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6-18 18:49:30
支氣管肺炎的實驗室檢查
(一)白細胞檢查
細菌性肺炎時白細胞總數(shù)增高,一般可在(1~30)X10g/L(15000~30000/mm^3),分類中性粒細胞在0.6~0.9,并有核左移現(xiàn)象,胞漿中可有中毒顆粒。但在重癥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或革蘭陰性桿菌肺炎時白細胞可增高亦可降低。病毒性肺炎白細胞大多數(shù)正常或降低。
(二)四唑氮藍試驗(NBT)
細菌性肺炎時中性粒細胞吞噬活力增加,形成NBT陽性細胞增多。如陽性細胞>10%(正常<10%),提示細菌感染,而病毒感染則不增加。
(三)C反應蛋白(CRP)
細菌感染時,CRP濃度上升(上升的陽性率可達40%~90%),而非細菌感染時則上升不明顯,對細菌性肺炎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有較高的價值。
(四)病原學檢查
1.細菌病原學檢查
氣管吸出物、胸水、膿液及血液作細菌培養(yǎng),有助于病原學診斷。近年來開展對流免疫電泳法檢測肺炎球菌多糖抗原,陽性率高,方法簡單,1小時可得出結(jié)果。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放射免疫電泳等檢測血清中特異性抗體、抗原,均有助于細菌病原學的早期診斷。近年國內(nèi)外用聚合酶鏈反應(PCR)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桿菌、大腸桿菌等的檢測具有準確、快速、特異的優(yōu)點,易于臨床應用。
2.病毒病原學檢查
取鼻咽試子或氣管分泌物作病毒分離,雖陽性率高,唯需時間較長,不能早期診斷。取急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作IgG抗體測定,若恢復期血清抗體滴度較急性期高4倍,則可確診。目前國內(nèi)用于病毒病原學的快速診斷方法有多種,如免疫熒光法、免疫酶標法、單克隆抗體法、間接免疫熒光法等,并可用PCR檢測病毒。最近報道應用辣根過氧化酶-抗辣根過氧化酶法(PAP)快速檢測合胞病毒抗原,設備簡單,易辨認,適合基層開展。
3.其他微生物病原學檢查
(1)肺炎支原體
吸取氣管分泌物作肺炎支原體分離,數(shù)周后待陽性結(jié)果可確診。血清冷凝集試驗滴度≥1:64為陽性。取急性期與恢復期雙份血清,測定血清中特異性抗體,若恢復期較急性期滴度高4倍有診斷意義。間接血凝試驗(IHA)或熒光抗體試驗陽性對早期診斷有幫助,PCR技術的應用可獲得早期診斷。
(2)沙眼衣原體
吸取咽部分泌物進行分離和培養(yǎng),從感染局部的涂片中,用姬姆薩染色法檢杏EB(elemeutarybody)和RB(reticulatebody),對衣原體感染的診斷有一定意義。用免疫熒光試驗測定衣原體的特異性抗體,其血清滴度≥1:32時,有診斷價值,PCR技術的應用亦具有早期診斷的意義。
(五)血液氣體分析
對重癥肺炎有呼吸衰竭者,血液氣體分析在診斷和治療上都有重要作用。
[X線檢查]
輕癥或早期僅見兩肺內(nèi)、中帶紋理增粗,肺門影增寬。隨后出現(xiàn)小點片狀陰影,以兩肺下部、心膈角及內(nèi)、中帶較多見,很少融合成大片。如支氣管痰堵,可發(fā)生部分肺不張或局限性肺氣腫。有合并癥者可出現(xiàn)相應改變。如并發(fā)膿胸,早期示肋膈角變鈍,積液多時,患側(cè)呈一片致密陰影?v隔\Jb臟向健側(cè)移位。并發(fā)膿氣胸者患側(cè)胸膜可見空氣液平面。肺大泡的空腔形成迅速,易變,壁薄,多無平面,短期可自行消失。
支氣管肺炎的預后
小兒肺炎預后受多種因素影響。年長兒患肺炎并發(fā)癥較少,預后好,嬰幼兒則病死率較高。在營養(yǎng)不良、佝僂病、先天性心臟病、結(jié)核病、麻疹、百日咳的基礎上并發(fā)肺炎,則預后較差。病原體方面,肺炎雙球菌對青霉素敏感,此類型肺炎預后良好;而金葡菌肺炎并發(fā)癥多,病程遷延,預后較差。腺病毒肺炎病情較重,病死率也較高。支原體肺炎病情輕重不一,自然病程雖較長,但多能自然痊愈。重癥肺炎預后亦較差。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