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24 23:13:49
溫柔形成的基礎
相反,兒童需要的是我們對他的不斷關注,他要覺察到我們的存在,因此他也需要皮膚的接觸。兒童肯定覺察出我們不怕他,他的皮膚令我們感到舒服,我們的皮膚也能令他感到愉快。這是他今后具有對人溫存、情感交流、感受人間溫暖能力的基礎。培養(yǎng)這種溫柔需要撫摸,親吻,啃咬,以此來告訴兒童:我愛你,我會陪著你,等候著你的回應。有一種觀點認為,啃咬是一種被保存下來的后食人族的殘余形式。對此我不相信,雖然我們會說:我真想吃了你!所有這些游戲都刺激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接觸。我們在世界各地,即使是那些原始部落中都可以看到。這種行為方式放之四海而皆準。不管哪個地方都有撫摸,親吻,啃咬及游戲中的身體接觸。這是眾所周知的信號,是先天的種族信號。兒童通過眼神、靠在母親的肩上來表達他們對溫柔的要求。有時兒童把他們的腦袋靠在照料人的懷里。另外還有一些標志,如刺激性的動作,表達了明確的意義。
如果一個兒童撫摸他的玩具動物,而眼睛卻看著父母,那我們不難猜出他內(nèi)心很緊張。他用來表達信號的工具常常是一塊頭巾、一個玩具或其他什么東西。
溫柔和兒童早期的性行為
我認為性行為是許多本能中的一種,在這些本能中,對自己溫柔和關注的身體信號,以及兒童與父母之間、兄弟姐妹之間的愛的身體信號都非常明確。
探究自己和別人的身體,探究男孩和女孩間的差別,父親、母親之間以及與自己的差別,玩自己的生殖器等,在兒童發(fā)展進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內(nèi)心極度緊張時,在一籌莫展或無法做出抉擇時,男孩、女孩都會抓住自己的生殖器,這是一種無意識的、絕對正常的反應。
人們越是自然地對待兒童的這些舉動,對他們沒有什么禁忌,他們就越能夠接納自己的身體,進而接受自我,并能夠給他們帶來其他樂趣。有很多禁忌的兒童常常會問:為什么要禁止我?由此會對被禁止之事越發(fā)感興趣,或者還可能出于對抗而導致產(chǎn)生多動癥,這就打破了自身的平衡。自身處于平衡的兒童則相反不會過于關注自己或生殖器。這只是兒童接受到的刺激之一。每一樣東西,每一件事情對于兒童來說都是一個新的發(fā)現(xiàn),都是引發(fā)他們活動的刺激之物。
回應
新生兒的信號就已經(jīng)不會被混淆。如果嬰兒的眼睛閃著光芒,那就是告訴我們:我喜歡這個,我還要!相反,如果他的眼神呆滯,那就是在說:我感到不愉快,我沒興趣、無聊、別理我!頭轉(zhuǎn)向某個物體或是從某個物體上轉(zhuǎn)開都是明確的標志。
如果對嬰兒的微笑母親也報以微笑,那就給嬰兒一個信號,他的微笑會得到一個積極的反饋。但如果母親持續(xù)地微笑,結(jié)果卻會導致嬰兒把頭扭開或者甚至哭了起來。無論是嬰兒還是成年人,沒有人會喜歡一種僵硬的表情。一種僵硬的微笑、一張呆滯的臉會引起他人不愉快的感覺,因為這里面毫無內(nèi)容。我們無法預測這是什么意思,我們被弄糊涂了。對此的反應只能是消極的,所以這時盡管母親是在微笑著,但卻把嬰兒引哭了。因此即使是微笑也必須處于動態(tài)過程之中,而不能是一個持續(xù)的狀態(tài)。
孩子可能表現(xiàn)出非常的悲傷,表現(xiàn)出一種通常的不愉快。這時母親最好也給他一個悲傷的表情,模仿他,就像回應他的微笑時一樣,由此告訴孩子:我已感受到你的悲傷、你的不滿了。母親的面部表情是對孩子表情的必要回應。
接著母親可以再向孩子展現(xiàn)微笑或者其他刺激。當然我們的表情要與孩子的相一致。否則你的表情很容易引起誤解或使人覺得不被尊重,這樣就更增強了他的不愉快感。所以我們首先要給以同情:我可憐的孩子,你很傷心!接著微笑著向他建議:我們可以做一個新的游戲!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