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07-22 22:31:30
在拙文《幼兒教師開展課題研究之選題方法》(見《學前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中,筆者曾反復談到過,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行為,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正如世界學前教育機構歐洲理事會在一份文件中提到的那樣:“教育研究對教育之真正影響在于它對教師的教育觀點和態(tài)度的影響”。教師在其中的得益會直接影響教育過程和水平,這種價值在研究過程中就已產生。而這種價值體現(xiàn)的大小應該與課題研究的水平成正比,可以說,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準備如何做,具體怎么做,即掌握課題研究的設計、操作方法,對于保證課題研究的質量和水平,對于研究者正確對研究對象實施影響,以及隨之而來的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都具有實質性的作用。
談及課題研究的設計、操作方法,首先是課題研究的設計。研究的設計是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步,它是否完善,不僅直接影響課題的研究目標是否能達到,研究的結果是否科學、可靠,而且也影響整個研究工作是否能順利進行,是否有效率。對于一個幼兒教師,它的作用不但可以使自己對整個研究工作有一個完整的概念,工作起來更有條理,更有秩序,而且也可以向審閱、批準自己研究的機構和領導證明自己研究的可行性,這樣以便得到經費和時間上的支持。
研究設計的具體體現(xiàn)就是做一個縝密、清晰的研究計劃,也就是寫出計劃的細節(jié),如你要做些什么事,打算如何做,做完后會有什么結果,需要多少投入等。它的基本要素和開題報告或課題論證書是一樣的。無非包括研究的目的、意義、研究的主要內容、方法,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的分析,預計的突破,階段性成果和最終成果,經費預算等等。
下面將圍繞研究計劃設計的要求,談具體的操作辦法。
一、界定研究的現(xiàn)象和范圍
關于這一問題,實際上我們在確定課題時就已涉及,這里有必要強調的是它們的界定和表述。作為教師,研究的問題應該限定在一定的范圍之內,不能太寬,也不能太窄。研究范圍的大小取決于研究的時間、地點、經費的多少,研究者的人數和水平。對它們進行語言表述的時候,要考慮到研究的焦點和覆蓋范圍,并對重要概念進行定義,使這些概念在研究中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有老師進行的“幼兒入園心理適應問題研究”,就應該說明幼兒是指的哪一年齡的幼兒,入的幼兒園是什么類型的幼兒園,全托還是白托,城市還是鄉(xiāng)村,因為不同條件下幼兒的心理適應是不同的;另外,“心理”包括哪些方面,是否指情感、意志和認知,“適應”指的是一種什么狀態(tài),“不適應”指的又是什么狀態(tài),“問題”指的是什么,“研究”是什么類型的研究等等,都需有明確的定義,不能含糊其辭。這些概念都需要通過理論的學習而逐步明確,這就是研究的過程,通過科研提高素質的過程。
有老師經常在研究報告中有這樣的結論:本班智力正常的幼兒比例是多少,智力一般幼兒的比例是多少等。這種表述很容易使人對其含義的科學性、準確性表示懷疑,應在表述時對涉及的概念如“智力正常”、“智力一般”給予明確定義。
二、確定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界定了研究的問題后,就應該在設計中確定研究的目的與意義,也就是研究的現(xiàn)狀和趨勢,要解決的問題,涉及的學科領域,國內外研究的水平,存在的問題,本課題的學術思想、立論根據,主攻關鍵及獨到之處,研究的實際意義和理論價值。換句話說,研究的目的是指研究者研究此課題的動機、原因與期望,研究的意義是指研究的結果對有關人員、機構以及有關問題的作用。
研究的目的可以是個人的目的,如我對這個問題比較感興趣;也可以是實用的目的,如要解決某個方面的具體困難,完成某項工作;還可以是純科學的目的,如為某研究領域提供新的信息、理論框架和研究方法等。
有位教師具有美術方面的特長,本身又對幼兒園環(huán)境的布置非常感興趣,于是她就把自己的手工特長與優(yōu)化幼兒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結合起來,開展了“優(yōu)化幼兒園環(huán)境的研究”,這項研究實際上就具有“個人的目的”與“實用的目的”。
三、了解研究的背景
這個問題簡單地講就是通過查閱各類文獻,收集有用的信息,并作評判性分析。它至少應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前人有關的研究成果;研究者的個人經驗;研究者自己對此研究的有關概念框架。這樣,研究者在課題設計時就應對有關的成果進行文獻檢索,了解該課題有關的內容和研究方法,了解它是否處在一個寬厚的理論基礎之上,自己的研究具有多大的研究價值。在通過圖書館和計算機網絡的查找后,將這些資料的題目和內容提要附在研究設計的后面,并注明出處。文獻的性質、數量和組成形式是論證一個課題是否可行的重要標準。
在文獻檢索時,我們經常會想到一個問題:我應該檢索多大范圍的文獻,才掌握了該領域的真實動態(tài)?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這確實是一個很難把握的問題。一般的經驗是,首先檢索與自己研究問題有關的領域,同時關注相關領域的主要理論和研究發(fā)現(xiàn)。比如我們要研究某社區(qū)幼兒早期教育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問題,檢索的重點就應該放在前人對社區(qū)教育的研究以及早期教育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現(xiàn)狀上,同時兼顧了解該社區(qū)所在地的基本情況(政治、經濟、文化、家庭、組織)、教育的整體狀況、社區(qū)組織結構的整體狀況、國家和地方政府對社區(qū)建設的政策和措施。
在計算機網絡時代,文獻檢索的工作已變得很方便、快捷了,利用任何一個搜索引擎就可以很快地瀏覽到有關的信息,我們不妨多加利用。
了解研究的背景不僅僅是羅列有關的理論和發(fā)現(xiàn),而是要批判性地閱讀,進行評判和選擇,同時,還要把自己對與研究問題有關的觀點進行梳理,形成研究的重要知識來源。我們可以通過在紙上用文字、符號進行梳理的簡潔、直觀的方式,使自己平常頭腦里的想法明朗,加深理解,使之形成自己的理論假設。
四、確定研究的對象
研究的對象必須具有典型代表意義。才能保證研究結果的可靠性。這也就是抽樣的問題,有關抽樣的方法,在各式各樣的統(tǒng)計學書中都有詳細的介紹,如隨機抽樣、概率抽樣。分層框架抽樣等,很多很多,本文只就其中三種抽樣的思考過程舉例說明:
例一,我們打算對本省的農村學前班的保育工作進行研究。事先我們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有的學前班保育工作做得“很好”,有的“一般”,有的“不太好”。現(xiàn)在我們希望對整體情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但如果對所有的學前班都進行研究,樣本很大,工作量也很大,時間、精力、財力都不允許,所以我們可以采取“極端個案抽樣”的方法,在“最好”和“最差”的學前班中選擇一至兩個,進行密集的現(xiàn)場調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研究問題可以集中在:一般認為學前班保育工作“好”與“不好”的具體標準是什么?是來自家長,來自教師,來自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狀況,還是其他專業(yè)人員?在什么情況下,具備什么條件,農村學前班的保育工作會很好或很差?如果我們知道在這種表現(xiàn)比較明顯的情況下,一個學前班的情形會如此,那我們就可以推測一般的學前班也會如此。然后我們可以探尋在此類情況下提高農村學前班保育工作質量的可能性,如果在此類極端的情況下提出的工作措施有利于現(xiàn)狀的改變,那么也就可以設想在其他一般的情況下,這種種措施也是有效的。
例二,如果我們要對一個地區(qū)的幼兒教育狀況進行調查,就可以在事先按照一定的標準將全地區(qū)的幼兒園進行分層,然后在不同的層面上進行目的性抽樣,這樣做的目的是了解同一個層次內的具體情況,從而比較不同層次的水平,進而達到對總體的了解。如我們可以按照經濟狀況分為發(fā)達地區(qū)、中等地區(qū)。欠發(fā)達地區(qū)三層,也可以按照沿海、內陸、山區(qū)、草原等地形特征分層,還可以按照人口數量的多少分層。
例三,某幼兒園要進行為期一年的新的活動方案的實驗,并想通過實驗后分析幼兒的認知能力是否有明顯提高,在選擇實驗對象時,為了避免時間的推移以及偶然因素的影響,如實驗對象身心各方面發(fā)生變化等在實驗中稱為“自變量混淆而影響對因變量變化結果的解釋,從而降低研究內在的效度”的狀況出現(xiàn),就采用隨機選擇實驗組并設立對照組的方法。
抽樣的方法和策略很多,在此不能詳細介紹,但特別要提出來的是,教師在確定研究對象時,要始終堅持教育科學研究的倫理道德問題,比如遵守對研究對象的承諾,是否為之保密、是否打算與對方分享研究成果、是否公平公正對待實驗對象等,都要在事先明確,防止合作研究后出現(xiàn)署名糾紛、設置實驗班從而侵犯了對照班應有權利等事件的出現(xiàn)。
五、研究方法的選擇與運用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樣很多,每種方法都有不同的作用與操作要求,以及需要不同的主客觀條件,選擇哪種方法要根據研究的目的和類型來定,各類方法既是獨立的,在課題研究中又要與其他方法配合使用。關于這一點,有關的書籍也有詳細介紹,不再重復。
在確定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后,還要考慮研究過程中所采用的一些具體方法,如抽樣的方法,收集數據的方法,數據的定性與定量的方法等,F(xiàn)根據兩項課題的研究類型介紹具體資料整理操作方法:
其一,一幼兒園醫(yī)務室保健醫(yī)生,因為職業(yè)的特點及各級衛(wèi)生防疫站的督促,一直很注意各種數據資料的登記、整理,在此工作的基礎上,她開展了《幼兒集體生活中保健干預措施的研究》,6年的時間里,她利用各種工作表格,做了這些內容的數據統(tǒng)計:幼兒生長發(fā)育的狀況及評估;幼兒常見病、多發(fā)。ㄈ缟把邸x齒、腸炎、感冒等)的季節(jié)、人數、治療情況、保健措施;每周營養(yǎng)量計算及分析,最后,在研究報告里,她以嚴謹、翔實的數據分析,提出了幼兒園保健措施干預(如吃預防藥、打預防針、開展衛(wèi)生指導)的最佳時機和預防途徑(晨檢、消毒、營養(yǎng))的最合理形式,具有較高的價值和臨床意義。
其二,一所少數民族地區(qū)幼兒園,開展民族藝術與幼兒全面發(fā)展教育的研究多年,他們通過幼兒園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活動,進行本民族的藝術教育,積累了很多原始的文字材料,如教學日志、教學筆記、備課資料、活動總結等。但是,在對課題進行總結時,卻不知道如何著手。后經討論,選擇了根據資料內容所呈現(xiàn)的意義而整理的辦法,即圍繞活動的主題,再按照內容本身的前后順序(如時間序列、因果關系、情境程序)進行,信息比較密集,資料的精優(yōu)又得到了濃縮,操作性較強。
六、研究結果的檢測和評估
這一部分是衡量整個研究的真實性、可靠性、代表性及有關倫理道德問題的標準,也是幼兒教師開展課題研究最難的部分,所以必須認真思考,細致對待。
關于研究結果的檢測和評估,分為質的方法和量的方法兩種。質的方法中主要以檢測效度、信度及推論進行,主要操作方法在有關書中有所涉及,在此不可能贅言,但要強調一點──其總的目的是檢測研究的結果是否反映了研究對象的真實情況,是否具有可重復性,是否對研究范圍之外的人和事具有借鑒意義。
量的方法則是數據的統(tǒng)計方法,現(xiàn)以三個研究案例說明。
某教師針對一幼兒經常打人的行為,決定研究降低該幼兒打人頻率的教育措施,她參照有關理論,制定了幾條措施逐一實驗。她用四周的時間,通過觀察、實施措施、停止措施、再次實施措施的過程,記錄幼兒打人的頻率,作曲線圖,分析該幼兒每周、每天平均打人的次數,看是否能使該幼兒打人的次數穩(wěn)定下降,從而檢測實驗措施的有效性。這就是ABAB循環(huán)法,具有一定的研究效度。
某幼兒園要證明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是否有效,隨機選擇一實驗班一對照班進行對比實驗,也就是檢驗兩個獨立樣本在因變量上是否具有顯著差異,就采用U檢驗法(非參數分析方法之一種),使驗證的結果具有參考意義。
另一幼兒園要進行增強幼兒某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實驗,于是設計“單組前后測”的類型,即實驗前用一是表測幼兒的能力,通過一年的實驗(教育干預),再用同一量表測,采用“符號檢驗法”進行相關數據差數的檢驗,這是另一檢測和評估的方法。
這里談到了用量表進行測試的問題,我們應該知道,這種用一組測試題(標準化試題或教師自編題)去測定某種教育現(xiàn)象的實際情境,從而收集資料數據進行研究的方法,是教育科研課題實驗研究法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手段,但是因為它的編制、測試和解釋過程科學性、專業(yè)性要求很高,所以必須謹慎使用。對幼兒教師來說,可以了解幾種常用的測試量表,在必要的時候,在有關人員的幫助下,選擇使用。國內常用的幼兒發(fā)展與教育研究測量表有:中國比奈測驗;韋克斯勒智力量表;中國兒童發(fā)展量表CDCC等,教師不妨在相關的書籍中作深入了解。有的老師因為自己研究的課題沒有適合的量表可用,想自己設計量表進行測試,這在理論上講是完全可以的,但由于編制量表是科學性和專業(yè)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所以務必要謹慎、小心,否則將影響研究的結論,甚而影響整個課題的研究水平。
《學前教育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羅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