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6-24 07:09:48
蘇姍只是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但她已經(jīng)在研究無家可歸的人的問題了。
一天,她從學校回家,路上遇到了一個流浪漢,蘇姍停下來問:“你需要什么嗎?”“真想吃上一頓飽飯啊。”無家可歸的人滿臉憧憬地回答。蘇姍覺得這是她能夠做到的。
于是,蘇姍花了整整3天時間采購、做計劃,最后在媽媽和兩位姐姐的幫助下,做成100多道菜,送到附近一個流浪者收容所。在此后的一年中,幾乎每個周五晚上,蘇姍全家都要給收容所送飯。
當記者采訪蘇姍時,她這么回答:“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關心他人……我們中的每一個人都受過別人的幫助,我們應該隨時準備著把別人的幫助轉化為對別人的關心。”
蘇姍以行動解釋了什么叫同情,在這個過程中,她也學了很多。教育孩子同情他人所得的回報是無限的,這能養(yǎng)成孩子許多優(yōu)秀的品格。同情他人的孩子一般不霸道,寬容心強,更能從事對社會有益的事情,因而這些孩子容易贏得同伴和大人的喜愛和贊賞,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獲得更多的機會,更能與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形成親密的關系。
培養(yǎng)孩子同情心的辦法是隨時隨地做好事,這是個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全美國曾經(jīng)掀起了一場做好事的運動?胺Q美國的“學雷鋒運動”。
在美國,家長和孩子經(jīng)常參加有組織的社區(qū)服務。定期幫助他人,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孩子關心他人的品質,也教會他們許多技能,培養(yǎng)他們包括同情心在內的許多優(yōu)秀品質。例如,在廚房幫忙,參加拯救瀕危物種組織,幫助鄰居打掃衛(wèi)生。給老年人閱讀報紙,給小孩子當家庭教師,給生病的小孩子做玩具等。在讓孩子參加這些活動的時候,要注意選擇對父母和孩子都有意義的事,優(yōu)先考慮這些活動,不要喪失興趣,而且盡量與孩子一起參加。父母常常表現(xiàn)出自己的同情心是對孩子最好的潛移默化的教育。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