塊誘人的蛋糕,出版社紛紛舉起刀叉,想方設法在短時間內出書。武漢市少兒圖書館的采購人員告訴記者,他所知道的出版社約有600多家,其中9成以上出過育兒書,這些書大多為各種知識點的累積,內容大同小異,質量良莠不齊,他多選擇口碑較好的少兒出版社出的書。“育兒類書籍在內容上雷同,是市場競爭不可避免的結果。”省教育出版社編務部主任蔣海鷗說,與10年前相比,育兒知識量并未增加太多,但圖書量猛增幾十倍,“沒有新的知識點,新書能有什么變化,還不是變變形式、換個包裝而已。”
至于心理輔導類的育兒書,蔣海鷗認為“更懸”。他說,目前國內嬰幼兒心理學理論均引自國外,主要由蒙特梭利教育法、感覺統(tǒng)合訓練法等理論構成,但這些理論是否適用于中國兒童尚無定論,具體的教育方法光靠看書也學不來。市場表現(xiàn)好并不代表具備實用價值,育兒書也是一種快餐文化,真正能給家長帶來多少幫助,只能見仁見智了。
專家:實踐為主理論為輔
養(yǎng)育孩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對不同的孩子來說,即便是具備共性的吃喝拉撒、喜怒哀樂,孩子的表現(xiàn)也各有不同。專家認為,育兒主要還是依靠父母從實踐中摸索出方法和規(guī)律,再依照好的育兒理論,修正自己實踐上的偏差。
記者在司門口新華書店隨機采訪了10位家長,有5位家長認為“盡信書不如無書”。一位母親告訴記者,喂養(yǎng)類的書倒還好,最怕的是一些心理輔導類圖書,一本書一種說法,例如孩子發(fā)脾氣,有的書上說要讓孩子自省,有的書上說靠父母引導,還有的書上說家長要先檢討自身,“你說我該聽誰的?”有35年幼兒教育經(jīng)驗的育兒專家潘慶蘭認為,從育兒書中獲得一些經(jīng)驗是積極的做法,但育兒方法還應該靈活掌握。潘慶蘭說,看育兒書的主要目的是避免走進誤區(qū),當孩子的成長出現(xiàn)問題時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和引導,但不能把書上的所有理論知識都和自己的孩子聯(lián)系在一起,生搬育兒書上的做法,只會適得其反。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