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8 22:28:41
一、幼兒教育科研隊伍
幼教質量的提高離不開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幼教科研隊伍。而幼教科研隊伍不應該只是專家、學者的群體,處于幼教第一線的幼兒園教師應該是我國幼教科研隊伍中不可缺少的力量。
廣大幼兒園教師參與科研是當今世界幼教科研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特點。“教師是科研人員”(注:《簡明國際教育全書·教學(上)》托斯頓·胡森等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已成為西方教育界廣為倡導的一種觀念。教育研究,尤其是課程研究,缺少了教師的參與,往往很難取得應有的成效。在西方,拉爾夫·泰勒、斯滕豪斯等人的研究都反映了教師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西方的“教師—科研人員運動”(注:《簡明國際教育全書·教學(上)》托斯頓·胡森等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表明了西方對教師參與教科研工作的重視。在我國,幼教研究的開創(chuàng)者陳鶴琴等人也非常注重教師對教科研工作的參與。80年代以來,我國幼教研究的實踐也充分說明了教師在教科研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們說教師是研究人員,并不是說教師和專職科研人員之間沒有任何差別,就像理查德·普林格所言:“當我談到教師是科研人員的時候,我并沒有把他們同那些用控制組和實驗組進行復雜試驗、并用各種技術來驗證和測量成果的人相比,而是想到他們是那種認真使實踐理論化或者是能系統(tǒng)而嚴格地考慮本人所從事的構造的人。”(注:《課程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勞頓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兒園教師參與幼教科研的意義在于:(1)幼教科研工作對廣大幼兒園教師來說是挑戰(zhàn),也是發(fā)展和提高的機遇。在從事幼教科研的過程中,處于幼教實踐第一線的幼兒園教師必然要面對許多新知識、新技能,必然要加強學習,吸收相關的新信息,必然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習以為常的教育實踐過程,并努力解決在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這個過程正是教師提高和發(fā)展的過程。(2)幼兒園教師參與幼教科研是幼教科研本身的需要。我們的幼教科研從根本上說是為幼教實踐服務的,是為了不斷地提高幼教質量。所以,讓廣大幼兒園教師參與幼教科研是確保幼教科研成果真正產生成效的重要措施。10多年來,我國幼教科研的實踐證明,只有那些充分吸收幼兒園教師參與的、與幼教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相關的科研成果,才能真正在幼教實踐中發(fā)揮指導作用。
因此,全面地、完整地看待幼教科研隊伍,尤其是正確認識幼兒園教師在幼教科研工作中的作用,對于我國幼兒教育的發(fā)展,對于幼教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幼兒和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的對象是3~6歲的幼兒。幼兒與成人相比,雖顯幼小,但具有完整的人格和不可侵犯的尊嚴,具有身體、認知、情感和社會等不同的又相互聯系的身心發(fā)展方面的特點。作為具有獨特性的、獨立的個體,幼兒有其特殊的需要。幼兒需要成人的撫慰,需要適合其身心發(fā)展的環(huán)境,需要活動和探索的機會,需要求知和創(chuàng)造的氛圍,需要游戲的空間和時間。幼兒身心的全面發(fā)展與以上諸方面需要的滿足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此外,對于3~6歲的幼兒來說,決定其發(fā)展的力量除了生物的、環(huán)境的力量外,自我的力量已經凸現,并且生物的、環(huán)境的力量逐漸地受制于自我的力量。幼兒已出現許多與自我有關的行為。(注:《人生發(fā)展心理學》詹姆斯·O·盧格學林出版社)幼兒的這一發(fā)展是最值得我們關注的,它是幼兒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以往我們的教育中經常忽視的部分。幼兒處于人生發(fā)展的起步階段,是未特定化的個體:他們在生理構造上未特定化,反映機制上未特定化,生存功能上具有不完備性。(注:《教育人類學》馮增俊江蘇教育出版社)幼兒的未特定化使之具有了可塑性和可教育性,這種可塑性和可教育性不只是指幼兒被動地被塑造,也包括并必須包括幼兒作為主體對自身的塑造。整體的、具有可教育性的幼兒,需要整體的、具有針對性的科學的教育。
我們的幼兒教育是引導幼兒在體智德美幾方面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讓幼兒教育指向幼兒全面的發(fā)展,讓幼兒教育內容之間產生更多的聯系,以發(fā)揮幼兒教育的整體效應,這是當前幼兒教育實踐應努力追尋的方向。在這方面的探索中,有幾點是至關重要的:(1)努力追尋幼兒發(fā)展的不同目標之間的整合。幼兒教育活動是很少指向單一的目標的,在同一個教育活動中,往往存在著實現不同發(fā)展方面目標的可能,這些目標往往是相互關聯的,通過教師的有機整合和協(xié)調,在教育活動中都可以得到實現。(2)努力追尋不同教育內容之間的整合。在當今我國的幼教實踐中,教育內容的組織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以學科的方式加以組織,有的以領域的方式加以組織,還有的以經驗或活動的方式加以組織。不管以何種方式來組織教育內容,都必須注意不同的教育內容之間可能存在的內在聯系,并充分利用這種聯系來發(fā)揮教育內容對幼兒全面發(fā)展的促進作用。如,動物、植物、自然現象等都是自然科學,它們在自然科學的旗幟下可以得到有機的整合;自然科學及人文科學都歸屬于一個更廣泛的科學范疇,它們在這個泛科學的范疇下又有可能得到整合。對于幼兒園的教育內容而言,這種整合無疑具有嘗試和實踐的價值。(3)努力追尋教育環(huán)境的整合。幼兒教育不同于其他年齡段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幼兒教育以幼兒的現實生活為基點,具體的、豐富的、感性的現實生活是幼兒教育的重要資源。這些資源存在于幼兒所處的幼兒園內外環(huán)境之中。因此,把幼兒教育的不同性質、不同層次的環(huán)境加以整合,是幼兒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
三、幼兒園教師的基本素質
幼兒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都離不開幼兒園教師的參與。在21世紀即將來臨的今天,幼兒園教師的基本素質的提高是幼教質量不斷提高的根本保證。我們應該用全面的、完整的眼光看待幼兒園教師的素質。
在幼兒園教師的素質結構中,筆者認為,至少應包括以下幾個主要的方面:(1)對幼兒和幼教事業(yè)的熱愛。愛孩子、愛事業(yè)是每一個幼兒園教師必備的條件,也是做好幼教工作的基本前提。不少幼兒園教師之所以能克服一切困難、忘我地投身到幼教事業(yè)中去,這與她們對幼兒和幼兒教育的熱愛密切相關。(2)扎實的文化科學知識。在幼教實踐中,有一種傾向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對幼兒園教師只有專業(yè)上的要求,忽視教師基本文化科學素質的提高。時代的發(fā)展日新月異,新的知識不斷地涌現,對于廣大幼兒園教師來說,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對于自己專業(yè)水平的提高和幼教實踐質量的提高都是非常重要的,對于我國幼教整體水平的提高也是極為重要的。(3)過硬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對于幼兒園教師而言,首先要樹立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能正確地看待幼兒及幼兒教育,并努力將這些觀念轉化成教育實踐;其次要努力吸收幼教領域的新信息,以科學的幼教理論武裝自己,使自己的教育行為有正確的理論指導,以便更有效地、更科學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最后,要努力掌握幼教新技術、新策略、新方法,尤其是要在新技術、新策略、新方法的學習和運用的過程中,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發(fā)展,學會更新,努力用現代科學知識和技術指導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
幼兒園教師培訓機構、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幼兒園教師自身都應從整體的角度來看待幼兒園教師的基本素質,并努力提高幼兒園教師的基本素質,只有這樣,幼兒教育才有進一步發(fā)展的潛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