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luò) 2009-06-18 22:02:41
7~8個月
*過渡到整只蛋羹。
*每天喂稠粥2次,每次1小碗(約6~7湯匙),加萊泥2~3湯匙,逐漸增至3~4湯匙。粥里可輪換加少許肉末、魚肉。
*給寶寶隨意啃饅頭片(1/2片)或餅干,促進牙齒發(fā)育。
*母乳(或其他乳品)每天2~3次,必須先喂輔食,然后喂奶。
9~10個月
*可參考下列程序進食:
上午——晨6時,喝母奶或配方奶,10時稠粥1碗,菜泥2~3湯匙,蛋羹半只;
下午——2時喂母奶或配方奶;
晚上——6時喂稠粥或爛面條1碗,蛋羹半只,除菜泥,還可在粥中加豆腐末、肉末、肝泥等;10時喂奶。
*如果輔食吃得好,可少喂1次奶或考慮斷奶。
11~12個月
*可以吃接近大人的食品,如軟飯、爛菜(指煮得較爛的菜)、水果、碎肉和容易消化的點心。
*如果處于春秋涼爽季節(jié)可考慮斷奶。斷奶后,每天要保持喝1~2次牛奶。
你應(yīng)該知道的喂養(yǎng)知識
1.味道的意義
食物吃進口中,人會感覺到它們的味道,它們馬上又會轉(zhuǎn)化為體內(nèi)的一種化學信號,各種消化酶聞訊后便開始分泌,并在胃腸道消化吸收各種營養(yǎng)素。假如食物鮮美,人吃起來津津有味,腸胃就能提高它們的吸收率,所以,美味的飲食不光好吃,也的確具有促進消化吸收的生理意義。
反過來,當我們消化不良、腸胃功能出現(xiàn)問題時,就會胃口不開,食而無味,不愿多吃,這其實也是人體的自我保護功能在起作用。
2.嬰兒喜歡甜味和鮮味,不喜歡酸味和苦味
寶寶的味覺還未發(fā)育成熟,這一生理特點決定了他們更喜歡單純的味道——甜味和鮮味。這就是寶寶喜歡吃甜食和肉魚蝦的原因。
他們最討厭酸味和苦味,一吃進口中就立刻吐出來,臉上也會擠眉皺眼露出難看的表情,孩子越小討厭的程度越明顯。
對那些復雜的味道,如酸味、苦味和辣味等香辛調(diào)味,需要大腦發(fā)展到一定成熟度,孩子才能接受,這往往要到學齡期以后。孩子通過不斷品嘗、練習,逐漸接受、習慣,甚至喜歡這些味道,也就是說味覺變得復雜化了。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