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luò) 2009-06-27 11:31:26
在19世紀,聞名世界的音樂大師中有兩位,名字都叫約翰·施特勞斯,原來他們是父子倆。
19世紀三四十年代,是老約翰·施特勞斯的全盛時期。當時的維也納人沒有不知道他的名字的。人們都記得,這位身材修長、面色蒼白、目光炯炯的大師是怎樣站在他的樂隊前邊演奏小提琴邊指揮,使整個大廳里人聲鼎沸、翩翩起舞的。
這位聞名遐邇的大師有無數(shù)崇拜者,其中有一個小男孩對他崇拜得五體投地,這便是他的兒子,也叫約翰·施特勞斯。每當父親練琴時,小約翰總是躲在一旁聽。他在大人不在家的時候,甚至對著鏡子模仿父親,心里也想著他未來的觀眾,擺出優(yōu)雅的風度和漂亮的拉琴姿式。他默默發(fā)誓長大要成為他父親那樣的人。
可是,他父親卻堅決反對他學音樂,而要他去學商業(yè)。小約翰沒聽從,在他母親的支持下,堅持學了音樂。在1844年10月,這位19歲的青年便組織了擁有24位樂師的樂隊。這支樂隊不久就能與他父親的樂隊抗衡了。于是在很多年中,維也納存在兩個大名鼎鼎的約翰·施特勞斯。
當然后來只剩一位小約翰·施特勞斯了,也就是創(chuàng)作了《藍色的多瑙河》、《春之聲》圓舞曲的這一位。老約翰·施特勞斯的傳世作,只有那首家喻戶曉的《拉德茲基進行曲》。也還有人以為它是小施特勞斯的作品。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