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luò) 2009-07-21 10:34:08
夫妻談家用分配要先建立3大認知
其實夫妻不管選擇哪一種模式,都要先建立3大認知,才不會造成家庭和諧及阻礙夫妻共同理財?shù)哪繕恕?/p>
認知1消極面避免造成家庭財務(wù)風險
夫妻討論家用分攤,不能只是抱著"將眼前賬單付清了事就好"的心態(tài)。友邦投信總經(jīng)理張一明提醒,"一個家庭有兩個profolio(投資組合)與賬本,潛藏著高風險。"莊懷德補充,因為這種家庭普遍缺乏中長期的理財目標準備,很容易賺多少、花多少,"余糧"普遍不多,如果又都各自進行高風險投資或是高負債的話,家庭財務(wù)就會出大問題。因此夫妻討論家用分攤時,至少要先關(guān)心對方的消費與投資狀況,才能避免潛藏的財務(wù)風險。
認知2積極面發(fā)揮共同理財威力
夫妻討論家用分配責任前,應(yīng)該要先取得中長期理財目標的共識,才能一起把短中期開銷降到最低,以儲備中長期財富為最重要目標。這里我們舉家用開銷中通常最沉重的房貸為例。
貸款700萬元(新臺幣,下同),年利率3.5%,采取本息平均攤還法。假設(shè)A家庭是"親夫妻、明算賬",房子登記在誰的名下,房貸就由誰去扛,選擇貸款年期20年,每月攤還本利和約4萬元;B家庭夫妻齊心全力還款,選擇貸款年期10年,雖然每月本利和近7萬元,但可以比A家庭提早10年還清房貸,并省下利息144萬元。
B家庭從第11年開始,每月負擔大幅減輕,若能每月共同投資5萬元到年報酬6%的金融工具上,10年后就能再滾出一筆823萬元的財富出來。相較之下,A家庭如果沒有將余錢拿來投資,20年下來不僅比B家庭多付了144萬元利息,還少了8百多萬元的財富。因此,雙薪夫妻如果可以共同理財,把家用做更有效率的分配與運用,就有機會幫家庭創(chuàng)造最多結(jié)余與最多資產(chǎn)。
認知3建立互信機制夫妻理財模式可長可久
臺灣離婚率亞洲第一,不論是采取資產(chǎn)共同持有,或是讓資產(chǎn)透明化,只要互信基礎(chǔ)良好,就可以一起攜手打拼。
劉凱平形容夫妻關(guān)系就像是一起開著車上路,如果齊心協(xié)力,"就能在油箱全滿的情況下,一路快樂的開到墾丁";但如果連家用分配都攻防不斷,"就像是油箱不斷漏油,可能只開到臺中,旅途就要中斷了。"因此,不管采取哪一種家用分攤模式,只要能建立共識與互信,夫妻就有機會"一路逍遙到墾丁"。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xué)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