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6-26 23:55:09
在俄法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的時候,莫斯科一些人士準備舉辦一個全俄羅斯工藝博覽會。為此,在兩年前魯賓斯坦就邀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創(chuàng)作一首以這一歷史事件為題材的音樂作品,以便在博覽會的開幕典禮上演奏。柴可夫斯基欣然接受了這一任務,并很快投入創(chuàng)作。從1880年的11月12日到同年
11月19日,僅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他就順利完成了這首樂曲,它就是《1812年序曲》。
1882年9月20日,在莫斯科全俄工藝博覽會舉辦的音樂會上,《1812年序曲》正式上演。樂曲描寫了整個俄法戰(zhàn)爭的全過程:從拿破侖率領法軍入侵俄國,到俄羅斯人民奮起反擊,直到最后把侵略者趕出自己的祖國。樂曲的結尾部分,表現了俄羅斯人民慶祝勝利的熱烈場面,整個樂曲進入高潮。這時,大炮也作為“樂器”進入到樂隊的演奏中。它由指揮按動電鈕,使大炮的轟鳴聲與樂隊的演奏融為一體,取得了震動心弦、宏偉感人的藝術效果。
作家高爾基聽完演奏之后激動地說:“它氣勢雄渾地表現了這一莊嚴的時刻,極其成功地描繪了人民奮起保衛(wèi)祖國的偉大力量。”
現在我們聽到的這首樂曲的演奏,也大都有大炮的轟鳴聲出現。不過現在不必在演奏現場真的設置大炮由指揮通過電鈕控制了,而是用錄音合成的辦法進行。只是效果稍差。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