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8-24 00:03:25
難搞行為one:認生
認生是每個寶寶都會經(jīng)歷的發(fā)展階段,有些長大后自然會減低,有的則會持續(xù)一生;這與寶寶個人的氣質(zhì)有關(guān),觀察幼兒可以發(fā)現(xiàn),有些活潑外向,有些則容易害羞,這是很自然的現(xiàn)象喔!
破解法:
寶寶害羞,是自我意識萌芽的表現(xiàn),不必急于矯正,但如果害羞過頭,父母就得找出問題所在,并積極解決!一般來說,造成寶寶害羞的原因有二種,其一是自身因素,其二是家庭因素。
自身因素可能與孩子身材過胖、過瘦、身體有缺陷,或是覺得自己長的不好看有關(guān)。家庭因素則可能是父母要求過高,或過度保護,例如,父母如果萬事要求完美,可能使小孩因經(jīng)常擔心事情做不好而挨罵,產(chǎn)生膽怯或害羞的情緒;而過度保護,則會使小孩難以克服陌生焦慮,害怕與人接觸,長久下來,可能會使小孩產(chǎn)生自卑的性格,有礙發(fā)展。
若寶寶有過度害羞的毛病,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就很重要,專家建議,此時父母應多鼓勵小孩與同儕接觸,并多讓小孩有表現(xiàn)的機會,以贊美、鼓勵來代替責罵,讓寶寶覺得自己是被接納的、被喜愛的,讓其在安全感的環(huán)境下,建立自我價值。
難搞行為Two:模仿
模仿是社會行為的重要部分,與學習問題解決能力有極大的關(guān)聯(lián),也是檢視幼兒心智成長的重要依據(jù)。專家解釋,嬰兒約到三、四個月大時,才真的會模仿,如模仿媽媽的各種動作等,期待與媽媽建立關(guān)系。
等小孩大些,約四歲左右,就會開始展開模仿游戲,瘋狂地模仿周圍的人,并顯得樂在其中,常見的有借由模仿父母舉止等行為,來了解成人的世界,或表達自己的感受。
雖然早期的嬰兒模仿只是一種反射驅(qū)使行為,不是真正的模仿,但父母還是可多與孩子互動,如張嘴、吐舌等?商峁⿲氊愑腥さ拇碳ぃ兄陂_啟寶寶頭腦的新連結(jié),為接下來的發(fā)展程序奠定基礎(chǔ)。
難搞行為Three:競爭
處于嬰兒時期的寶寶,并不真的具有攻擊或競爭的意圖,其注意力的焦點多半為玩具。寶寶經(jīng)常會去搶別人手上的玩具,有趣的是,當玩具到手后,他可能馬上就扔掉不要了,轉(zhuǎn)而再去搶別人手上的另一個玩具。
待成長至幼兒時期,寶寶就會有明顯的競爭意圖,在言語上或游戲時,會想超越其他人,專家說,如果仔細聽小孩的對話,常會聽到甲寶寶炫耀說:“我有玩具槍,你沒有。”乙寶寶想都沒想就回說:“我也有,昨天媽媽才買給我的,比你的新,而且更棒。”事實上,乙寶寶的媽媽可能根本就沒有買玩具,但寶寶會為了與他人比較、競爭而撒謊。
專家說明,幼兒時期的寶寶有種的舉動是很正常的行為。當幼兒期的寶寶為了強過他人而撒謊時,家長不可斷然地認定小孩有撒謊的壞習慣,應先搞清楚,孩子為什么說謊?再來判定。面對孩子的競爭行為,父母的態(tài)度很重要,若鼓勵良性競爭,可以促進幼兒自尊的形成,及成就動機;但反過來說,若經(jīng)常教導孩子,一定要考100分、爭第一,反而會使幼兒流于惡性競爭的不好習慣中,不得不小心。
難搞行為Four:反抗
我家的小孩很叛逆,經(jīng)常將不要掛在嘴邊,怎么辦?如果父母有這樣的憂慮,就得先著手了解,寶寶為什么會反抗。從嬰兒十八個月起,就開始有反抗意識,此時寶寶對自我有了認識,知道自己與其他人不一樣,表現(xiàn)于外的,就是常說“不要。”
人生的第一次反抗期,大約是在三歲左右出現(xiàn)。幼兒會開始和爸媽作對,媽媽叫他不要做某一件事,他偏偏就要去做;而且任何事情都想自己動手處理,可卻又經(jīng)常把事情搞砸了,經(jīng)常把媽媽搞的很頭痛,不知如何是好!六歲左右的寶寶,雖然頗具獨立性,但自尊心強,不愿受批評,有強烈的反抗性,容易與人發(fā)生糾紛。
面對寶寶的反抗行為,父母不必擔心寶寶會成為叛逆小子,告訴你一個小秘密,根據(jù)研究顯示,如果嬰幼時期沒有過反抗行為的小朋友,可能會成為意志力薄弱的小孩,所以家里的小孩出現(xiàn)反抗行為,其實是件很好的事情喔!但要注意,也不可一味的放縱寶寶,否則會將事情搞的更糟!
專家指出,正確的處理方式應為,有技巧的轉(zhuǎn)移小孩的注意力。首先父母先深呼吸,做和寶寶長期抗戰(zhàn)的心理準備;接著經(jīng)常使用贊美的方式來對待小孩,例如,夸贊寶寶:“你會自己收玩具,好棒!可不可以再幫媽媽一個忙呢?”;最后要提醒,千萬不要用打罵的方式,因為若以威脅、打罵來應付的話,可能會引起小孩更大的反彈!
難搞行為Five:有利社會行為
你知道嗎?人類的天性中就含有利社會行為!從出生開始,人類就不斷的發(fā)展利社會行為,唯有透過互助合作,種族才得以存活。專家認為,寶寶從出生~六個月,就開始展現(xiàn)此項行為的特質(zhì),例如心情好時對大人微笑;情緒不佳時則哭鬧;此外,寶寶也會主動參加社會游戲,喜歡和媽媽玩躲貓貓等。待成長至六~十二個月,寶寶開始會在游戲中扮演主動的角色,并開始與他人分享的行為,也會對熟悉的人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
再大些到了一~二歲左右,小孩開始會服從大人簡單的要求,對游戲的規(guī)則有初淺的認識,并開始會安慰人,主動幫忙媽媽。二~三歲的幼兒的反應則更加明顯了,孩子會知道應該要幫助人,也愿意表達樂于助人的意愿。想知道嬰幼兒的利社會行為表現(xiàn)還有哪些?
1.同情和憐憫:
到醫(yī)院的育嬰室走一趟,會發(fā)現(xiàn)一個奇特的現(xiàn)象,只要其中一個寶寶哭了,其他的寶寶也會哇哇哇的哭起來,這就是寶寶的伴哭現(xiàn)象,但這只是一種聽覺刺激反應,不是真的有所反應。
大約要到十八個月左右,寶寶才能約略體會其他人的感受,并安慰人,如見到家人因傷心而哭泣,小寶寶搖搖晃晃的走去給對方一個擁抱。不過,并不是每個寶寶見到別人哀傷時,都會有相同的反應,其中仍存有個別的差異性,舉例來說,有些寶寶會因知道,別人傷心的情緒可能會影響自己,因而反而會伸手打在哭的人,以期能解除自己不愉快的感覺。
幼兒時期的寶寶,對他人的悲傷已經(jīng)能采取有效的行動,例如,如果有其他的小朋友傷心而哭泣,寶寶可能會走過去拍拍他,或想些好玩的點子,企圖安慰他、幫助他渡過傷心的時刻。
怎么培養(yǎng)寶寶的同情心?媽咪是關(guān)鍵!專家指出,當嬰幼兒出現(xiàn)傷害他人的行為時,若媽媽以懲罰的方式來處理,則寶寶可能會較缺少同情心喔!相反的,如果媽媽以說理的方式代替處罰,勸導孩子給予受害者幫助,那么孩子會較有同情心。所以當下回小朋友有不當?shù)男袨闀r,先別急著處罰,試著用溫和說理的方式來處理吧!
2.分享與合作
如果以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就太小看他們?!當不會說話的嬰兒試圖用手指東西與你溝通時,就是分享的開始;而當他開始會和你躲貓貓時,就是合作行為的開始。很奇妙吧!幼兒時期的分享,則需視孩子的經(jīng)驗不同,而有所差別。舉例來說,如果其他的寶寶曾和他分享玩具,那么日后他也會和其他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反之則不會。此時,寶寶也會藉由與同儕玩耍的機會,來學習合作的行為。
不要將孩子整日關(guān)在家里,多帶他出去和其他小孩玩吧!只要能提供適當?shù)沫h(huán)境,讓孩子有機會與他人相處,孩子就能學到如何與人分享與合作。
難搞行為Six:攻擊
嬰兒時期的攻擊行為多不具敵意,例如當寶寶動手搶別人手上的物品時,注意力多在物品上,而非人的身上,其目的只是在奪取物品,而不是真的想傷害人,所以時常會出現(xiàn)打人或力道稍重的情形。長大些,到了幼兒期,雖然較少有攻擊身體的情形,但敵意卻增加不少,寶寶會開始有嘲笑他人的行為,特別是三~五歲時,經(jīng)常會為了搶玩具,而有意圖的傷害同伴。
寶寶經(jīng)常動手打人,或是喜愛用不雅的話語辱罵同伴,怎么辦?其實幼兒的攻擊行為會隨著年齡增長、社會互動增多、自我控制增強而獲改善,所以不用太過緊張。不過,如果你對寶寶的行為感到難以控制時,不要隨便扔一個玩具讓寶寶宣泄,否則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寶寶認為,生氣時打人是被允許的!試試看專家老師的方法吧!或許可以減少孩子的攻擊行為!
1.不相容反應技術(shù):
如果寶寶的攻擊性行為,只是為了吸引長輩注意,該不該制止呢?阻止了,怕孩子變本加厲;不理會,又怕孩子以為打人是被許可的行為,究竟該如何是好?此時不妨采取不相容反應技術(shù)法,除非孩子有嚴重的攻擊行為出現(xiàn),否則不應加以干涉,另一方面,則對與人分享的幼兒加以獎勵。
2.使用暫停法:
用暫停法來對付寶寶的攻擊性行為也十分有效喔!執(zhí)行起來也不太困難,媽咪可以試看看。下回當寶寶出現(xiàn)攻擊行為時,就立即中止他的活動,請他到一旁靜坐,同時不可開口說話,旁人也不能與他交談,約維持5分鐘左右,即可收到不錯的成效。但要注意,不宜將幼兒關(guān)在密閉或黑暗的空間內(nèi),以免產(chǎn)生反效果。
3.打造不具攻擊性的環(huán)境:
這個方法的原理很簡單,就是提供足夠的玩具,及寬廣的活動空間,避免小孩因碰撞,或搶奪玩具產(chǎn)生攻擊事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千萬不可漏掉,即不要給寶寶具有攻擊性的玩具,記住了嗎?
難搞行為Seven:性別角色發(fā)展
幼兒時期的女寶寶常有一個疑問,為什么哥哥可以站著尿尿,我卻不行?由此可以得知,孩子對于自己的性別角色并不十分清楚,那什么又是性別角色?黃倩儀解釋,即在一社會中公認的,男性或女性應有的行為,如女生應溫柔賢淑,若男生有此特質(zhì),大家可能會嘲笑他娘娘腔,造成他的社會適應有困難。
而寶寶怎么認定自己是男是女,就與性別概念發(fā)展有絕大的關(guān)系。三歲左右的幼兒對自己的性別并無太多的認知,若問一個二歲的男生,你是男生還是女生?他可能一會回答男生,過一會卻又變成女生。到了四歲左右,孩子可能會知道自己的性別,但不知道不能改變,所以如果問一個四歲的女生,你長大要當男生還是女生,她可能會答說男生。再大些到了五歲,孩子會根據(jù)頭發(fā)的長度來判定男女,如果看到長發(fā)的男生,會直覺得“他”是女生。
一~三歲是孩子性別概念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所以家長應教導孩子,男生與女生性別角色上的差異,否則日后要調(diào)整就不容易了。為了讓您了解事情的嚴重性,黃倩儀舉一個個案作說明:小可是一個可愛的男孩,但因媽媽喜歡女孩子,所以從小就將他打扮的像女孩子一樣,長大后,小可也真有傾向女孩子的打扮,造成他日后發(fā)展的障礙。
因為社會對不男不女的現(xiàn)象,接受度尚不高,所以建議家長宜摒棄男生性別的刻本印象,或是重男輕女的觀念,給予孩子具性別尊重的兩性教育,如讓孩子輪流做家事、不要對女孩過度保護,或讓男孩做不必要的冒險等,才是最恰當?shù)姆绞洁福?/p>
難搞行為Eight:角色取替能力
當孩子踏入幼稚園時,開始了有別于家庭的環(huán)境,就需要有我與別人不同,有不同的心情、能力及想法,也就是孩子必須脫離自我中心的想法,了解他人的想法與自己有所不同,想和他人做朋友就得站在對方的立場,替對方著想才行,這就稱做角色取替能力。
當寶寶遇到人際挫折時,是最好的教育機會。黃倩儀建議父母,此時可以用關(guān)心的口吻詢問幼兒,“你覺得他為什么生氣?”如此一來可以刺激孩子去考慮對方的立場,幫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際技能。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