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作者:李誼 2009-09-03 22:53:09
導讀: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通過探索、觸摸可以得到許多的收獲,這可以幫助他們今后精細動作與認知能力的發(fā)展,甚至情緒的穩(wěn)定性。所以父母應提供一個安全又寬敞的空間,讓觸覺的功能得以發(fā)揮。
觸覺出現了
早在胎兒時期,觸覺就出現了。胎兒會借著吸吮拇指來感受觸覺刺激,如果媽媽撫摩腹部,胎兒也能感覺到,然后伸伸胳膊、踢踢腿來回應媽媽的問候。寶寶出生后,觸覺是第一個“醒”過來的感覺,小嬰兒的原始抓取反射(觸摸初生寶寶手心,他會自然將五指緊握成拳頭)就是通過觸覺來完成的本能活動。
觸覺的兩大功能
寶寶一出生就要練習認識和適應新環(huán)境,在其他感覺寶寶慢慢蘇醒的時候,觸覺首先承擔重任,發(fā)揮了它的兩大功能——觸覺辨識和觸覺防御。觸覺辨識能力能夠讓寶寶累積軟硬、冷熱、不同材質的經驗;觸覺防御能力則可以讓寶寶了解環(huán)境的安危,進而保護自己。
觸覺辨別能力的發(fā)展進程
0~2個月:新生兒的觸覺已經很敏感,在嘴邊、眼、前額、手掌和腳底等部位尤其明顯,所以當媽媽用乳頭或手等輕觸寶寶口唇或口周皮膚時,他馬上就會出現吸奶動作并將臉轉向被觸的一側尋找乳頭或手。當你試圖用手扳開寶寶眼皮時,他會把眼閉得緊緊的。
3~6個月:此時,寶寶嘴上的神經末稍多于指尖,探測物品的靈敏度最高。因此,他在半歲之前,會更多地利用嘴來感覺周圍的環(huán)境,比如不斷的啃自己的小拳頭,喜歡吸吮安撫奶嘴等等。
7~12個月:處在爬行階段的寶寶因為喜歡用手掌到處探索,所以手的觸覺敏銳度會得到加強。他喜歡伸手拿玩具,觸摸不同形狀、不同質感的東西,并慢慢記住它們之間的不同。
13~18個月:寶寶的認知能力已經不再滿足于簡單的觸摸,隨著大腦一步步發(fā)育,他開始把觸覺和其他感覺聯系在一起使用。如果你向他發(fā)布指令:“把小熊給媽媽”,他可以通過聽、看、摸順利的完成任務。
18~24個月:通過不斷的觸摸,寶寶從簡單理解一個東西是什么發(fā)展到這個東西有什么用處,比如他知道積木可以用來搭起高高的房子,餓的時候餅干可以放到嘴吃。
寶寶觸覺的防御能力
新生兒對溫度的感覺已比較敏感,能區(qū)分出物品溫度的高低,且對冷的感覺比對熱的感覺更敏感。比如,如果牛奶溫度過高或者過低,媽媽剛剛給寶寶換上冷衣服,或者寶寶的衣褲和尿布被尿濕,寶寶就會通過哭鬧來表達自己的不適反應。
每個寶寶都會通過對輕、重、尖、鈍、冷、熱等感覺刺激的體會來探索世界。寶寶只有體會了豐富的感覺刺激之后,才會主動地明白,有尖銳的東西靠近時,必須躲避;媽媽溫熱的手掌撫摩著脊背,正是寶寶放松、睡眠的好時候。
為了讓寶寶的觸覺更敏感,爸爸媽媽可以幫他做些練習。
1-4個月的寶寶
提示:此時寶寶體驗觸覺的抓握能力還不顯著。激發(fā)寶寶探究物體與關注物體的興趣是體會各種觸覺的基礎。
寶寶仰臥時,在床邊懸掛距離寶寶較近的玩具,搖擺玩具,引發(fā)寶寶的關注。
寶寶仰臥時,媽媽拿著鏡子讓寶寶照,激發(fā)寶寶觸摸鏡中自己的愿望。
利用玩具聲音變換方向吸引寶寶的注意。
4-7個月的寶寶
提示:此時寶寶的抓握能力初步展現。促進寶寶抓握能力的發(fā)展能為寶寶體驗觸覺獲得更多的機會。
明確指示寶寶將懸掛在床頭或者床尾的玩具抓住。
在寶寶面前,媽媽手持寶寶喜歡的玩具,但別立即給他,鼓勵他自己來抓握。
在寶寶面前吹泡泡,鼓勵小寶寶碰破泡泡。
為寶寶提供具有不同質感的識物圖卡,例如:毛茸茸的兔子毛皮、光滑的金屬質感等,讓寶寶任意觸摸擺弄。
用布書為寶寶講故事,鼓勵寶寶觸碰布書的各個細節(jié),例如:紐扣、拉鏈以及毛線編織的小動物尾巴等。
提供不同材質的布或地毯,讓寶寶自由爬行。
7-12個月的寶寶
提示:寶寶可以自由爬行以及扶物站立后,對于觸覺的體驗機會更為廣泛。此時寶寶通過移動來體驗方位感。方位概念并非寶寶能立刻獲得,但這可以成為寶寶的經驗,隨著更多的實踐,幫助寶寶在以后慢慢理解方位概念。
在寶寶爬行、行走的范圍中放置觸感迥異的玩具,例如:絨毛玩具與皮球。利用寶寶觸摸到的不同玩具來為寶寶強化不同的方位概念。例如:告訴寶寶,來媽媽這邊,就是絨絨熊熊這邊,這是后邊。
讓寶寶兩只手抓握觸感迥異的玩具。例如:絨毛玩具與皮球?谡Z提示寶寶雙手交換玩具,例如:拿著熊熊的手,是右手。皮球在左手上哦。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