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6-24 23:33:06
每當盛夏,在道路兩旁或鄉(xiāng)村林間的大樹上,常有一種全身密豎著刺毛的翠綠色幼蟲。它是昆蟲鱗翅目中的多毛幼蟲,其中有刺蛾、刺毛蟲等,俗稱“洋辣子”。它們常在梧桐樹楊樹上啃食新葉,隨著蟲齡增長一次就蛻皮一次。遇到微風吹動,這種蟲體和蛻的皮就會飄散而下,刺毛粘著在人體的皮膚上,頓時會敏感紅腫,發(fā)出星星點點的紅疙瘩,使人痛癢難受,坐立不安,有的人抓破了還會發(fā)炎潰爛呢!昆蟲學家在顯微鏡下觀察這種多毛幼蟲,可以看到它們身上長滿了各種形狀的毒毛,其中有毒腺毛、毒針毛、剛毛、鱗毛。據(jù)研究觀察,一條刺毛蟲幼蟲從小長到大,要蛻皮4-5次,每蛻一次皮就長出更多的毛,到了最后它身上的毛會增至一百幾十萬根,每根毛比頭發(fā)絲還細!只有40-300微米(1米二1000000微米)。因為有毒,科學家稱它為毒毛。
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看出,這些毒毛的尖端部分既尖銳又鋒利,像枚針尖,而毒毛的全身長滿了倒鉤,刺進人的皮膚后只會進不會出,如果你越抓撓,毒毛就越往里鉆。所以粘上毒毛后,用手去抓撓,只能越抓越疼,而且指甲里有細菌,一旦抓破了皮膚,更容易感染。
科學家對毒毛又做了解剖,發(fā)現(xiàn)毒毛像根空心的管子,里面有淡黃色的液體,如將毒毛折斷,便有少量液體從斷口溢出。經(jīng)化學家分析,這種液體含有多種化學物質(zhì),其中有組胺、乙酸膽堿等有毒物質(zhì),稱為胺類蛋白質(zhì),能刺激人的皮膚,使之疼痛、紅腫、發(fā)炎直至潰爛。
人的皮膚被毒毛粘上后怎么辦?外科和皮膚科醫(yī)生根據(jù)多年的臨床經(jīng)驗告訴我們,通常只要用透明膠紙反復在皮膚上粘吸,就能夠把多數(shù)毒毛粘出來;如果局部痛癢、紅腫,可以涂擦消炎止癢劑或爐甘石乳劑、碘酒、醫(yī)用酒精等消毒殺菌;如果痛癢難忍,可以適量服用抗組織胺類的皮膚藥物。千萬不要用手指去抓撓,以防抓破皮膚而感染。
每到盛夏,最好不要在沒有經(jīng)噴藥除蟲的樹下游玩、乘涼。平時也不要將衣物吊曬在樹下,以防毒毛沽在上面而傷及皮膚。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