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12 22:13:05
東北師大實驗幼兒園 胡亞南
自2003年我園參加了東北師大王小英教授主持的“促進幼兒創(chuàng)造人格與創(chuàng)造能力發(fā)展的行動研究”課題。在這一年多的研究中,我園很多教師從一名普通教師成長為喜歡科研、愿意科研,有能力科研的準研究型教師。這深深得益于行動研究。我們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在研究中成長。在此呈現(xiàn)我們在課題研究中的真實體驗、點滴記錄,以茲各位同仁分享。
轉變觀念,更新角色
在以往的認識里,總覺得幼兒園里搞課題是那些專家教授的事,自己只是按照他們的要求做就可以了,自己在課題研究中充其量是個協(xié)作者。在一年多的行動研究中,真切感受了這種研究賦予幼兒教師的極大權利和責任。教育行動研究是在教育實踐現(xiàn)場,通過教師或相關人員運用各種科學的方法對教育實踐的研究,以改善教育行動、提高教育質量,獲得對教育規(guī)律深刻理解和新的認識的反思性、發(fā)展性研究。在這樣的研究中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教師不僅是文化的傳播者,更為重要的是研究者、決策者、學習者、創(chuàng)新者、參與者和交往者。行動研究賦予幼兒教師多種角色,讓教師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
在行動研究中,我懂得了圍繞研究的目的開展活動,對自己的教育行為反思,改進。例如:以前我們進行的故事表演,要求幼兒完整復述原故事中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對話。在教師的包辦指導下,幼兒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肢體語言(小貓都是咪咪叫,小魚都是搖尾巴……),或者機械地模仿同伴的表演。教師經常說某某幼兒演得好,讓所有幼兒都向他學習。教師成了導演,幼兒成了沒有自主的“模仿秀”。記得我看過一個音樂表演活動。首先,教師出示一張熊的圖片,接下來教師學熊走路的樣子,請幼兒進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還不斷地表揚誰學的像,誰學的不像。其實,熊走路有很多種,而且熊在不同活動中,走路的樣子也是不一樣的,教師可以請幼兒設計各種情境下熊的生活,學習熊在不同情況下走路的樣子。要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幼兒,教師首先要成為創(chuàng)造性的教師。
在行動研究中教師要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角色,在一些時候,教師還是幼兒活動的傾聽者。傾聽意味著承認幼兒的價值,以開放的心態(tài)對待幼兒的所思所想。在活動中教師要平等地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關注幼兒的活動,傾聽幼兒的想法。某些時候教師又得是耐心的“等待者”。“等待”意味著教師對幼兒的活動進程要加以密切的關注,密切注視幼兒面臨問題情境時的狀態(tài),密切注視幼兒試圖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在活動中,只要教師耐心的等待,給予幼兒探索的空間,幼兒就會給予你一份驚喜。教師要充分相信幼兒的能力,相信他們是一名創(chuàng)作者。例如:在實驗進行的前期,幼兒不能展開自己的想象,不會創(chuàng)編故事。但是我們并沒有代替他們進行創(chuàng)編,而是為幼兒布置了故事中的環(huán)境,為幼兒提供故事中的人物頭飾,讓幼兒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幼兒便很快地進入角色,把自己當成了故事中的人物,從而迸發(fā)出大量的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
學會收集,學會利用資源
行動研究克服了以往幼兒教師搞科研的形式主義傾向,縮小了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距離。因為行動研究充分利用了幼兒園教育實踐性強的特點,從教師自身的教育實踐中挖掘研究素材,對自己的教育行為進行必要的反思和批判,充分發(fā)揮了幼兒教師從事科研的自身優(yōu)勢。在行動研究中教師學會收集,學會有效地利用資源。
為了故事創(chuàng)編活動的順利開展,我們在平時注意收集一些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幼兒喜歡的,有利于幼兒創(chuàng)編、表演的故事。例如:上學期,我班選定故事《勤勞的人起得早》作為創(chuàng)編的原故事,就是教師認真觀察幼兒活動的結果。記得在剛剛開學時,我們首先選擇六、七個適合3-4歲幼兒年齡特點的故事,請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試聽,并讓這些故事反復出現(xiàn)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洗手、入廁、就寢前,都要為幼兒放上一段。過了一段時間,幼兒已經對這六、七個故事都有所了解,從中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對《勤勞的人起得早》這個故事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每當錄音機里放出這個故事時,幼兒都會情不自禁地被故事情節(jié)和不同聲調的人物對話所吸引。所以最終我們選擇了這個故事作為創(chuàng)編的原故事。以上事例告訴我們,只要我們蹲下來,多聽一聽幼兒間的談話,多和幼兒玩一玩游戲,你會發(fā)現(xiàn)幼兒生活中的每一點,每一滴都是對幼兒進行教育的良好素材。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一些可利用的廢舊材料,滿足幼兒的活動所需。例如:我班進行《勤勞的人起得早》這個故事道具制作時,我首先引導幼兒討論為故事人物做什么服裝,用什么材料做。在討論小鳥翅膀的制作方法時,幼兒各抒己見,有的說用紗巾做,有的說用橡皮泥做,有的說用紙做,有的幼兒說畫一個翅膀。我適時地提供了平時收集的廢舊資料,滿足幼兒的制作需要。有的幼兒把報紙撕成一條條地粘在身上當翅膀,有的幼兒把大方便袋剪開當小蜜蜂的裙子,并在上面裝飾了一些廢舊的塑料花。在我們提供的豐富材料中,幼兒展開奇思妙想,制作出許多富有創(chuàng)意的道具。
研究中,我們學會收集物質資源的同時,也在不斷加強對人力資源的利用,適時地將家長資源引入課題研究,有效地把握專家指導的機會,加強同事間的合作交流。因為科研活動不是幼兒園關起門來“閉門造車”,而是社會、家庭、幼兒園共同實施的“系統(tǒng)工程”。例如我們在家長了解幼兒園活動的前提下,請家長配合收集各種廢舊材料,請家長和幼兒共同創(chuàng)編故事、共同制作道具,共同參與表演。家長的參與為幼兒園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不同程度地為幼兒和老師提供了創(chuàng)造的靈感。我園每周都要進行一次課題組成員交流會,在交流會上傾聽專家的理論講述,同事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合作,使課題組真正地成為一個研究性的共同體。在實驗進行中,一個班遇到的難題,就是我們整個課題組遇到的難題,大家獻計獻策,積極參與問題的解決。
學會記錄,學會整理
如果說收集資料是教師進行科研活動的基礎,那么學會記錄就是教師進行科研活動的保證。有效的活動記錄不僅能生動地再現(xiàn)實驗中師生的互動,也為以后科研活動總結提供了必要的研究材料。那么怎樣記錄才是有效的呢?剛剛進行實驗時,我們總是以“流水帳”的方式記錄,教師像一臺機械的打字機。如此辛苦記錄下來的東西利用價值卻不大。通過實驗地不斷深入,專家地指導,我們慢慢地學會了記活動記錄,活動記錄應是教師和幼兒的共同活動,要真實地反映教師是怎樣進行教學活動的,幼兒在活動中怎樣進行探索的,在探索過程中,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教師又是怎樣采取策略解決的。例如:我們在組織幼兒創(chuàng)編故事活動中,教師和幼兒之間,幼兒與同伴之間,將會有大量的對話出現(xiàn)。教師要記錄第一個和別人說的不一樣的幼兒的語言,給幼兒帶來柳暗花明又一村啟示的話語。只要我們用心去體驗,仔細去分析,認真地記錄,在一段時間內我們就會用我們的筆,生動地再現(xiàn)師幼互動的過程。
在科研過程中,資料的整理是相當重要的,他有助于教師對整個活動過程進行反思和改進日后的工作;有助于專家、同行對課題研究的工作指導;有助于家長了解幼兒進行的活動。在課題研究中,我逐漸摸索出哪些資料具有整理的價值,應該如何整理。1、整理幼兒的作品資料。幼兒的作品通常是一種經驗表征,收集他們的作品可用來做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實證。通過對作品進行細致的歸納整理,用來說明幼兒的已有經驗及獲得的新經驗。2、收集幼兒的談話資料。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的談話可以反映他們的已有經驗、新經驗、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等,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幼兒與老師、同伴間的互動頻率、爭論的焦點、產生的新問題等。因此,談話資料整理是不可缺少的,即使談話的原始資料也應保留,使別人了解老師在幼兒的談話中如何捕捉教育契機,找到切入點,充分體現(xiàn)活動的由來,主題開展的思路。3、收集整理有關的影像資料。在活動的過程中,有些活動是無法用談話記錄的,如幼兒的道具制作過程、故事表演、環(huán)境布置等。這些就需要相片或錄像帶作為實證材料反映活動的開展。所以教育科研中教師要善于把握該拍攝的活動,做到既不錯過“精彩活動”,又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學會評析,學會總結
評析、總結是教師組織一次活動后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過程,是教師的科研從實踐向理論的提升,從感性經驗到理性經驗的升華,也是從“經驗型”教師轉變到“研究型”教師的主要途徑。
在行動研究中,通過專家的指導,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我們已經初步形成了評析、總結的體系。在第一輪活動中,我們只是把實驗的經驗記錄整理出來,在階段總結中,教師才談一談自己的想法和收獲?墒,現(xiàn)在我們的教師每進行一次活動,都要進行認真思考。在活動進行前,要有活動前反思,在前反思中,教師要闡述為什么要設計這次活動,活動的目標是什么,這時的幼兒處于什么發(fā)展水平;在活動進行中要有效地進行活動記錄,靈活、機智的運用教學策略;活動結束時,還要認真進行活動后反思,剖析活動的成敗原因,在下一次活動中應該怎樣取長補短。通過反思發(fā)現(xiàn)問題,并能針對問題提出教育策略。例如:在道具制作中,3-4歲幼兒動手能力還很低,不能獨立完成一些復雜的道具制作,我采取了以下三個教育策略,使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策略一:運用激發(fā)創(chuàng)造動機教學法和腦力激蕩教學法,討論制作道具的方法。策略二:家園合作,調動家長資源,促進幼兒動手能力的發(fā)展。策略三:進行混齡教學,讓幼兒在活動中向年齡較大的幼兒學習制作道具的方法,從中體驗制作道具的樂趣。
經常能性的總結反思,教師的理論水平不斷得到提升。每次活動中教師都會有意識地去總結本班幼兒各方面發(fā)展的特點。例如:各年齡段幼兒創(chuàng)編故事的特點,各年齡段幼兒道具制作的特點,各年齡段幼兒表演故事的特點。雖然我們的觀點還不夠成熟,還需要繼續(xù)在實踐中挖掘、驗證,但我們是真正地在用心思考問題,努力向“研究型”教師邁進。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