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8-24 21:10:15
導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合作、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是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合作、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是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作為一名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我發(fā)現(xiàn)在與幼兒的交往中,碰到的最多的問題就是:當我因為某個幼兒在某方面做的不好或做錯而嚴厲地批評他時,這時的幼兒往往會產(chǎn)生敵對心理或自卑心理。因為我選擇了在不適當?shù)膱龊虾蜁r機用消極的方式處理了一件并不嚴重的事情。事后我也常與帶教老師討論過這種情況,她給我的意見是試著用心平氣和的態(tài)度和探討的口吻與犯錯幼兒共同解決。并要讓他知道犯了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悔改。我按照她給的建議嘗試著處理了幾件類似的事情。效果果然是天壤之別。從幼兒身上看不出有任何情緒和壓力,而且他們也欣然答應老師的要求?梢姡瑢W會與幼兒交往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也是做好一名教師必須做到的。但是,作為一名非專業(yè)畢業(yè)的新教師,可以說以前對學前教育和幼兒心理一無所知,只能在平時的一日活動中慢慢與幼兒接觸,增進對他們的理解,從而處理好與幼兒的關系。不過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xiàn)的。因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需要經(jīng)過一個過程。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學概論》中就指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需要經(jīng)過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就是新教師階段。在這一階段又分幾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角色轉(zhuǎn)變時期,也就是在工作的第一年,進入教師角色的開始。由其他行業(yè)或師范生或非師范生轉(zhuǎn)變?yōu)榻處,必定會產(chǎn)生很多矛盾和不安。這個時期的教師面臨著這樣幾個問題:因為沒有很好地解決專業(yè)思想問題,產(chǎn)生了不想當老師的念頭;因為缺少教育經(jīng)驗和任教的基本技能在課堂上慌亂;因為想先聲奪人馬到成功的高期望和事與愿違的結(jié)果之間的矛盾;因為帶著對教師職業(yè)美好的憧憬和職業(yè)熱情,受挫后產(chǎn)生失意和反感。其實,只要正視和克服這些矛盾,便能很順利地渡過角色轉(zhuǎn)變期,以求得教師專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
第二個時期是開始適應期。一般是工作一年后,對學生的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開始把注意力放在學生身上。同時,新教師自身的矛盾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對教師職業(yè)從開始嘗試到有所領悟,職業(yè)情緒由不安轉(zhuǎn)向穩(wěn)定,教師職業(yè)價值觀也開始樹立了。
第三個時期是成長期。也就是在工作的第三年和第四年,通常是開始了教育經(jīng)驗的積累和提高,尋求和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關心教學環(huán)境和學校的期望,基本完成了教師角色的適應期。
而我現(xiàn)在正處于第一時期,也就是角色轉(zhuǎn)變時期。我也確實遇到了不少處于這一時期的教師必然面對的問題。記得有一天下午是我的集體活動,活動內(nèi)容是探索:《馬路上的斑馬線》。由于就在前兩天我們幼兒園舉行了一個由中班組負責的大活動:《學做小小交通警》,因此幼兒對斑馬線多多少少有了一些認識。而我的集體活動的目的就是要通過看圖聽故事了解“斑馬線”的由來和為什么要有“斑馬線”。我在課前用數(shù)碼相機把和故事配套的圖片拍了下來儲存在電腦里并制作成了幻燈片讓幼兒觀看。因為我知道他們對觀看電腦一向很感興趣。我還設計了一些問題使他們層層遞近地一步步引出了“斑馬線是怎么來的?”和“為什么要有斑馬線?”這兩個最終要解決的問題。原來我以為有了之前的《學做小小交通警》做鋪墊再來討論這兩個問題會很容易。但是沒有想到他們回答問題是很熱烈但沒有一個人能回答到點子上,他們始終圍繞著這個問題在兜圈子。我被他們弄的自己也不知道怎樣來收場。最后我也只是大概的總結(jié)了一下,這個活動就草草結(jié)束了。其實這個活動的效果是我始料不及的。在我準備這個活動的時候我就認為自己準備的很充分而且也滿足了孩子的興趣應該是會很成功的。但沒想到卻事與愿違。事后我沮喪了很久。特別是想想自己課前準備的那么充分卻沒有達到效果,真的有些不知所措了。那天正好我的帶教老師有空她也聽了我這個活動。給我指出了許多的不足。我回家后也反思、整理了一下,覺的心境豁然開朗了。因為我找到了以后應對這種情況的方法。就是要在活動中靈活應變幼兒的反應。因為每個人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更何況幼兒的思維是跳躍式的即使你準備的再充分也無法預見活動中可能發(fā)生什么你不想看到的情況。所以每次活動中你都要作好充足的應對突發(fā)事件的思想準備,當然也可以在設計問題時嘗試著想一下幼兒可能會如何來回答你。可見,在師生交往中教師如何正確把握自己的地位和角色就顯的非常重要。
那么,在師生交往中教師的地位到底是怎么樣的呢?
還是讓我們先來理解一下什么是“師生交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方法概論》上指出:“師生交往”就是教師和學生在一日活動中所形成的人際互動。師生在交往過程中建立起心理聯(lián)系,進行著思想交流、文化傳遞,所以師生關系是學校中最基本的人際干系,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方式。也許有的人會問:“老師只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就可以了。還要什么交往。”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因為無論從事何種職業(yè)都要和人交往,只不過對象不同。就像營業(yè)員的交往對象是顧客,而老師的交往對象是學生,學生的交往是老師而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方法概論》中就指出教師與學生是彼此關系的創(chuàng)作者,是必需的。他還指出:交往是認知、情感溝通的過程;是信息交流的過程;是符號交流的過程;是多維度的。可見,師生交往是必需也是必要的。
但是他必定是針對所有教師與學生來說的。而學前教育又比較特殊。畢竟他對孩子有啟蒙作用,將會影響到一個人的一生。因此不少幼兒教師在與幼兒的相處中不知道如何來把握自己的地位和角色。那么我們到底應該怎樣來處理與幼兒之間的交往呢?蒙臺梭利強調(diào)指出:“對于幼兒的正常發(fā)展來說,準備一個適宜的環(huán)境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首先,教師應該給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自由的心理環(huán)境!毒V要》中指出:“教師的態(tài)度和方式應有助于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huán)境”;“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quán)利”。因此,我們首先要尊重兒童,理解兒童,成為幼兒的伙伴,傾聽幼兒的心聲,使幼兒感受平等,感受被尊重;要用溫和的目光、微笑、點頭、撫摸等給幼兒安慰、鼓勵和幫助。在一次區(qū)角游戲中我看到夏夏小朋友一個人坐在美工角安靜地折手工。而且折了許多不同的手工。我就主動走過去問她:“你這個電話機怎么折出來的呀?能教教老師嗎?”她驚奇地睜大了眼睛并問我:“你是老師,你怎么不會折呀?”我微笑著對她說:“老師也有不會的呀,不會的就要向別人學習。”聽了我的話,她就像個小老師一樣地教我折。還自豪地對其他小朋友說:“你們看,這是我教老師折的電話機。”這使我認識到,教師與幼兒平等交往,是開啟他們心靈的鑰匙。教師只有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以幼兒為主體的和諧寬松的人際環(huán)境,和幼兒一起玩耍、一起歡笑、一起學習,孩子們才會無拘無束,大膽自主地投入活動。其次,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過程的觀察者。蒙臺梭利認為:要教育兒童就要了解兒童。教師應具有較強的觀察意識和科學的觀察態(tài)度,要以欣賞、研究的態(tài)度去觀察幼兒,會理解幼兒的行為。觀察到某一個幼兒碰到困難,活動無法進行時,我就適當給予指導,鼓勵和支持幼兒對他們自己的問題繼續(xù)進行研究、探索,引導他們觀察再觀察。思考再思考,在各個方面得到發(fā)展。最后,教師應成為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毒V要》要求,教師要能關注到每一個幼兒的發(fā)展,給予每個幼兒以適宜的支持和引導。教師的時間不再過多地用在維持良好的教學秩序,而應用在參與幼兒的活動過程,與幼兒互動;教師的關注點不僅局限在是否完成了教育內(nèi)容,幼兒學到了多少知識和技能,而且還應關注孩子的不同需要。教師應根據(jù)孩子的不同興趣和不同需求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各種活動,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為發(fā)展他們富有個性的學習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引導。作為教師,還要知道在活動過程中何時介入討論,何時協(xié)助解決疑難,何時將孩子的表達方式總結(jié)出來,成為孩子成長的有力支持者、引導者。
正如黃瓊老師所說的,“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我們要面對的是具有三分之一確定性和三分之二不確定性的幼兒”,正是這些確定和不確定因素,使得每一個孩子們就如同一本本書,豐富多彩,變化萬千,需要我們每位教師用心去欣賞、研讀,及時給予支持。而我們教師也只有擺正了自己和孩子之間的位置,處理好與幼兒的交往,以兒童發(fā)展為本,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和他們一起探索世界的奧秘。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