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 2009-08-20 22:55:55
社會發(fā)展需要各種人才,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自立成人,而教育機構(gòu)則肩負著輔助社會和父母教育孩子成才的使命。
和小學、中學、大學教育相比,我國幼兒園在培養(yǎng)孩子能力方面最注重人的認知過程,特別是人的多方面能力,以及人的學習與發(fā)展個性和共性,尤其是注重孩子從小到大的社會意識和習慣的養(yǎng)成,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方法都是最具創(chuàng)造性、進步也是最快的,可謂緊跟了社會進步的步伐。
然而,即便是21世紀的今天,無論中國還是美國,由于種種原因,大部分的學校還是采用統(tǒng)一的教材、統(tǒng)一的進度和統(tǒng)一的教學方式。盡管有教材的不斷改革,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但所用各種理論指導前或指導后的教學方式,卻不幸又落入了“統(tǒng)一”的巢穴。原因是這些課本是由專家合作編寫的,只反映專家認為孩子需要學什么,應該怎么學,而忽略了孩子自己的需要,接觸不到學生真正關心的問題或情趣。
我們都知道,在學校里學生基本無法決定要學什么,也沒有多少人在意學生對自己所受的教育有何感想。老師給學生測試,決定他們需要什么,提供什么樣的教材教法,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仍是處在被動的位置,沒有任何參與的機會。事實上,孩子是課程的主體,他們具有天生直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樣的教學環(huán)境。他們喜愛的教學活動包括建造、繪畫、收集、郊游、采訪、演戲、做獨立的專題研究等。也就是說,孩子喜歡需要用到有關全部八種智能的活動。遺憾的是,至今在許多幼兒園里卻難以看到這些活動。
每個孩子的智能組合不同,他們適合接受的學習方式也不一樣,一刀切的教材和教學方法往往使許多孩子掉入學習的負面世界,引起內(nèi)心的挫折而阻礙了學習。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不能接受他獨特個性的世界中,有些孩子可能安靜地妥協(xié),一輩子努力把自己變得和別人一樣;另一些孩子可能因此對人充滿防備和敵意,最后和協(xié)助他學習的人產(chǎn)生對立,躲進自己閉鎖的世界。
因此,教育特別是幼兒教育的現(xiàn)狀呼喚著有新的成果不斷出來,消解這些缺憾。
《幼兒園多元智能活動開放課程》是以多元智能理論為借鑒,結(jié)合中西方其他教育理念,以教育部最新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五大領域為主線編寫而成的幼兒教材!墩n程》盡量將知識點融入主體活動和情景設置中,引導孩子提高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令人欣慰的是,活動設計都來源于教學一線,并被實驗證明是孩子喜歡的。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數(shù)學和藝術(shù)六個領域,通過運動、表達、交往、探索、操作和創(chuàng)造等學習方式,使孩子感受學習的快樂,保持學習的興趣。這些活動設計背后的理念是,每個人都擁有的各項智能,而各人的智能組合又不同,每個孩子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智能特長,從不同的單元活動中汲取知識的精華。教師可以通過活動來觀察孩子的智能特點,加強孩子強勢智能的開發(fā),同時牽引其弱勢智能的提升和發(fā)展。
多元智能的理論受到我國教育界的普遍支持,不少學校和老師在積極借鑒并加以實踐,希望老師們在使用這本指導用書的時候不要把實踐操作變成機械的生搬硬套——這是我的一點忠告。
多元智能理論不是目標,它是一種教育理念,是理解的一種途徑,是學習的一種手段。如何用多元智能的觀點理解孩子不同的智能組合、學習形態(tài)的潛力和限制,又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幫助孩子尋找合適的學習方式,開發(fā)多元智能的潛力,始終都應該是我們努力的方向。老師們在根據(jù)這套教材指導幼兒教育的實踐中一定要記。汉⒆邮墙逃膶ο,了解孩子是有效教學的基礎,我們是在教人,而不是在教書。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