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3 21:34:10
場景一:班上有五個“娃娃家”,兩個分別在活動室拐角的城堡里,另三個在陽臺上,五個“娃娃家”的玩具、材料都一樣,但教師發(fā)現孩子每次最先選擇的總是城堡中的“娃娃家”,然后才去選擇陽臺上的。
場景二:活動室里有三個“娃娃家”。第一家放了一張床及一排封閉的柜子;第二家有獨立的、仿真的粉紅色娃娃家灶臺,可以同時供兩個孩子游戲;第三家設在一座塑料仿真小屋里,里面有灶臺和灶具,窗外放了一張桌子、幾張凳子。在整個游戲過程中,第一、二家?guī)缀鯚o人問津,而第三家則熱鬧非凡,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
孩子們的游戲行為告訴了我們什么?什么樣的環(huán)境是孩子喜歡的?怎樣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才能讓孩子愿意玩?
其實,孩子并不太在乎玩具的顏色及仿真性,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內心有對“個人空間”“私密空間”的追求,喜歡選擇相對封閉的游戲場所進行游戲(如場景一中獨立的城堡娃娃家)。因為“封閉”的空間對孩子來說意味著安全、自由、個性化,在這樣的游戲空間中孩子相對放松。而在教師目光注視下的“公共空間”中(如場景二的第一、二家),孩子則相對比較受拘束,不能完全放松地活動,但是孩子作為一個社會人,同樣需要在“公共空間”里學會和人交往,學會在規(guī)則的前提下張揚自己的個性。
作為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場地的安排,幫助并促進孩子對“中心我”與“邊緣我”、“個體我”與“社會我”的融合。例如:在場景二的第三家中,教師非常巧妙地通過場地的安排,在塑料房子的外面放了小小的桌子和椅子,既滿足了孩子對“個人空間”的需求,又為孩子提供了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既可以在房子里擺弄餐具,燒飯、做菜,又可以隨時和外界進行交往,所以這個“娃娃家”特別熱鬧。而那個有著獨立的仿真灶臺的娃娃家里卻沒人玩,孩子們并不喜歡這種完全敞開的場地布局,只是喜歡到那里拿玩具材料。因此,在場地的利用、游戲區(qū)角的設置上應考慮如何讓孩子在游戲中有歸屬感,在空間的“開放”與“封閉”之間形成一種合理的張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