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03 17:08:34
案例一:姜楠是一個比較淘氣小朋友。一天,幾個孩子都說自己的手帕不見了,在對附近幾個小朋友的詢問中得知:原來是姜楠小朋友拿的,最終這些東西真的在她的口袋里找到了。
案例二:王欣怡小朋友是個聰明能干的孩子。君君帶來一盒漂亮的水彩筆,是媽媽從上海買回來的,大家圍著看了半天?墒窃谶M行過戶外游戲后,水彩筆卻不翼而飛了。當我問起水彩筆跑到誰的書包里去了,千萬抓好啊,要不然,水彩筆還會往外跑的,見王欣怡小朋友神色有異,原來水彩筆被她拿去了。
以上兩個案例均是在幼兒園里小朋友拿別人東西的行為,如果這樣的行為發(fā)生在成人身上就是名副其實的偷竊,可當這些事情發(fā)生在四五歲的孩子身上時,我們能說她是偷嗎?如果這件事情發(fā)生在你班上,你會怎樣處理?
你的分析與措施:
深究孩子出現(xiàn)上述行為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三點:
一、孩子年齡小,“別人的東西不能拿”的概念尚未形成。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玩,好奇心強,見到新奇的、喜歡的東西總是愛不釋手。加上孩子們的思維總被想象所左右,不能夠清楚地區(qū)分“自己的”和“別人的”這兩種概念,一不小心就會把別人的東西藏起來據(jù)為己有。從幼兒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這種行為也就不足為奇了。
案例二就是這種情況。包裝精美的水彩筆十分好看,王欣怡小朋友特別喜歡,因此便把它放入自己的書包里,并沒有任何別的復雜動機。我會對王欣怡這樣說:“你看君君丟了東西多著急,如果你喜歡,可以叫媽媽去買。”
二、孩子的合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只好拿別人的。
這種情況應引起我們的重視,同時和家長之間的溝通也十分重要。
三、家長遷就、嬌慣孩子,使孩子任性自私不合作,對別人的東西想要就要、想拿就拿。
針對“小朋友拿別人東西”的行為,認真地總結出原因,然后對癥處理,想必一切就會迎刃而解了。但在處理的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師的處理方法
(一)因事而異
所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事情發(fā)生了先要看嚴重程度如何,能自己處理的盡量自己處理,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要事事都與家長溝通,因為孩子在園有了問題尤其是像這種事情,家長總是有些避諱。
(二)因材施教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每個家長的文化層次、素質水平也不盡相同,一旦出現(xiàn)問題時一定要因人而異,針對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長采取不同的方法。對素質高、明事理的家長,可以開門見山地說,并一起討論處理辦法;對文化層次低、態(tài)度強直的家長,可以委婉地講明事情,并以商量的口氣征求他們的意見。
二、家長的處理態(tài)度
(一)通過教育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行為給別人帶來的麻煩,千萬不要對孩子說“偷”這個字眼,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和“別人的”這兩種不同的概念
(二)不能大發(fā)雷霆,夸大嚴重性,給孩子心中留下陰影,帶來心理壓力。
(三)不能不管不問,聽之任之,助長其不良行為。孩子小時候的不良行為得不到及時糾正,長大后很容易鑄成大錯。
(四)不能礙于面子,漠然處之,使孩子認識不到自己已經(jīng)做錯事了,子不教父之過,長大后再出現(xiàn)問題則追悔莫及。
“老師,××拿我的東西了。”這樣一句看似很平常的話,其實里面隱藏著很大的學問,不可忽視。作為老師,要以敏銳的眼光洞察孩子的行為,用專業(yè)的理論研究孩子的心理,春風化雨般地化解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種種問題.潤物無聲地幫助孩子逐漸樹立正確的觀念,力求讓孩子健康快樂、積極向上地成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