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03 12:57:30
什么是物體分類?就是把物體分成各具共同屬性的幾組。它在生活,工作以及科學研究中有廣泛的作用。它不僅是一種智力活動、更是促進各種能力發(fā)展、提高個人素質(zhì)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人們從錯綜復雜的許多事物中,找出共性的東西,并分別進行歸類,使人們能更概括的認識客觀事物,清楚的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
幼兒學習分類,對他們學習數(shù)學和發(fā)展智力具有重要意義,分類能力是幼兒認識和學習計數(shù)的的基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具有不同大小、不同顏色,或不同形狀的各種物體,能夠根據(jù)某一共同特征把它們呢、區(qū)分開來,然后分別進行歸類,才有可能對他們分別進行計數(shù)活動,從而認識數(shù)的實際意義。所以說,要學習點數(shù)物體的數(shù)目,知道數(shù)的含義,有必要先學習對物體進行分類。分類也是發(fā)展幼兒思維的途徑之一,幼兒要對物體的特征進行分析,比較才能找到物體之間的過程,也是發(fā)展幼兒思維的過程。因此,我們對物體分類教學應有足夠的重視。
一、幼兒對物體分類的認知特點
幼兒很早就開始學習對物體進行分類,例如:幼兒學習識別周圍的實物,分別說出它們的名稱。以后又識別這些實物各具有哪些特征,如顏色、形狀、大小等。幼兒在識別某種實物中,就意味著他在按照某些特征或屬性把這種實物同另外一種實物區(qū)分開來。因此可以說,幼兒在認識和分辨各種實物的過程中,已開始學習按照某些明顯的外部特征對物體進行分類活動。
但是,幼兒的分類能力是在認識實物的過程中逐步發(fā)展起來的,由于幼兒的知識經(jīng)驗很有限,又受到語言發(fā)展的影響,所以幼兒的分類活動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ㄒ唬┯變旱姆诸惸芰τ忻黠@的年齡差異
幼兒分類能力的發(fā)展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三歲左右的幼兒不能按照某個物體特征對物體進行分類。他們在擺弄實物或玩具時,往往先把自己喜歡的放在一起,把不喜歡的仍在一邊,以后逐步能按照顏色或大小選擇實物或玩具。但是,他們還不能把顏色精確的區(qū)別開來,往往是把大紅、粉紅、紫紅混在一起,把藍色、天藍色、黑色混在一起。這時的幼兒對物體的感知是籠統(tǒng)的、模糊的,他們更分不清物體的本質(zhì)特征和非本質(zhì)特征。
第二階段:4——5歲幼兒已能初步識別物體的某些特征和屬性,也能根據(jù)物體的某些明顯特征進行分類,例如:會按照物體的基本顏色、形狀、大小進行分類。把自己喜歡的紅色玩具放在一起,把藍色的放在一起,但是特征之間的區(qū)別必須是明顯的。
第三階段:5——6歲的幼兒不僅會按照實物的顏色、形狀等外部特征進行分類,而且還開始按實物的用途特征進行分類。例如:幼兒做游戲時,會把青菜、蘿卜、芹菜等放在一起,做菜給“客人”吃,把蛋糕、餅干等放在一起,給“客人”吃點心,把蘋果、橘子等放在一起,給“客人”吃水果。由此看來,幼兒這個時期的分類活動,還離不開具體的情境。
(二)幼兒在分類時往往受到生活經(jīng)驗的影響
幼兒的分類活動不僅受到思維水平的制約,而且還受到生活經(jīng)驗和情緒的干擾。例如:教師拿給4——5歲的幼兒一些圖片,上面分別畫有蘋果、橘子、西瓜、青菜、蘿卜、小朋友、小兔等,教師要求幼兒把同類的實物畫放在一起,結果有一半的幼兒把畫有小朋友的畫片和畫有蘋果、橘子、西瓜的圖片放在一起,把畫有小兔和蘿卜、青菜的圖片放在一起。當問幼兒為什么這么分放時,幼兒興致勃勃的:“小朋友喜歡吃蘋果、橘子、西瓜,小白兔喜歡吃蘿卜、青菜。”可見幼兒是在運用生活經(jīng)驗和生物的依存關系來分類,不是按照實物的特征來分類的。
二、物體分類的教學方法
物體分類的教學,一般應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進行,同時,盡力結合已學的有關數(shù)、量、形等方面的知識。
。ㄒ唬┌严嗤拿Q的物體放在一起
教小班幼兒對物體進行分類時,首先要教他們學會從一堆物體中,找出相同名稱的物體。開始教學時,可以給幼兒一些同樣顏色、同樣大小的物體,讓幼兒找出相同名稱的物體,以后,逐步教幼兒能排除物體的顏色、大小等干擾,而把相同名稱的物體找出來并放在一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