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5 23:06:13
科學現象五彩繽紛,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的啟蒙教育,我們應以科學素質早期培養(yǎng)為宗旨,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激發(fā)幼兒的興趣,鼓勵和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因此,教師要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教育領域中進行科學教育契機的捕捉,從而能隨時了解幼兒的興趣所在,能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更有效地開展科學教育活動,并從中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探索能力。
一、培養(yǎng)探索興趣,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杜威說:“興趣是生長中能力的信號和象征。”興趣是幼兒學習和發(fā)展的動機、力量,興趣使幼兒敢于冒險,并使活動得以維持。幼兒沒有興趣,就缺乏真正的動機,而好奇心是興趣的先導,是求知欲望的生長點。因此,我們在提高幼兒興趣的同時,首先必須要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
科學教育的內容十分廣泛,上至日月星辰、雨雪雷電,下至花草樹木、魚蟲鳥獸,幼兒都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他們問這問那,什么事都喜歡尋根刨底的追究。為了培養(yǎng)幼兒不怕說錯、做錯,沒有顧忌地展開思維活動,讓幼兒的思維處于開放的活躍的狀態(tài),在自由活動的時間,我總是與孩子們一起聊天:“為什么一天中會有白天和黑夜?”“為什么人在冬天呼吸時會呼出白氣來?”“宇宙、天空會是怎樣的呢?”……孩子們在與教師沒有顧忌、相當寬松的環(huán)境中,逐漸養(yǎng)成了敢說敢表達自己心中想法的習慣。如:在春天,我?guī)Ш⒆觽兊揭巴獯河,讓孩子們尋找大自然中?ldquo;春寶寶”,感受一下春天的美景。孩子們格外興奮,紛紛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春寶寶”。有的說:“我發(fā)現柳樹發(fā)芽了”;有的說:“美麗的野花開了”;有的說:“春天的田野里,到處是綠油油的”;還有的說:“春天的空氣最新鮮、最舒服”。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通過親身體驗和感受,找到了答案,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孩子感興趣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孩子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愿都得以體現。又如科學小實驗“乒乓球為什么不會掉下來”,我提出只用一只手,替乒乓球和瓶子“搬家”,幼兒嘗試了一下,有的說用膠布把瓶口粘住,有的說把瓶子倒過來放,還有的說用膠水把乒乓球粘在瓶子里,從老師的操作中看到了乒乓球不停地作圓周運動時就不會掉下來的現象,他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同時對現象產生了興趣,激發(fā)了動手探索的愿望,在他們探索嘗試過程中,一次又一次觀察操作直到獲得成功。他們從中了解了生活中的離心力現象,孩子們也就越來越喜歡探索科學現象,養(yǎng)成了探索事物的興趣,培養(yǎng)了敏感、好奇、好問的習慣。
環(huán)境是一種氛圍,環(huán)境具有熏陶影響潛移默化的作用,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萌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新精神,特別需要營造鼓勵和強化幼兒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行為的氛圍。幼兒對他所生活的環(huán)境會非常關注,因此,我們在活動室內設置了科學活動區(qū)、自然角等有益操作的環(huán)境,使幼兒能時時處處處于觀察探索的環(huán)境中。在認識磁鐵時,我在科學區(qū)里提供了大量的鐵制品和其他材料制成的物品,先讓幼兒用磁鐵去吸各種各樣的東西,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磁鐵的奧秘,再提供材料讓幼兒去探索:為什么有的東西磁鐵吸不起來,而如果在布片下放一塊鐵,那么布片就會被吸起來呢?從而讓幼兒了解磁鐵的傳導性。在活動中我常對幼兒說:“讓我們試一試”“當然可以”一類的話,在鼓勵、表揚、支持、肯定的環(huán)境中,幼兒有更多的自主、自由的機會。而幼兒的活動更積極、更主動。我還經常圍繞主題活動,布置諸如“風的形成”“好玩的水”“有趣的鏡子”等,讓幼兒感知科學的奧妙,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我為幼兒提供了各式各樣的有趣的鏡子,有使圖像變大的放大鏡,有看得遠的望遠鏡,有使人發(fā)笑的哈哈鏡(凹、凸面鏡),還有色彩斑斕的萬花筒。幼兒在擺弄這些鏡子時,不僅了解到各種各樣的鏡子及其產生的許多科學現象,而且使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再如開設的自然角,選擇一些常見且易于管理的樹木、花卉、蔬菜,如小麥、蠶豆、水仙花等,還可以飼養(yǎng)一些小雞、小兔、小金魚、小烏龜等,讓幼兒經常地親近自然,認識自然,讓幼兒在觀察中不斷發(fā)現新情況,增長新知識。
二、學習探索方法,提高幼兒的探索水平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科學是一種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可見,創(chuàng)設科學教育環(huán)境固然重要,但關鍵還在于引導幼兒操作探索,只有積極引導幼兒動手動腦,教給他們正確的探索方法,幼兒的探究水平才會得到提高,幼兒的創(chuàng)新行為才能更全面更深入。
材料既是引發(fā)幼兒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們主動建構對周圍物質世界認識的中介,我讓幼兒在自主選擇材料的操作活動中探索、發(fā)現和創(chuàng)新。如“風的形成”,幼兒對于風,可以說是再熟悉不過了,他們也知道風有時大,有時小,但他們對風的產生,大風和小風的不同卻不了解,于是我給幼兒提供了各種可能制造風的用品(如扇子、書、塑料板、紙片、小燈籠、氣球、風車等),讓幼兒自己操作出風來。幼兒在玩一玩、找一找的過程中發(fā)現,當用力扇扇子時,產生的風就大,燈籠(或氣球)的擺動幅度就大,風車就轉得快。這樣,幼兒親身體驗了風的大小。我還讓幼兒體驗用扇子扇風和用電風扇吹風有什么不同,從而知道了現代電器給人們帶來好處。。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在比較的過程中了解了風有大小之分及與人類的關系。又如小實驗“會變的顏色”,我為每個幼兒準備了一份各色的水粉顏料,讓幼兒動手操作,從中感知兩種以上的顏色,按不同的比例放在一起,會變出各種各樣的色彩,幼兒親自進行配色、涂色,發(fā)現顏色的不斷變化,使幼兒親身體會到“變化”的存在及其具體特征;要讓幼兒知道為什么夜晚要比白天黑,就要啟發(fā)他們思考夜晚和白天有什么不同,進而思考為什么夜晚會比白天黑;在拍球時,引導幼兒發(fā)現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等等,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操作探索中,獲得科學知識,增強科學意識。
三、開通探索渠道,提升幼兒的探索價值
1.靈活而巧妙地組織科學教育活動。如果教師能巧妙設計,有效組織教學活動,就能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和主動性。例如:在組織《空氣在哪里?》這一主題活動時,我首先把塞了一塊小毛巾的杯子豎著扣在水里,然后拿出毛巾讓幼兒觀察,孩子們驚奇的發(fā)現毛巾沒有濕,于是爭先恐后的嚷道“老師是個魔術師,王老師會變魔術……”,我告訴孩子們這不是魔術,這就是一種科學現象。在這一活動中,幼兒正是在濃厚的學習興趣地推動下,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觀察和操作活動之中去的。
2.建立自然角,組織種植、飼養(yǎng)活動是幼兒獲得種植、飼養(yǎng)知識的重要手段。種植和飼養(yǎng),是幼兒很感興趣的活動。我園開辟了一塊種植園地,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根據不同的季節(jié),種植各種蔬菜和花草。然后孩子們輪流到園地去澆水,除草,并且經常觀察,不斷記錄。到了春天,由教師帶領幼兒去種植。開展這樣的種植活動,不但使幼兒增長了知識,還培養(yǎng)了他們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
3.在科學小實驗和科學游戲中讓幼兒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學知識?茖W小實驗不僅能幫助幼兒獲得廣泛的科學知識,在感知經驗的基礎上建立概念,而且還能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類、測量和思考等智力技能,激發(fā)幼兒的探索精神。如:在學習主體《哪種斜面上的小汽車滑得遠?》時,幼兒在教師沒給出任何要求的情況下,把小汽車放在不同的斜面上自由地操作和觀察,然后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最后再通過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讓幼兒懂得了相同重量的汽車在光滑的斜面上比在粗糙的斜面上滑得遠,在較陡的斜面上比在平緩的斜面上滑得遠,在同樣的斜面上較重的汽車滑得遠的道理,從而培養(yǎng)了幼兒善于動腦,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發(fā)展了幼兒的想象和思維能力。
4.注意在一日生活中滲透科學教育的內容?茖W并不神秘,科學就在人們的生活之中。對于幼兒來說,科學就是他們每天所做的事。而且,在一日生活中,幼兒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和疑問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因此,幼兒的科學教育應結合幼兒的一日生活進行。教師要敏銳地覺察到幼兒隨時出現的探索興趣和關注的事物,然后利用各種機會,隨機地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教育。例如:我們在幼兒的區(qū)角活動及戶外活動中開展“我發(fā)現”活動,鼓勵幼兒自由向教師報告自己的“發(fā)現”。如春天,幼兒發(fā)現水池里的冰融化了,草地上長出了新芽,樹枝上發(fā)出了嫩葉;到了暮春時,同一棵冬青上由于生長的時間不同,可以找出幾種不同顏色的葉子。而夏天晴天就比較多,快下雨的時候空氣又比較悶熱。在自然角中,幼兒發(fā)現自己種的黃豆發(fā)了芽,長出了葉子等等。記得有一次,一名幼兒手里拿著幾種不同植物的葉子告訴我:“老師,我發(fā)現不同植物的葉子長得是不一樣的”。我覺得他的這個發(fā)現特別的有意義,于是就讓孩子們收集了一些不同植物的葉子,如:松樹、楊樹、冬青、銀杏、、蘆薈等等,目的就是讓幼兒了解不同植物的葉子為什么長得不一樣,這些葉子都有什么作用。通過這種“我發(fā)現”活動,幼兒觀察積極性提高了,發(fā)現的現象十分豐富,每天我們都指導幼兒進行交流,這樣,既增進了他們的表達和交流的能力又激發(fā)了幼兒“發(fā)現”的興趣,從中不斷豐富幼兒對各種科學現象的認知。
科學教育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實施科學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教師不僅要給幼兒科學知識,重要的是讓幼兒掌握學科學方法。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動者,而不是被動接受的容器。就幼兒而言,探索的本身比通過探索獲得的知識更為重要。因此教師要作好幼兒學科學的引路人,引導幼兒去探索,學習怎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